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穿著統一的工作制服,戴上黨員徽章,認真擦拭櫃檯和工號牌上的浮塵,收拾一下心情,微笑著迎來第一位辦事人員:「您好,請問辦理什麼業務?」這是許國慶一天工作的開始,至今已經重複了1700多天。
人們常說,微笑是最好的語言。作為江蘇省揚州市社保中心申報科副科長,許國慶八年如一日,始終堅守櫃檯一線,兢兢業業、耐心細緻,用真摯的笑容、熱情的服務拉近窗口與群眾的距離,讓辦事大廳變得溫馨和諧。她所在的社保服務窗口,先後榮獲「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優質服務窗口」「江蘇省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示範窗口」等殊榮。
圖為工作中的許國慶。照片由作者提供。
陌生人眼中的好人
企業申報是社保大廳工作量最大的業務之一,日均受理300多人次,佔中心業務量的30%以上。許國慶不斷熟悉政策流程,耐心細緻給予答覆,儘量減少群眾跑腿次數。正因如此,她的窗口總是「人滿為患」,但也成為「幸福的煩惱」。
去年3月的一天,許國慶記憶猶新。當時,許多企業不習慣網上申報,辦事的特別多,排起了長隊。
突然間,一位陌生的姑娘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她一進門就問:「許國慶在哪個窗口?」社保工作人員看人多,想安排到其他窗口辦理,她堅持不去。
「難道對我之前的工作不滿意?」職業的敏感讓許國慶有點忐忑,心裡邊兒咚咚打起了小鼓。終於輪到這位姑娘了,儘管疑惑,但許國慶仍微笑著接過材料。小姑娘不自覺蹦出一句:「嗯,不會錯的,他說你愛笑。」看了材料,才知道是經常來辦事的揚州一家公司。他們換了負責人,交接工作時前任特別囑咐小姑娘,「到姓許的窗口辦理,她人好。」
看到辦事的群眾,立馬迎上去;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搭手扶一把;看到愁容滿面的病患,總是給以安慰……許國慶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她的微笑也成為中心一塊金字招牌,許多群眾不願取號,寧願排起長隊等候「許科長」辦理。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周末陪孩子在兒童樂園,或者在超市裡,抑或等紅燈的短暫瞬間,經常會有陌生人友好地問候:「你是不是社保中心的啊?」看她一臉疑惑,陌生人會立刻解釋:「之前在你手上辦業務的,還記得嗎?你人真好。」
一句「人好」,讓許國慶心存感動。微笑意味著理解和友善。多一點溫馨的微笑,也許就能多收穫一份信任。
圖為許國慶給參觀社保大廳的小朋友進行講解。照片由作者提供。
燦爛群眾的「表情包」
群眾的「表情包」是窗口工作的「晴雨表」,有時溫和,有時疾風驟雨;是不理不睬,還是柔性化解,考驗著窗口人員的智慧和胸懷。
2017年6月30日,對於許國慶而言,好似歷歷在目,浮於眼前。因為每逢這一天,都是醫保年度結轉,系統關帳,無法辦理相關業務。
「哎,有人嗎?打個繳費清單。」當天下午,一位中年男子來到窗口,滿身酒氣,撲面而來。許國慶有點害怕,但仍面帶微笑。經過查詢,系統反映男子於6月上旬已經申請辦理轉出。於是,把相關情況告訴了他。
然而,這名男子不理解,情緒突然激動起來。「什麼?我只是辭職,從來沒有辦理過轉移,是不是你們搞錯了?」他叫嚷著、罵咧著,手拍得櫃檯啪啪響。
為了緩解男子情緒,許國慶遞上了一杯水。當她把親手籤字的憑證放到面前時,男子立刻轉移話題:「不轉了。還在揚州繳費,現在就辦。」可是當天無法辦理,許國慶只能耐心地一遍遍解釋,希望留下男子的聯繫方式,等辦理結束後第一時間通知他。
不曾想,換來的卻是男子歇斯底裡的怒斥:「不就是動動手指的事情嗎?你們怎麼服務的!」他一口咬定許國慶故意刁難他,情緒激動時,竟將滿杯的熱水潑向她。
許國慶腦子一片空白,眼淚不爭氣地打轉。但多年的職業素養讓她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在其他同事協助下,許國慶稍作整理,微笑記錄下了男子的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看著他憤然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委屈。
周一大清早,許國慶回退了轉出業務,並電話予以告知。男子沉默了片刻,便一個勁兒道歉:「不好意思!那天我在本地找到工作但單位無法繳費,一時情急加上喝酒,有點過激,讓您受委屈了。」
「沒事,理解的。您別往心裡去。」掛斷電話,許國慶長舒一口氣。微笑擁有破冰的力量。一個寬容的微笑,或許能夠化幹戈為玉帛,化誤解為點讚。她不禁想到:「群眾心中有桿秤。以心換心,才能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圖為許國慶榮獲「我是黨課主講人」一等獎。照片由作者提供。
微笑背後的心酸
窗口工作是平凡和瑣碎的,但有時也有緊急任務。2017年12月31日,揚州市人社局與江蘇油田籤訂協議,將油田原自行管理的社會保險納入地方統籌管理,劃轉涉及19家獨立法人單位,共計2.7萬多人,一旦銜接不暢就會影響職工社保待遇。
為了完成任務,許國慶和其他同事夜以繼日、加班加點,用了不到一周時間,完成了所有職工參保信息的批量錄入,人均每天錄入、核對信息超過1000條。
當然,微笑的背後也有淚水,榮譽的背後也有心酸。2015年之前,同住揚州城,只隔一條河,醫保卡不一樣,報銷費用不一樣,群眾不滿意,社保待遇「同城同步同標」的呼聲日益高漲,「核三」系統上線迫在眉睫。而江都區作為全市最大的區,任務最重、時間最緊。為啃下這塊「硬骨頭」,包含許國慶在內的一批業務骨幹被選派到江都駐點指導。
就在這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5歲的女兒患了肺炎住院,這對於年輕母親來說是一種煎熬。許國慶每天往返於醫院和江都之間,但路途遙遠,加之任務繁重,當她趕到醫院時,已是晚上10點多。看到女兒燒得通紅的小臉,還有手上的留置針,許國慶的心都碎了。
丈夫十分不理解,埋怨說:「你就不能請個假?她掛水的時候一直哭喊著要媽媽。」面對生病的女兒,面對不解的丈夫,許國慶淚流滿面,不是委屈,而是不舍。
哪有母親不疼自己的孩子?但是,面對群眾切身利益,許國慶選擇了「大家」。取捨之間、含淚而笑,彰顯的是窗口人員的堅持和守望。當她再次踏上工作崗位時,仍微笑著面對新的一天。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對我來說,最大的安慰是組織的關心和家人的理解;最大的幸福是能夠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讓群眾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許國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