曾幾何時,我們為了達到一個新的人生境界,訂立下N個行動計劃:為了擁有健壯的體魄,你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但沒幾天就歇了菜;為了擁有傲人的身材,你節食打卡、規律飲食,可沒幾日,就經不起美食的誘惑,又回到了暴飲暴食的生活節奏;為了能夠成為新媒體達人,你筆耕不輟,天天美文不斷,但沒幾日就沒有了下文……我們把這種局面,戲謔地稱為: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許多人把這些計劃夭折的原因歸結為「自律性差」,總是慨嘆:養成自律咋就這麼難?其實,這是我們沒有找到養成自律習慣的真正法門。
那麼,怎樣才能養成自律的習慣的呢?知識技能達人、專欄作家time剛剛好撰寫的《養成自律,從來都不靠硬撐》一書,將給你帶來一個全新的理念。
以往人們認為:自律習慣的養成,要靠明確的目標、要靠濃厚的興趣,要靠堅強的毅力,實踐中,我們往往是有目標、有興趣、可是毅力卻是如此的「脆弱」,以至於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地敗下陣來。
養成自律習慣,要從改變理念開始
作者time剛剛好認為:一個人之所以難於養成自律的習慣,是因為「意志力」電量不足,沒有高質量的休息。養成自律,從來都不是靠硬撐。
自控系統運轉時需要「耗電」,而意志力就是它的「電源」。只要系統還在運轉,它就會不斷地消耗意志力。而通常情況之下,我們之所以知道方法卻無法做到,正是因為意志力的「電量」無法支撐我們走完整個流程,更別指望不斷重複了。
另外,真正的放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依賴於感官和味蕾上的刺激,我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往往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這種滿足感是因無聊而被迫打發時間的方式無法相提並論的。
休息好、意志力強、對眼前的事情始終充滿興趣,自律的習慣就很容易養成。
怎麼樣?作者的這種理念是不是讓你眼前一亮、打破了你以往的認知?不是我們不行,是我們內在的力量缺乏足夠的支撐!
養成自律習慣,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一種「0+1+N行動法」,這種方法指的是你在確定了想要養成的習慣或需要完成的任務後,向前邁出一步即可,走完一步後再決定是否繼續走下去,不願意的話就停止不走,願意的話則繼續再走一步,直到自己願意結束為止。
比如,你想養成堅持跑步的習慣,那跑步就是行動的核心,但並不意味著你每天跑1000米要比跑100米更容易養成習慣。把一個行為養成習慣的重點,並不在於行動的強度,而在與重複行動的此次和跨度。當你降低行動的強度時,行動自然就更容易堅持下去了。
採用「0+1+N行動法」,告訴我們,在養成新習慣的初期,只制定該行動的最低門檻,先向前邁出第一步,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這一步應該邁出多大。這一方法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儘量不去制定難度壁壘,讓接下來的行動成為自然。
養成自律習慣,要戒掉以往的壞習慣
作者認為,想要戒掉某個壞習慣,一定要提前用好的習慣替換它。用於替換的行為最好是一個相對固定的行為,不要一直變來變去,用於替換的行為方式最好和原來的壞習慣一樣能夠滿足你當下的需求,這樣才可能成功。
為此,該書向讀者介紹了習慣養成的十四大原則。比如,少即是多,為自己「做減法」、別把努力當成有趣的遊戲、未執行的計劃不告訴身邊的人等等,每一條原則,都另讀者茅塞頓開。
同時,作者還總結出了五個習慣養成的秘密武器,這些武器分別是:「四象限法則」幫你分清做事的主次、製作有效習慣的「打分」表格、讓你重獲自信的成功經驗素材庫、執行過程中的「免死金牌」、計劃執行拼圖。每一個武器,都會讓你在習慣養成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從容應對。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最寶貴的方法是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讀完《養成自律,從來都不靠硬撐》一書,相信你會找到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