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英語稱霸全球不過200年,結果又撞上中國崛起了…

2021-01-09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張晨靜】近年來,世界範圍內掀起的一股「漢語熱」,讓不少西方人士感到擔憂,這會不會取代了英語的地位?

2月27日,英國《衛報》刊發了作家尼古拉斯·奧斯特勒(Nicholas Ostler)的文章,其內容聲稱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的增強,英語的作用將逐漸減小。

據了解,奧斯特勒是《語言帝國:世界語言史》的作者,創辦了「瀕危語言基金會」。

《衛報》報導截圖

文章一開始,先敘述了英語的重要性。其中表示,如今英語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而且它比世界上其他語言的傳播更為廣泛。

據英國文化協會評估,全世界約有17.5億人使用英語,佔世界人口的1/4。在中國的學校裡,英語幾乎是從小學就開始教學了。同時英語也是歐盟要求的官方語言。

上個月,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在訪華期間,還參加了由英國文化協會舉辦的「英語很棒」(English is GREAT)的英語推廣活動,在中國宣揚學習英語,旨在支持並鼓勵中國廣大英語愛好者提升口語溝通能力。

今年1月,德蕾莎·梅伊偕丈夫菲利普同遊故宮(圖自視覺中國)

接著文章從歷史的角度追溯,稱英語的全球性地位是在大英帝國衰落之際開始崛起的。

1919年,出於對美國的尊重,《凡爾賽條約》是第一個用英語書寫的國際條約。在這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英語學府——大英帝國開始衰落。

然而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英國霸權被其北美的表親(美國)接過去是件幸事。因為在20世紀20年代—20世紀90年代期間,隨著美國的擴張,英語在全球的作用不斷崛起。

當時美國目光轉向世界,貿易、工程、電信、採礦、媒體、科學和金融都受到影響,美元也逐漸取代了英鎊,成為世界儲備貨幣。

緊隨而來的就是數字信息革命。21世紀初,美國矽谷創造了新財富。這給英語的全球地位帶來的積極影響,而要達到巔峰,其被寄期望於美國文化的普及和軟實力的增長。

最後文章提到,在進入21世紀後,亞洲、南美和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速遠超美國、英國和歐盟,這讓世界歷史出現一個重要關頭。

英語走向衰弱的情況正在發生。像中國、印度、巴西等新勢力,在政治、軍事上建立起自身地位後,他們的語言和文化也將帶來影響。

例如像17世紀的法國,當時它是剛興起的全球強國,帶有強烈啟蒙主義色彩的法語,取代了拉丁語,成為文明歐洲的一種共同語言。

19世紀,入侵者俄羅斯和英國在其亞洲佔領地上,廢除了波斯語。而波斯語此前已有800年歷史。

這些例子表明,對於英語來說,其目前所處的巔峰是它能獲得最好的地位了,它作為一種世界語言的榮耀,只持續了兩個世紀,可以說是曇花一現,與拉丁語和波斯語都還無法相比。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英語的衰落很可能會與中國當前的興起同時發生,畢竟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就有3000年,漢語也是一門偉大的語言。

外國學生展示書法作品

據悉,從去年開始,歐洲多國王室的公主王子都開始學習起中文,最著名的就是英國的喬治小王子。

也是在去年,位處歐洲中心地帶的盧森堡有6所學校都開設了普通話課程。

當地學生曾這樣表示,「拉丁文太無聊,英語也太容易了「,「中文是未來的語言,它在全球金融領域和政治領域都非常重要。」

在今年1月,伊朗則禁止了在小學開設英文課程。伊朗教育官員表示說,小學教育應給學生打好伊朗文化的基礎,開設英語課程與此目的相悖,也不符合現行規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英語剛榮耀全球200年,又撞上中國崛起了…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的增強,英語的作用將逐漸減小。英國《衛報》稱,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的增強,英語的作用將逐漸減小。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8日援引該文章稱,「英語的榮耀只持續了2個世紀,與拉丁語和波斯語都還無法相比。英語的衰落很可能會與中國當前的興起同時發生,後者有記錄的歷史就有3000年。中文也是門偉大的語言。
  • 亞洲大學崛起 英媒稱英國高校對中國學生魅力減弱
    亞洲大學崛起 英媒稱英國高校對中國學生魅力減弱   私立的白金漢大學(University of Buckingham)校長特倫斯·基萊(Terence Kealey)說,「有哪一個英國大學校長相信20年後他們大學的亞洲學生人數會和現在一樣,那麼他一定是在做夢。」  「亞洲大學快速成長,很快就會追上我們,東方大學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
  • 英媒:空氣汙染導致全球人均減壽兩年
    英媒:空氣汙染導致全球人均減壽兩年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英媒稱,分析表明,空氣汙染導致全球人均壽命減少近兩歲,因而成為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單一威脅。  據英國《衛報》網站11月20日報導,這項研究觀察了交通工具和工業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顆粒物汙染。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英媒:全球僅剩80頭
    來源:經濟日報英媒稱,動物學家表示,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在馬來西亞已經滅絕,此前,這裡最後一頭倖存的蘇門答臘犀牛在圈養環境下死亡。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位於沙巴州東部、婆羅洲島上的馬來西亞野生生物管理機構說,這隻名叫伊曼的雌性犀牛23日死於癌症。它在2014年3月被捕獲後,患上了子宮腫瘤。野生生物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奧古斯丁·圖加在一份聲明中說,25歲的伊曼因為腫瘤對膀胱的壓迫不斷增大,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不過她的死亡比預期的要早。
  • 沃思普中國官網上線 國際大鱷進軍英語培訓行業
    沃思普中國官網上線標誌著國際知名英語培訓品牌沃思普在中國市場大展宏圖的行動已經開始。對年輕一代中國人來說,沃思普並不陌生。作為一家稱霸美洲英語培訓市場,享有崇高國際聲譽英語培訓巨頭,其快速崛起的歷程、獨特而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以及其創始人Flavio Augusto先生的創業傳奇都已經是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
  • 英媒稱中國賽鴿身價飆升:一隻冠軍鴿能賣300萬元
    英媒稱中國賽鴿身價飆升:一隻冠軍鴿能賣300萬元 參考消息網 2018-02-18 13:52:52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翟桂鋆:「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採訪錄發表後,真的想不到會引起中國乃至世界之反響如此之大。這可以算得上是2019年中國的一件文化大事件吧。也可以說是自1919年新文化運動一百年來一次顛覆性的重大文化事件。如若繼續發酵擴大影響,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場波及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的一場新文化運動。
  • 布萊爾:世界不應對中國崛起心懷恐懼
    與此同時,布萊爾亦表示,中國的崛起,將促成世界上最大的地緣政治轉移,且中國將作為一支世界力量回歸全球舞臺,而世界不應對中國崛起心懷恐懼。貿易保護主義是個壞東西在回應歐盟近日對華展開的太陽能電池面板「雙反」調查問題時,布萊爾表示,中國的經濟飛躍有賴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而「開放」也應該是這個世界採取的正確態度。
  • 英媒: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英媒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之一,野生的中國大鯢瀕臨滅絕。現在發現,這種動物至少有3個不同的亞種,每一種都需要不同的幹預方式才能免於滅絕。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9月17日報導,中國大鯢是一種體型巨大的動物,據信可以長到1.8米長。
  • 英媒:生物專家在印尼發現全球最大蜜蜂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英媒稱,過去數十年被認為已經消失的巨型蜜蜂,再次被人發現。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22日報導,野外生物專家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印尼小島上發現該巨型蜜蜂,它的身體長度與成年人拇指相若。經過數天的搜索,野外生物專家發現一隻雌性巨型蜜蜂,並進行了拍照及錄像。
  • 美國騷亂畫面傳遍世界,美媒:美國不進反退,中國卻在大踏步前進
    美媒發出感嘆,川普放的這把火,讓美國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中,卻加速了中國的崛起,當美國後退的時候,中國卻在大步前進。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去,美國最喜歡"教育"別國,現在卻被狠狠地"打臉",駱家輝聲稱,中國正在"嘲笑"美國的騷亂。
  • 國會騷亂畫面傳遍世界,美媒:美國陷入空前混亂,中國在加速發展
    美媒發出感嘆,川普放的這把火,讓美國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中,卻加速了中國的崛起,當美國後退的時候,中國卻在大步前進。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去,美國最喜歡"教育"別國,現在卻被狠狠地"打臉",駱家輝聲稱,中國正在"嘲笑"美國的騷亂。
  • 這家中國公司出手了
    萊恩資本於2011年1月在香港註冊,創始人為47歲的蔣家強。除了國際米蘭,萊恩資本還投資了滴滴出行、陸金所、PP體育等中國知名公司,也投資了東南亞叫車應用Hailo、支付公司Go-JEK等亞洲科技公司。英國老牌鞋企Clarks成立於1825年,目前已有近200年歷史,在今天被爆出可能被中資入股之前一直是家族經營,且由Clark家族絕對控股。
  • 因為這條中國廣告,抖森被英媒罵慘!各國網友也為這事吵翻了…
    英媒狂噴抖森女友視角廣告先是英國的《每日郵報》發了一篇標題老長的文章,又是diss這個廣告的內容「令人毛骨悚然」,又是吐槽廣告的早餐是世界上最難吃的早餐英媒的這種導向,也得到了很多英國網友的支持。有人看不慣抖森的眼神:
  • 《劍橋全球英語》課程落地中國
    中國日報4月1日電(記者 鄒碩)3月30日,優加青少英語與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啟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雙方宣布,由優加青少英語獨家引進的《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課程全面落地中國。
  • 英媒:全球大象數量不斷減少 或被逼入滅絕境地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導 英媒稱,在位於烏幹達西部的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的邊緣,農民們整晚奮力敲著鼓嚇走對他們來說最具破壞性的敵人——大象。在附近的布恩迪(Bwindi)雨林,小群倖存的草原象(savannah elephant)遠離了它們日益縮小的自然棲息地,適應了躲在樹蔭下的隱蔽生活。
  • 全球語言監督主席表示:「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英語
    這成為中國學校普遍開設英語科的起點。上世紀20年代,中國教育界出現了學習西方教育的熱潮。1923年公布的《新學制課程綱要》規定,從中學開始開設英語課。這被視為中國教育界力圖與國際教育趨勢接軌的嘗試。改革開放30餘年,英語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1958年,高厚堃創辦中國第一本英語學習類雜誌《英語學習》,當時首期發行量僅為2000冊,最高也不過15000冊,「文革」期間停刊。1978年復刊後,《英語學習》發行量很快達到50萬份,數年後更是猛增到100萬份。
  • 英媒:研究稱南極冰蓋下藏有全球最大火山區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發現了地球上最大的火山區,它位於南極洲西部巨大冰蓋的表面以下兩公裡處。英國《衛報》網站8月12日報導,這個由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項目揭示了近100座火山。該團隊將上述結果同衛星與資料庫記錄以及來自其他空中調查的地質學信息進行了比對。該團隊宣布發現91座之前不為人所知的火山。而人類在過去一個世紀探索該地區的活動中已發現了47座火山。這些新發現的火山的高度在100米至3850米之間。所有火山都覆蓋著冰。這些火山集中分布在一個名為「西南極洲裂谷系統」的區域。
  • 美媒:在混亂的全球疫情裡,中國展示了「中式自由」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在混亂的全球疫情裡,中國展示了『中式自由』。」美媒注意到,新冠疫情顛覆了人們對自由的看法。世界上許多人羨慕中國民眾在疫情期間的「行動自由」,並對其他形式的「自由」產生了懷疑。
  • 英媒:加拿大鵝靠中國市場續命?
    這令該公司因中國市場(良好)表現以及在線需求強勁而取得的出人意料的季度利潤略顯黯然。 數家全球奢侈品廠商已看到需求復甦信號,這主要源自於中國市場需求增長。但現在,他們將面對法英等市場因新封鎖帶來的威脅。 該公司財務長喬納森·辛克萊爾在電話會議中說:「中國市場的改善,幫我們應對了其他市場的預期(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