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嚴打侵犯個人信息犯罪 校園網貸中介已納入監管

2020-12-05 央視網

廣州嚴打侵犯個人信息犯罪 校園網貸中介已納入監管

原標題:

  昨日,廣州市公安局在廣州市新聞中心舉行市政府部門定期新聞發布會。受副市長、市公安局長楊江華委託,市公安局副局長蔡巍介紹了2016年廣州公安執行情況及今年工作部署情況,並針對共享單車的管理、校園網貸的監管、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外國人管理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數說廣州

  案件類警情降5.3%

  2016年廣州全年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5.3%。

  據第三方民意調查,廣州市民的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分別為95.6%和97%。

  在住外國人7.8萬

  截至2017年2月25日,廣州市共有在住外國人77877人, 前三位國家是:韓國9687人,日本6397人,印度4873人。

  監控視頻57.4萬個

  據悉,目前,廣州市已建成視頻圖像採集點共57.4萬個,實現全市主要道路及各類重點公共場所的有效覆蓋。

  挽回電詐損失1.5億

  據悉,廣州市反詐中心至今(自2015年4月份起)共為約3000名受騙群眾挽回經濟損失約1.5億多元。在嚴密的打防工作下,去年全市電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19.2%,成效明顯。

  個信保護

  侵犯公民個信 從嚴從重打擊

  蔡巍介紹,2016年廣州全年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5.3%,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4.7%,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6%。

  據第三方民意調查,廣州市民的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分別為95.6%和97%,同比分別提高1.9和4.6個百分點。

  據悉,今年廣州警方將開展「颶風2017專項行動」,重點打擊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網絡金融犯罪、搶劫、搶奪和入室盜竊犯罪、黑惡勢力犯罪、經濟領域犯罪等五類突出違法犯罪。同時,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黑客攻擊破壞和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從嚴從重予以打擊,堅決維護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蔡巍表示,廣州公安將立足「全省排頭兵、全國走前列、國際最安全城市之一」的定位,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州」。

  個信漏洞

  機構管理缺位 內鬼竊取數據

  個人信息洩露存在哪些主要渠道?蔡巍說,近年來,侵犯(包括出售、非法提供和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迅速蔓延,不僅嚴重危害公民信息安全,而且引發電信詐騙、非法拘禁、敲詐勒索、暴力追債等多種犯罪,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從公安機關的偵查情況看,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已經形成專業化的黑色產業鏈條:上遊的犯罪分子竊取公民的個人信息,中遊的犯罪分子購買個人信息數據,下遊的犯罪分子利用買到的信息數據實施精準詐騙、敲詐勒索、非法追債等犯罪,涉及電信網絡犯罪的基本環節,點多面廣,形成了一個完整複雜的黑灰色犯罪產業鏈條。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一些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社會服務行業和機構管理缺位,導致「內鬼」利用職務或工作之便,非法獲取信息數據,成為各個非法交易公民個人信息鏈條的源頭,對信息安全的危害極大。此外,黑客入侵網絡也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重要渠道。

  蔡巍表示,廣州警方今年將打擊電信網絡犯罪包括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作為重點打擊內容,通過「大數據」「雲計算」開展精確研判,提升新形勢下對智能犯罪、新型犯罪的動態打擊能力。同時,還將與知名網際網路企業,以及運營商建立戰略合作機制,加強警企合作,為網絡犯罪線索發現、追蹤等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他還建議有關部門開展源頭治理,加強行業自律,完善內部管理,封堵制度漏洞。

  公安機關也提醒廣大群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切實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發現個人信息被洩露的,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校園網貸

  登記中介機構 進行日常監測

  近日,本報針對網貸亂象進行了深度調查,相繼推出了「網貸兩千元,三月欠十萬」(3月8日16版)、「揭秘『補借條』網貸利益鏈」(3月9日17版)等報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市公安局副局長蔡巍就此問題進行了回應。

  蔡巍說,為加強對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和整治,有效化解金融風險隱患,警方將校園網貸業務及機構作為開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一項重點內容,優先開展摸底排查和分類處置。

  目前,對廣州市開展校園網貸業務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登記造冊,逐步建立對廣州開展校園網貸業務的網絡信息中介機構運營情況的日常監測機制,將相關機構和從業人員納入日常監管範圍。

  同時,通過加強與市金融、工商、稅務、人民銀行、銀監、教育局等行政管理及金融管理部門的協作,加強信息研判,一旦獲取有價值的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線索,將對違法違規的校園網貸依法打擊。

  共享單車

  打擊蓄意破壞 治理通行秩序

  目前共享單車發展迅速,給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逐步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共享單車的人為損壞嚴重,同時,由於沒有固定的單車道行駛,會帶來道路安全隱患,共享單車怎麼管?

  蔡巍說,市民比較關心的出臺管理辦法、建設停車位等工作,根據廣州市前期專題研究規範網絡自行車管理情況,也已明確分工並逐步推進。

  針對網絡自行車通行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將在非機動車流量大的路口路段,以警告教育與現場執法結合的方式,重點對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通行、逆行、闖紅燈等違法進行查處,同時加派交通協管員,指揮疏導非機動車的通行,近期還專門開展加強網絡自行車等非機動車通行秩序的專項治理工作,規範網絡自行車等非機動車的道路通行秩序,保障通行安全。

  據悉,交警部門已與在穗運營的網絡自行車平臺企業達成合作共識,將在網絡自行車車身粘貼交通安全宣傳標語以及參與平臺企業線上線下的公益活動,加大交通安全宣傳力度。

  同時,對蓄意破壞、盜竊網絡自行車等違法行為,廣州警方也依法開展打擊,偵破了一批案件,有效保護了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害。

  在穗老外

  每天實有8萬 最多時12萬

  廣州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到底居住著多少外國人呢?他們來自哪些國家呢?

  蔡巍介紹,廣州市每天實有外國人約8萬人,最多時(廣交會期間)接近12萬人。截至2017年2月25日,廣州市共有在住外國人77877人, 前三位國家是:韓國9687人,日本6397人,印度4873人。

  據悉,自2013年開始,經廣州各口岸入出境的非洲國家人員,連續四年「出大於入」,總差額為1.8萬人次;實有非洲國家人員也達到近年最低值,截至2017年2月25日為10344人,佔13.3%,前三位國家是:奈及利亞1145人,埃及852人,馬裡752人。

  蔡巍表示,近年來,廣州在加強外國人服務管理方面,在全國率先構建45個政府職能部門組成的「大外管」格局,推動各部門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推進籤證權限下放,拓寬辦事申請渠道,為在穗外籍高層次人才、投資者提供籤證和居留便利措施。同時,也加強重點地區「三非」外國人清理整治,強化法律法規宣傳,幫助外國人了解中國並自覺遵守中國法律。

  電信詐騙

  今年頭兩個月警情下降三成

  打擊電信詐騙是民生實事,目前電信詐騙的最新趨勢如何,市民該如何防範?

  蔡巍介紹,公安機關持續加大電信詐騙打防力度。今年頭兩個月,全市電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33.8%,偵破電信詐騙案件同比上升31.8%,依法刑事拘留電信詐騙嫌疑人同比上升23.9%。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普及、應用、推廣,新的網絡支付方式等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頻頻被用來實施詐騙,致使騙術不斷翻新。

  根據最新研判數據,今年以來,廣州市的兼職、刷信譽、網絡購物等類網絡詐騙發案數都比較高,20歲以下的受騙者佔13%,20~29歲佔24%。這個群體以學生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為主,他們是網絡購物的主力軍,也是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

  據悉,廣州市反詐中心至今(自2015年4月份起)共為約3000名受騙群眾挽回經濟損失約1.5億多元。在嚴密的打防工作下,去年全市電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19.2%,成效明顯。

  警方提醒:電信詐騙犯罪無論其手法如何翻新,其詐騙的實質是不變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事主把存款轉入到詐騙分子指定的帳戶裡。對要求轉帳的陌生電話、信息,要做到「三不」:即不理睬、不相信、不轉帳。

  監控視頻

  57萬個「天眼」 助破刑案1.9萬

  監控覆蓋的地方,能給市民帶來更多的安全感。據悉,目前,廣州市已建成視頻圖像採集點共57.4萬個,實現全市主要道路及各類重點公共場所的有效覆蓋。

  據統計,2016年全市公安機關利用視頻協助破獲刑事案件19028宗,破獲治安案件6772宗,視頻破案率70.96%,同比增長10.89%。

  今年,廣州市正式啟動第三輪視頻系統建設,將新建1.5萬個高清視頻圖像採集點,升級改造2萬個原有視頻圖像採集點,推動全市視頻建設達到百萬級規模。同時,進一步對校園內覆蓋薄弱部位、偏僻區域進行補點建設,全面提升全市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的覆蓋範圍,助力平安校園建設。

  白雲掃毒

  毒情下降兩成 毒源指向下降

  2015年白雲區因「毒品中轉、集散問題」被國家禁毒部門「戴帽」整治,目前整治成效如何?

  據介紹,2016年,全國(除廣州外)繳毒50克以上案件毒源地指向白雲區的下降32%,白雲區毒情同比下降23%,中轉、集散突出問題有所緩解。

  市禁毒委將對白雲區重點整治工作進行綜合評定,正提出調整整治級別(即降低整治級別),報請省禁毒委檢查驗收。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20年來廣州赴港籤注人數呈逐年增加趨勢,2016年達2549537件,比1997年的77833件增加了33倍。

  同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推出一系列辦證便民措施,研發12種全國首創的自助辦證輔助設備,實現辦證網絡化,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辦證」的夢想。

  目前,在全市市、區兩級出入境辦證大廳、派出所、街道政務中心和社區警務室建立了111個自助辦證點,52個24小時自助辦證服務區,放置300多臺自助辦證設備,構築了多區域、全天候、全自助的電子化便民服務體系,大大節省市民的辦證時間和出行成本。(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棟 通訊員岑柏瀚、張毅濤、陳玉敏)

相關焦點

  • 廣州今年將嚴打黑客攻擊破壞和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行為
    同時,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黑客攻擊破壞和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從嚴從重予以打擊。  蔡巍表示,將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作配合,各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在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售假、涉外郵遞以及假貨出口等跨境智慧財產權犯罪方面開展信息交流,多部門聯合執法,形成打假合力。  個人信息安全  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  最近,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話題在「兩會」上成關注焦點。
  • 超愛財:P2P網貸納入銀保監會「編制」
    1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其官網發布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該規定將P2P網貸正式納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的管轄,並由普惠金融部制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管制度。
  • 校園貸最嚴監管下網貸平臺復燃 給你花、愛又米被指暗度陳倉
    然而,這個龐大的消費金融市場,一直波瀾不斷,且在2016年以來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史上最嚴校園貸監管政策」的背景下,大多數網貸平臺雖已暫停校園貸服務,卻仍有網貸平臺死灰復燃,頂風作案。  高額利潤點燃校園貸亂象  作為一個被譽為規模將達萬億的超大消費金融市場,「校園貸」發展卻幾經風波。
  • 廣州警方2020年嚴打網絡犯罪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思琦圖/通訊員供圖通訊員 王秉新 張毅濤 陳玉敏1月7日,記者從廣州市公安局獲悉,2020年廣州警方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按照「打源頭、摧平臺、斷鏈條」的原則,重點嚴厲打擊黑客攻擊破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源頭性犯罪和「
  • E都市錢包:銀保監會「三定」方案公布 網貸正式納入國家「編制」
    11月1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下稱「三定」方案)公告,提出制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管制度將作為銀保監會的主要職責之一,並明確了網貸行業的監管歸屬,網貸機構成為金融行業的「正規軍」,網貸監管新格局逐漸形成。
  • 網貸機構正式加入國家「編制」,納入銀保監會管理
    這意味著,網貸行業(P2P)正式進入國家「編制」,和銀行一起受銀保監會管理,分屬普惠金融部和銀行監管部,網貸成為金融行業正規軍。「三定」方案第三條明確規定,銀保監會主要職責包括:(三)依據審慎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制定銀行業和保險業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規則。制定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他類型機構的經營規則和監管規則。制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管制度。
  • 網貸被納入國家「編制」 市場對財貓網等行業正規軍信心大增
    財貓網負責人表示,網貸正式納入國家「編制」,和銀行一起接受銀保監會管理,這表明網貸已成為金融行業的正規軍,對於野蠻生長多年的網貸行業來說,此舉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在堅定行業信心和促進合規發展兩方面作用凸顯。
  • 網貸領域爬蟲,既非原罪者也非無辜者
    《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二十七條列舉了兩種公開的類型:即從合法公開渠道收集且不明顯違背個人信息主體意願的,和個人信息主體主動公開的[7]。上述兩條規定雖然表述上是對「授權」的豁免,但實質是從反面角度對公開信息的定義。此外,《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8]和《網際網路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指南》[9]等相關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也對個人信息做出了類似規定。
  • 《廈門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實務解析
    經過一年思考、探索、試點、鑽研、討論,幾易其稿,廈門終於率先在全國範圍內出臺網貸管理辦法。2月4日,廈門市金融辦正式發文《廈門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下稱「備案管理辦法」),標誌著廈門市網貸機構進入備案階段。
  • 合眾e貸CEO陳敏麟解讀網貸將納入徵信: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只有少數網貸平臺接入央行徵信和百行徵信,其中僅有 101 家網貸機構接入了百行徵信,大部分平臺尚未納入徵信體系,《通知》下發後,對接徵信機構將成為網貸平臺的常規操作,徵信體系有望覆蓋全部網貸機構,這將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改變。「網貸的逃廢債問題一直缺乏有力的解決手段,不上徵信讓一些有還款能力的借款人肆無忌憚地違約。」
  • 網貸正式納入國家「編制」 蝴蝶銀堅持合規助力行業發展
    網貸新格局形成 行業回歸本真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家對於P2P網貸到底由誰來監管的問題,就發布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這與此次「三定」方案規定由銀保監會負責制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管制度不謀而合
  • 三部委重拳整治校園貸被暫停59家網貸平臺退出
    對校園貸的監管已是「箭在弦上」。然而,6月28日的《通知》,並非監管部門第一次發布校園貸監管通知。早在2016年,銀監會、教育部等部門就多次下發整治校園貸的相關通知和規定。而直到今年4月10日,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一位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平臺負責人表示,一年多來校園貸業務一直處於被高壓監管的狀態,此次三部門發文算是將網貸機構請出了校園。
  • 警方嚴打「笑氣」濫用違法犯罪 剷除危害社會毒瘤
    徐州公安嚴打「笑氣」濫用違法犯罪  「笑氣」風靡各地娛樂場所致死致殘案件頻發  □ 本報記者  丁國鋒  □ 本報通訊員 王 彪 左毅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但如果為尋求刺激,在KTV等娛樂場所非法吸食「笑氣」(一氧化二氮),則涉嫌違法犯罪。
  • 財貓網:P2P受法律保護納入「國家編制」 網貸將重回風口
    P2P合法,納入國家「編制」2018年P2P雖波折重重,但也藉此正名。隨著去年下半年政策利好不斷,P2P已經獲得銀監會立法,公安部保護,工信部監督,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的認可,政府部門審批,最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的安全,出借者受到《民法》《公司法》《合同法》等保護。
  • 警惕網貸新騙局:網貸帳戶不註銷就影響徵信?切莫被騙!「逾期可清空...
    警惕網貸新騙局!人在家中宅,騙子天上來?疫情期間兩類網貸詐騙手段又有抬頭之勢。一是以影響徵信為由恐嚇青年人群註銷網貸帳戶並騙取錢財;二是大量中介以「網貸退息」教程為噱頭,騙取借款人錢財和個人信息。實際上,個人網貸帳戶註銷與否與徵信沒有任何關係,銀行機構也不會回收任何網貸平臺的額度;而「網貸退息」教程和中介服務更是不能輕信。網貸帳戶不註銷就影響徵信?切莫被騙!近期,一位來自安徽的許先生接到自稱某網貸平臺客服的電話,稱他在大學時期註冊的網貸帳戶不符合國家規定,會影響個人徵信,建議馬上註銷,並準確報出了許先生的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碼。
  • 北京下發網貸退出指引:機構最遲30日內完成退出方案編制
    『網貸機構終止、清理、清退網貸業務,制定和實施退出方案,應依法合規進行,杜絕違法違規犯罪行為。』  編輯|張羽銘  來源|P2P評論   P2P評論訊 7月20日,北京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向網貸平臺下發《北京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草案)》(下稱「指引」)。指引以依法進行、市場化運作、優先保護出借人、政府監管、協會監督為五大基本原則。
  • P2P網貸歸零之後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從本源看,P2P網貸平臺應定位為信息中介平臺,即僅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交互、信息價值認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務,承擔交易撮合的角色;而不實質參與到借貸利益鏈條之中,不與借貸雙方直接發生債權債務關係,網貸平臺主要依靠向借貸雙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維持運營。  但是,這種運營模式顯然難以找到合適的生存土壤。
  • 銀保監會中介監管部主任姜波:保險監管要突出風險導向
    而關於網際網路保險監管,他表示,對於網際網路保險監管,一是要堅持機構持牌,人員持證的原則。網際網路保險的本質是保險,它必須由持牌的保險機構來參與,參與網際網路銷售的人員也必須要持證。  第二,是堅持監管審慎的原則,適應數位化、場景化、智能化發展的保險趨勢,來完善監管科技。  第三,保護消費者投保人利益的原則,要切實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個人信息安全。
  • 錢盆網:P2P網貸平臺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
    其實,真正痛恨網貸的人群,一部分是不了解網貸平臺,胡亂入市而踩雷的出借人,覺得網貸平臺就是詐騙;另一部分則是故意逃廢債致逾期產生的借款人,承受著較高的罰息,認為平臺就是問題平臺,視網貸如社會毒瘤,要打倒它。  P2P網貸的貸款利息與銀行相比稍高,但而無論是個人,還是許多企業也會願意通過網貸行業而不是銀行來借錢,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