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讀書的膽小鬼
原創作品,抄襲和洗稿必究。
《醒世恆言》裡講事不關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多。
生活中,有多少人會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管東管西,結果把閒事管成了忙事,把易事管成了難事。
並不是所有女性到30歲就必須要結婚,晚婚也不會低人一等。自己的事情,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想法,別人又有什麼資格評頭論足呢?
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想法不同,不需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不多管閒事,不強行幹涉他人的選擇,是對每個人的尊重。
狗勸貓抓老鼠,貓讓它別管閒事。老鼠實在是鬧騰的厲害,狗就上前咬死了全部的老鼠。
狗很高興著,但又因太累,睡著了。主人回來,看見精神十足的貓把老鼠屍體堆在一起,高興極了,他再回頭看狗,卻踢了狗一腳,狗嗷嗷地叫著。
主人拿了條魚給貓,還用手摸了摸貓的頭,誇讚貓有用。這時,狗才明白,原來是自己多管閒事。
這則故事讓大家很氣憤,都想為狗打抱不平,但一想又覺得狗多事。明明抓老鼠是貓的天職,狗卻插嘴進來,活該被貓戲弄。
生活中,像狗這樣的人也不少,不管是出於怎樣的心,越俎代庖,只能是自討苦吃。
人生短短數十載,我們需要的是先管好自己,而不是管別人的閒事。別人的事情,別人自然會管,與我們無關。
做人有尺,貴在有度。在「管閒事」時也應如此。
思想層次越高的人,越發的懂得少管閒事。你與此事無關,便無需費力。這也是為人處事必備的一種修養。
01 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在為人處事當,幫助別人都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需要審慎思考,不能魯莽做事。
不分青紅皂白,不辨真假,善惡的幫助非但不能讓自己和他人有好的結果。反而有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
大家都知道一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東郭先生與狼|。東郭先生看似一個平常的善舉,反而成為引火上身的一個導火索。
故事發生在一個冬天,東郭先生遇到被獵人追趕的狼。愛管閒事,又擁有一顆善良心的東郭先生想要救狼一命。他選擇讓狼蜷縮著身子鑽進了書袋裡。
在獵人走遠之後,東郭先生經不住狼的花言巧語,他把狼放了出來。結局就是狼撲向了東郭先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冷漠的去對待別人,而是要拎得清楚,掌握分寸從實際情況,出發,這件事對自己會有造成什麼後果。
有些人明明不不會遊泳,卻看到人掉落水中,積極的營救,最後於事無補,甚至還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正如狄更斯說過,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遇到事情時應該有自己理性的進行分析,有原則的進行對他人幫助,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02 幫助別人時要進行理性思考,才是一種大智慧
人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沒有錯,但必須要理性考慮,運用自己的智慧,來進行幫助他。
生活中不乏熱心腸的人,了解到別人的困難時,就會採取一種理所當然的方式對他人進行關心。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無形當中會給別人帶來誤會,甚至是多管閒事。
可能你是出於好意才來關心別人,但是別人的事情不一定需要你去插手。他可能一個人就能妥善解決。
你的插手反而使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別人的困難由一個小的困難變成一個大大的困難,最後的結果就是反而越幫越忙。
兩個人的思想是不同的,你的想法不一定是別人的想法,你認為對的辦法,不一定是別人認為對的做法。
不拿自己的辦法去為別人做選擇,別人的事情,完全取決於別人的想法,你又有什麼資格評頭論足呢?
曾國藩被後世尊稱為中華第一完人,他在家書中就曾勸誡過自己的父親和弟弟,不要去管別人的閒事,唯恐害怕給別人留下自家人在仗勢欺人的想法。
在曾國藩的勸誡下,曾氏家族的名譽一直很好,沒有遭到別人的詆毀。
每天身邊充斥著各種信息,但大多數的人、事、物與我們無關,我們卻把多數的時間精力花費在了與自己不相關的閒情上,反而忽略了最應該認真對待的是自己。
與其操心別人的煩心瑣事,不如做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件事。
自己閒著沒事做的時候可以看看書,增長一下自己的知識,亦或是買幾盆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認真的進行侍弄。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自己的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心情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03 認可自己,愛自己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少管閒事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提升自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總愛伸手管別人的閒事,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難免就忽略了關注自己。多管閒事不如討好自己,專注於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朋友之間需要互相理解別人的選擇,接納別人與自己想法不同之處。
家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謙讓,接納家庭成員每個人的成長速度,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個人成長空間。
不管閒事,是為了先管好自己,再適度地關心別人。這樣的一種做法,是能讓自己和他人保持舒服狀態的一種為人處世的修養。
今日話題在生活當中,你是愛管閒事的人嗎?歡迎留言討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