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第三天,以下是兩篇影評
《幸福定格》
LOVE Talk
中國臺灣|2017|彩色|124分鐘|紀錄
導演|沈可尚
攝影|沉可尚 盧元奇 林子喬 廖敬堯
剪輯|黃冠鈞、沈可尚
音效|杜篤之 杜亦晴
音樂|趙菁文
錄音|陳譽陞
《幸福定格》敬畏婚姻
個人評分:3星半
臺灣導演沈可尚的紀錄片《幸福定格》記錄了7年時間裡8對夫妻的一些對話,穿插進一些婚禮的片段。有趣的是,這些對話並不是夫妻間的日常對話,而是在導演事先提問的前提下,對一些非常私密的問題展開的交流,比如有關性、有關追求、有關孩子等等。從這些交流中,我們會發現婚姻的真相與結婚誓詞並不一樣,這些看似煩惱卻深陷幸福而不自知的人,帶給觀眾的啟示並不是「要結婚」或者「不要結婚」,而是對婚姻保持足夠的敬畏。
8對夫妻中,在時間線上相對完整呈現的是勇和勇妻從求婚到婚禮再到家庭生活甚至夫妻生活、撫養孩子等過程和瑣事。7年時間,最動人的變化之一是時間在容顏上的流淌,婚禮上的豐度與優雅,變成了起居室裡的穩重與端莊,容顏不經修飾悄然改變,而陪在身邊的卻還是彼此,已經足夠讓人感慨。7年間發生變化的當然不只容顏,生活的主題也在變,婚禮上的激情表白,變成了沙發上的較真和淺笑:誰會想到當初在婚禮上談論白馬王子的勇,會就要不要去應酬、去了要不要馬上回來這樣的瑣事與妻子認真交談;誰會想到婚禮上在意勇有沒有哭的勇妻,會為丈夫去應酬的時間成本精打細算。也許這,就是婚姻的真相。有趣的是,導演把求婚和婚禮的片段處理成了黑白色,耐人尋味。
《幸福定格》除了在時間上縱向記錄了8對夫妻的狀態,8對夫妻之間的橫向比較也使電影更加深邃和有趣。就說話方式而言,陝西農村的阿飛夫婦與臺灣的教授夫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導演追問的時候,我們會看到阿飛兩人不善言談,質樸的微笑已經說明一切,他們怎麼都想不起當初誰先追的誰,對於確定關係等等重大時間節點,他們也沒有刻意確定,也許這才是最幸福的狀態。而臺灣教授夫妻兩人邏輯思維式的說話方式則頗給人一種聽大學課程的感覺,女教授內心的低回婉轉被這樣的語言細細剖白,化作衷腸相訴,與農村夫婦相比當然是另一番景觀。8對夫妻,或糾結,或淡然,或幽默,或嚴肅,支撐這些深層交流背後的,是他們幸福的、不足為外人道的婚姻生活。
《太行》
The Son of Mountain
中國|2018|彩色|95分鐘|劇情
導演/編劇|何政
攝影|侯琛昱
剪輯:|陶立海 魏佳斕
美術|劉永珩
音效|單筱宇
音樂|孫浩
《太行》又一部「男人必看」系列影片
個人評分:4顆星
《太行》是一部拍給男人看的電影,到處散發著雄性荷爾蒙和性暗示。是First 到目前為止個人最喜歡的國產片。
當然了,《太行》是一部獨立電影,但從成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依然完成了很好的表達。比如一些自然光源無法傳達導演用意的地方,我們會看到導演用人工光補足,卻依然是有光源依據,並不顯得失真。
電影從兩個人物的狀態入手,並不急於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不急著鋪展戲劇衝突,而是用足夠的戲份和豐富的細節塑造人物,到了快結尾的時候才曖昧地給出兩人的關係,觀眾既可以把他們理解為父子,也可以理解為同一個人的兩個時期(畢竟兩個角色沒有同時正面出現在畫面中)。
雖然兩人的關係如此曖昧,可他們還是有共同點,那就是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而輪廓硬朗的大山,正式這種生命力的象徵。本片英文名叫《The Son of Mountain》,正有此意。「父親」雖然因公致殘失去了男性功能,可生命力的喪失反而激發他更加「著魔「地去追逐,追逐仇人,緬懷失去的東西。最後父親決定「放手」之後裸身洗澡,仿佛是他對原始生命力的緬懷和敬畏。
「兒子」身上,那種來自大山、來自遠古的原始生命力體現地更加彭勃旺盛。比如他對性的渴求,情願欠債也要修好鍾愛的摩託車,去做一名「騎士」,而最後突破牢籠的「裸奔」時刻,更是原始生命力的體現。
導演的鏡頭很考究。表現兩個主人公之間曖昧關係的時候,導演在一條小路旁邊給出兩個相同的固定機位長鏡頭,一個是「兒子」遠離畫面往前走,一個是「父親」朝著畫面走過來,這樣相同機位暗示了兩人關係的曖昧,達到一種多義性。
表現「兒子」和同學抽菸的快感時,鏡頭在兩人之間搖,面部特寫表現出快感。「父親」的出場是審訊吸毒者,但吸毒者的臉壓根在畫面外,畫面正中是一塊顯示日期和時間的長方形電子表,父親來回踱步,一會兒出畫一會兒入畫,記錄員在畫面旁邊記錄。畫面裡只有他和時間顯示器在動,他和時間成為畫面的主導。這個簡單的固定機位長鏡頭告訴我們父親的焦慮,而父親的身份地位也在這個出場方式裡得到很好交代,他是一個警隊頭子。
導演對音樂的使用恰到好處,比如「兒子」抽帶口紅印的菸頭幻想的時候,導演採用「特寫+慢動作+配樂」的方式,在他還沒有開始da飛機的時候,我們已經從畫面感受到性和快感的指涉,這是電影語言的力量。還有就是三維立體畫出現的時候,神秘的配樂總會響起,起到混淆時空的感覺,讓兩人的關係和身份更加曖昧。
導演對性的暗示巧妙而高級。比如煙,煙的形狀首先讓人想到男性器官。「兒子」da飛機那一段,他伸手去摸飄在空中的煙霧,仿佛在摸他幻想中的女人身體。
「兒子」總是騎著摩託車,摩託代表了青春活力。當「兒子」初遇女孩時,有一個鏡頭是女孩拿著煙的手在前景,男孩的摩託車和騎著摩託車的腿在中景,女孩的手恰好與摩託車頭重疊,當男孩祈求女孩和他走,男孩兩腿之間的摩託車頭燈突然間亮起,燈光噴薄而出……這樣性暗示的構圖,使畫面上霎時間充滿了原始的生命力。
「父親」是警察,有槍,兒子也有一把小槍,那是個打火機。有一場戲,男孩想抽菸,當女孩解開風衣給男孩擋風的時候,那種暗示就又如煙霧般飄散開來。
《太行》的結構是它令人著迷的主要因素。電影開頭,平行講述兩個人物的生活狀態,讓人猜測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警匪?還是父子?而同一個女性形象和同一個黑道大佬穿梭於兩個男主人公的世界裡,更加重了兩人關係的曖昧:他們是處在同一時間?還是不同的時間?甚至兩段同樣的夢,兩位男主在夢中互換身份,體現了他們同樣的焦慮:對原始生命力失去的焦慮。當導演把人物形象塑造地足夠豐滿,人物關係足夠曖昧的時候,再用一種「揭開謎底」的方式結尾。
可是導演根本沒有「揭開謎底」,因為電影本就是多義的,誰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東西早已經滿溢於畫面……
更多影評請掃碼關注「電影知何處」
部分往期影評:
FIRST影展影評 | 《吾神》《柔情史》《彩虹實驗》
FIRST 影展 | 《大象席地而坐》絕望在長鏡頭裡流淌
FIRST 影展 | 《旺扎的雨靴》獻給大頭兒子們
姜文當然還是那個姜文
這幾部紀錄片讓你更了解中國
你看到了《我不是藥神》的哪些優點和不足?
《我不是藥神》「窮病」怎麼「治」?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迷魂記》?
《大佛普拉斯》靠北,借我一雙慧眼吧!
一篇旅遊攻略:
與電影無關:一個人也要去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