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響水縣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將從當地居民家中發現的7隻短耳鴞,送到了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妥善地安置了它們。
張玲玲是響水縣小尖鎮豫順居委會居民,平時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一年只回家幾次。5月4日當天,兩口子去收拾許久不住的家,打開門就聞到一股異味,最終在廚房的油煙管道裡看到了一窩貓頭鷹幼崽,數一數共有7隻。
「上網搜了一搜才知道,貓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呢!」張玲玲說,如何處理這麼多幼崽讓她犯了難,只好向當地派出所報警求助。接警後,小尖派出所值班民警李恆趕到了現場,進行登記確認,然後帶回了所裡。隨後,李恆還和林業部門取得了聯繫。
經響水縣林業局工作人員確認,這7隻所謂的貓頭鷹,學名叫短耳鴞,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棲於平原、耕地、草原等地,晝間常可見於平原或沼澤地帶,平時潛伏於草叢間,夜間覓食;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小鳥、蜥蜴和昆蟲,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繁殖於我國北方,越冬時刻遍及全國,對農業有益。
響水縣林業局林業科科長黃東告訴記者,常見的有燕子會在居民家裡做窩,而短耳鴞在居民家中做窩,在江蘇省內比較罕見,估計與家中長時間無人居住有關。
4日下午,在響水縣林業局大院內,工作人員用肉類試著餵食,這幾個小傢伙勉強吃了點。5日上午,7隻短耳鴞被送到了鹽城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