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吞食就意味著終結?這種甲蟲卻頑強地靠走青蛙的「後門」活了下來,最快的情況下只需要 6 分鐘。
被吞食後能夠從青蛙洩殖腔孔逃出的梭形扁牙甲|圖片來源:Kobe University
撰文 劉平平
編輯 魏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主角安迪為逃出暗無天日的監獄,苦心謀劃數十載,歷經磨難後最終順著排汙口爬出,在大雨中吶喊堪稱全劇最震撼、最勵志、最熱血的片段。
近日,科學家發現甲蟲版肖申克的救贖也在上演。
甲蟲的極限逃生
當甲蟲被捕食者吞食後,窒息和強烈的消化液往往意味著再也無法逃脫的死亡。但是,日本神戶大學昆蟲學研究者杉浦真治卻發現,一種名為梭形扁牙甲(Regimbartia attenuata)的水生甲蟲,在被青蛙吞食後,僅數小時後便奇蹟般地從青蛙「後門」爬出。除了身上多了些味道以外,毫髮無傷地抖抖雙腿便離開了,留下吃了個「寂寞」的青蛙一臉惆悵。
該項研究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研究指出,93% 的梭形扁牙甲在被青蛙吞食後 4 小時內可以通過刺激青蛙排便,從其洩殖腔孔逃出,最快的用時僅 6 分鐘。而在正常情況下,青蛙要花費兩到三天的時間才能完全消化食物進而排便。
梭形扁牙甲毫髮無傷從青蛙「後門」逃出 圖片來源:Sugiura Shinji
梭形扁牙甲的死裡逃生靠的不是幸運,而是頑強地掙扎和不懈地努力。如果用蠟將一些梭形扁牙甲的腿粘起來,使其無法自由活動,這些甲蟲在被吞食後全部命喪蛙腹,無蟲生還。在 24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之後,這些死去梭形扁牙甲的殘骸才會以糞便的形式被青蛙排出。這表明梭形扁牙甲是靠自己的腿才得以生還。梭形扁牙甲用腿支撐自己,爬過青蛙數釐米的腸道——這對僅有四到五毫米長的甲蟲來說是艱辛的旅程。當它們到達那條隧道的盡頭時,甲蟲可能會通過撓痒痒的方式促使青蛙打開尾部的括約肌,被順利排出。
研究人員推測,梭形扁牙甲的水生生活方式,很可能是它能夠在消化過程中得以存活的原因之一。梭形扁牙甲擁有流線型但結實的外骨骼,可以保護自己不被酸性消化液消化。同時,它通過鞘翅下方存住氣泡在水下呼吸的能力可能會防止自己在青蛙消化道內窒息。
花式逃亡
在甲蟲世界裡,存在一種更為硬核的逃生方式——催吐型逃生。比如屁步甲(Pheropsophus jessoensis),它會刺激蟾蜍嘔吐從而從青蛙嘴裡逃生。
蟾蜍在刺激下被迫吐出吞下的甲蟲 圖片來源:Shinji Sugiura and Takuya Sato
屁步甲能夠在體內混合苯二酚與過氧化氫,通過酶的催化,產生刺激性的「化學武器」對苯醌,並將其從尾端釋放到蟾蜍體內,化學反應同時釋放的熱量還會使使蟾蜍內部的液體溫度上升,化學攻擊和加熱使蟾蜍產生極度不適,被迫嘔吐從而將屁步甲吐出。實驗結果表明,在吞下屁步甲的 12-107 分鐘之後,43% 的蟾蜍都吐出了它們的獵物。
還有一些蝸牛憑藉其堅硬的殼在魚類和鳥類消化道中逃過一劫。一項研究表明,在餵給鳥類的 174 只蝸牛中,有 26 只未被消化液消化,隨糞便被排出,成功逃脫。其中有一隻被排出後甚至產下蟲卵,研究人員推測這是蝸牛的通過鳥類擴散的方式。
用於實驗的暗綠繡眼鳥(Zosterops japonicus)及其糞便中的蚤蝸牛(Tornatellides boeningi)(殼長 2.5 m
而且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鳥類身上。在水生生物如座頭鯨和白鮭等新鮮的糞便中都能夠檢測到活的泥蜆(Sphaeriidae),盤螺(Valvatidae)和椎實螺(Lymnaeidae)等軟體動物。進一步研究發現,每條魚平均有 483 只泥蜆科和 833 只盤螺在完全通過腸道後倖存下來,而只發現了一隻倖存的椎實螺。
更令人稱奇的是寄生在昆蟲體內的馬毛蠕蟲(Paragordius tricuspidatus),在寄主被魚類或者青蛙吞食後,它能主動脫離寄主,並從捕食者的嘴、鼻子或鰓中蠕動從而逃脫捕食者的捕食,重獲自由。
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water-beetle-frog-eaten-alive-escape-death-butt-excretion
參考論文: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17.0647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165/3888/6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1365-2699.2011.0255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