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時,北京佑安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張莉莉剛剛結束手頭的工作,從辦公樓穿過停車場,來到發熱門診隔離區前,進行每日例行的巡視。這段路不過百餘步的距離,為了時刻關注戰「疫」一線同事的情況,張莉莉每天要來來回回走上上萬步。
2月3日,在佑安醫院發熱門診,護士長王蕻馨(左一)和同事為就診患者測量血壓。 本報記者 方非攝
疫情突如其來,醫院迅速啟動應急預案, 張莉莉衝在最前面,第一個進入隔離病房,監督病房改造、調配人員物資、保障後勤……凡事親力親為,從除夕到現在,她幾乎天天處於24小時無休的狀態。「我們前線的醫護人員都特別可愛,我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地支持他們,讓他們知道,我一直都在。」
「老戰友」配合默契
前一天晚上12點半,發熱門診護士長王蕻馨給張莉莉的辦公室打去電話,匯報情況,張莉莉當時一愣,「你怎麼知道我沒走?」「我就知道,你不會走。」電話那頭傳來王蕻馨平和的聲音。
這是「老戰友」的默契。17年前,二人都曾在抗擊非典的一線奮戰過,而後又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感染病,積累了不少經驗。
王蕻馨電話裡匯報的情況,張莉莉心裡有數。
這幾天,來發熱門診的病人多了些,諮詢電話不斷,「『求安心』的病人佔了三分之一,大家普遍都存在焦慮、恐懼、急躁的情緒。」王蕻馨的團隊裡一共15名護士,大多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王蕻馨就像他們的家長一樣,「每一個孩子我都得保護好了」。
兩位「老戰友」心照不宣,作為「家長」,她們不但要帶頭做好對病人的心理疏導,更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及時溝通……
這天上午,張莉莉來到發熱門診,候診區裡,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來來往往。隔著玻璃門,她一眼就認出了「老戰友」,「怎麼樣?大家在裡面怎麼樣?」
「挺好的!」透過防護面屏,王蕻馨的眼睛笑成了一道彎。
「對病人的觀察一定注意方式方法,保護好病人,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大家。有問題隨時找我!」張莉莉說。
「您放心!」王蕻馨說。
95後男護士寫下入黨申請書
「張知達,你媽媽的來信,你看到了嗎?抽空問候問候她……」隔離區內,一名男護士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防護面屏,手持消毒劑,正在對候診大廳進行消毒。張莉莉叫住了他。
「謝謝主任,信我看了!」男護士邊回答,邊向她敬了個禮,讓她放心。張莉莉想說點什麼,一時語塞,紅了眼圈,衝他豎起大拇指。
眼前的這個「95後」大男孩,讓張莉莉刮目相看。臘月二十九當天,張知達主動退掉回鄉的機票,自願報名進駐醫院的一線,從那天起,他一直堅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共產黨員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也想做這樣的人……」。
「當然可以,這是好事呀!交給我!」張莉莉深受觸動。
「對紙有要求嗎?也顧不上許多了……」
「對於積極入黨的你沒有要求,你很值得我學習!」
當天夜裡,在隔離區的宿舍裡,張知達找來了幾張白紙,趴在床上,鄭重寫下了自己的誓言。次日早晨,拍下照片發給了張莉莉。
這封入黨申請書,張知達的媽媽也看到了。這也是張媽媽來信的原因。
「兒子,我的千般不舍、萬般牽掛都在你的一句『一切安好』裡……那個毛手毛腳、毛毛躁躁的胖小子,如今成為了有作為、有膽量、有思想、有見地的男人了,成為了媽媽永遠的依靠……」
張知達母親的來信,讓張莉莉流下感動的淚水,「孩子們都特別陽光向上,防疫一線任務緊急,基本上都是頭天晚上通知、第二天早上到崗,大家都沒有怨言,全力支持。」說到這兒,張莉莉的聲音有些顫抖,「我們也特別感謝這些白衣戰士的家屬,他們的理解,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用心守護每一位親人
對於整個護理部,張莉莉就像是大家的家長,照顧著每一個人的情緒和需求。張莉莉說,新組建病房時,醫院專門調配了危急重症專科、產科、靜療專科等各科的專科護士,形成多學科會診的模式,更好地服務患者。「有的護士長可能心裡會沒底,所以我一定要先到病房,給大家排班,現場指導防護工作,讓他們放心……」張莉莉說,大家都是她的親人。
在發熱門診,王蕻馨也真的像年輕護士們的媽媽一樣,從穿防護服就開始「嘮叨」——「口罩戴上之後,一定要檢查一下密合性」「內層手套、外層手套都要粘膠布」「防護服4小時更換一次」「脫防護服更要謹慎,每脫一層,手部要嚴格消毒」……大家都愛王蕻馨的「嘮叨」和謹慎,「我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經驗給大家做後盾。」王蕻馨說。
馳援武漢,北京醫療機構中的不少精英骨幹都支援前線。作為本市確定的首批三家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佑安醫院肩負著守護北京的使命。像王蕻馨、張莉莉這樣的醫務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堅守。
「團隊裡也有好多孩子找我們報名,看到他們英勇無畏,我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驕傲。」 張莉莉和王蕻馨知道,如果國家需要,自己和孩子們一定義不容辭,但是現在,她們要告訴孩子們,「我們的陣地在北京,我們要保衛北京市民的安全,我們的工作同樣重要。」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