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引導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水清魚豐,更添新滋味

2020-11-26 嶽陽市人民政府

原標題:水清魚豐,更添新滋味(大江大河·關注長江禁漁②)

核心閱讀

湖南益陽跨資水中下遊,處沅水、澧水尾閭,環洞庭湖西南。過去,當地種類繁多的野生水產品不僅養活了7萬多漁民,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禁漁令」實施後,當地漁民陸續退捕。

「禁漁」之後,當地漁業發展情況如何?市場對水產品的需求怎樣來彌補?

「老闆,有野生魚嗎?」

「沒有,早就不賣了!」

不久前,記者走訪湖南益陽多個農貿市場,發現當地水產品交易有了明顯變化:以往店鋪招牌上醒目的「野生」二字已經難覓蹤影,過去賣野生魚的流動攤點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

禁捕前野生魚數量逐年減少,養殖業也一度低迷

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漁業隊專業漁民劉宏兵今年50多歲,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南洞庭湖打魚。成年後,他擁有自己的漁船,延續著祖輩的生產生活方式。什麼時候魚多、哪些區域分布著哪些魚,他了如指掌。

「10年前,洞庭湖的落水期是漁民的豐收季。7、8、9月魚最多,忙起來三天三夜沒得休息。」劉宏兵說,以前,野生魚從來不愁銷路,捕魚歸來,漁船一靠岸,立馬就有人來詢價收魚,「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掙1萬多元」。

而近10年,他明顯感到捕魚越來越吃力了。「你也捕,我也撈,湖裡的魚一年比一年少。」劉宏兵說,「為了多捕魚,漁網越織越密,網眼越來越小,大魚小魚一網打盡,就連手指頭長的魚苗也不放過。」魚越捕越少,漁民越捕越窮……2015年底,劉宏兵算了筆帳,捕魚收入不到10萬元,刨去漁船維修、柴油、添置漁具等成本,當年他們家的純收入只有4萬元,比2010年少了四五萬元。

根據禁捕退捕要求,益陽市3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自今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型捕撈。明年1月1日起,長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幹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行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得到消息,劉宏兵主動交出漁船和捕撈工具。

但另一方面,益陽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主任謝移科也告訴記者,這幾年,一面是野生魚數量逐年減少,一面卻是水產品養殖市場深陷低迷。

赫山區來儀湖漁場,有著近50年的歷史,1114畝水域面積承包給了76戶養殖戶。據來儀湖漁場經理盛可平介紹,2017年到2019年這3年,水產養殖業行情不好,辛辛苦苦養大的魚,只能「賤賣」「甩賣」。

養殖戶張雲飛給記者算了筆細帳:2019年,他承包的20畝魚塘,產魚2.4萬斤、存塘約5000斤,賣魚收入13.05萬元;支出方面,飼料8.6萬元、魚塘租金4500元、電費4000元……加上魚苗成本、捕撈費、運輸費等,硬性支出就有12.66萬元——收入減去支出,結餘3900元。但要是加上張雲飛自身的人工投入和機械維護費,就虧本了。

「養得越多,虧得越多。一些養殖戶索性不養魚了,在池子裡種上了蓮藕。」盛可平指著不遠處的魚塘,「無論是賣蓮蓬還是藕根,都比賣魚掙錢」。

禁捕後養殖跟著市場走,從求量到重質

為何養魚不掙錢?

「看起來是本地水產品產能過剩,實際上是產品低端化、同質化嚴重,沒有市場競爭力。」謝移科介紹,過去,養殖戶過於追求產量,跟不上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養殖端虧損連連,導致整個產業不景氣,「『禁漁令』實施後,也給益陽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

「85後」養殖戶龔智誠,是當地第一批「吃螃蟹」的轉型者。

2013年,龔智誠註冊了一家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在資陽區長春鎮過鹿坪村承包了100畝魚塘發展水產養殖。過去,為了追求薄利多銷,養殖的多為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這四大家魚。去年魚價下滑,養的4萬斤草魚,售價才5塊錢一斤,一共賣了20萬元。「連本錢都回不來。」龔智誠說。

「禁漁令」實施後,他開始主攻鱸魚養殖。「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很多人不僅要吃魚,還要吃『好魚』。」今年初,以2元錢一尾的價格,龔智誠從廣東購買了16萬尾鱸魚苗。

填補市場缺口的底氣,還源自公司引進的先進養殖技術。記者在龔智誠的漁場看到,寬闊的湖面平靜如鏡,靠近岸邊的4條水槽卻水流湧動。原來,這裡的鱸魚都養在長22米、寬5米、深2米的水槽裡。水槽模擬江、湖中的水流環境,以每秒5釐米的速度推動水流,讓魚在水流中遊起來,達到「健美瘦身」的效果。

「我們創造『仿野生環境』,就是為了讓養殖魚口感更鮮美。」龔智誠說,魚兒「跑起來」,耐受力也強,養殖過程中就不用拋灑殺蟲劑,「事實證明,在抬網起捕和運輸過程中,『跑跑魚』成活率比傳統養殖的魚高很多。」讓他高興的是,「跑跑魚」即使每斤比市場價高出5角到1元,銷量也非常好。今年前10月,龔智誠的漁場賣出了10萬斤鱸魚,銷售額達200萬元,毛利就有40%。

打開手機,龔智誠就能看到水槽裡的水溫、溶氧情況,隨時可以為池塘增氧、調節水流速度。購買這套智慧養殖設備,龔智誠投入了55萬元,資陽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給予了15萬元獎補。「養殖科學精細,產品跟著市場走,才能贏得未來。」龔智誠總結。

目前,益陽市正在大力實施標準化池塘改造,在形成規模化水產養殖的地區發展環保型、自動化漁業,推廣普及高效生態的水產健康養殖方式。「我們力爭將粗放型養殖改造成精養高產,實現漁業發展的結構性調整。」益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瑤表示。

生態養殖受追捧,打響品牌是關鍵

在洞庭湖捕魚大半輩子,益陽沅江市瓊湖街道蓮花島村村委會主任彭正軍沒想到,自己會從賣魚人變成買魚人。

蓮花島村位於南洞庭湖湖心,村裡590多戶人家居住在湖中的4個小島上,全是持證專業漁民。隨著近年來當地漁業資源日漸枯竭,2018年,彭正軍率先進城,跟女兒一家在沅江市區開起了飯店。

和魚打了大半輩子交道,開店之初,彭正軍就打定主意,飯店要以魚為特色,主打「生態魚」。

魚要好吃,食材很關鍵,可魚從哪來?

彭正軍首先想到的,就是賣魚30多年的周天喜。禁捕前,周天喜幾乎把蓮花島村漁民捕撈的野生魚承包下來。最多時,他一天要賣出四五千斤野生魚。這些年,隨著野生魚數量越來越少,老周也開始銷售養殖魚。

由賣家變為買家,彭正軍發現,大家對魚有著共同的執念,尋找的都是「生態魚」。何為「生態魚」?在周天喜看來,養殖環境要是天然無汙染的大片水域,魚要不餵或者儘量少餵飼料。

為了用「生態魚」留住老顧客,周天喜四處尋找渠道。讓他高興的是,益陽為加強對內湖、水庫等的保護,將1500畝以上的內湖、小二型及以上水庫劃定為限養區,實行人放天養——即在這些水域投放淨化水質的魚類,禁止投肥投餌,讓魚兒在水中自行覓食,既淨化水質、又增產增收。周天喜告訴記者,「這種魚的品質不亞於野生魚,供不應求」。

作為傳統老漁場,來儀湖漁場也不甘落後。看中市場對「生態魚」的渴求,漁場投入160萬元,建設了一個大型養殖尾水處理系統,過去臭氣燻天的漁場變得清爽乾淨,漁場年產量達到1500噸。「養殖環境更生態,魚才能賣出好價格。」盛可平說,「竭澤而漁,不如另闢蹊徑。」

《人民日報》( 2020年11月16日 第 07 版)

相關焦點

  • 水清魚豐,更添新滋味(大江大河·關注長江禁漁②)
    核心閱讀湖南益陽跨資水中下遊,處沅水、澧水尾閭,環洞庭湖西南。過去,當地種類繁多的野生水產品不僅養活了7萬多漁民,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禁漁令」實施後,當地漁民陸續退捕。「禁漁」之後,當地漁業發展情況如何?市場對水產品的需求怎樣來彌補?
  • 重磅會訊 l 2019'中國水產飼料企業產品升級與經營轉型高峰論壇(第...
    雖然中國水產總量已難有大的增長,但在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新零售商業模式的推動下,安全、營養、便捷、風味水產品快速晉級新網紅,消費升級來勢洶洶!消費端推動的轉型與升級既是我們在瑟瑟寒冬裡的希望之光,更是千載難逢的新商機,但這個商業機會的窗口期最多只有5到10年,稍縱即逝!這很可能也是中國水產行業重塑競爭格局的最後一次機會!
  • 北黃海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摘要:9月8日,北黃海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研討會在大連召開,本次研討會由農業農村部指導、大連市農業農村局主辦,活動有40多名專家以及涉農涉漁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代表參加,旨在促進北黃海漁業產業轉型升級。
  • 天津濱海新區水產養殖業強勢崛起
    天津濱海新區水產養殖業強勢崛起2018-06-30 06:5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津濱網        瀏覽量: 4220 次 我要評論 日前,天津市啟動首例增殖放流海馬品種,豐富渤海種群數量、改善海洋環境。據悉,此次放流的1萬尾海馬是由新區海升源海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工廠化養殖的。此前,新區產的大量蝦苗、魚苗也早已「遊」進渤海。
  •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水產養殖業發展企穩向好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水產養殖業發展企穩向好2020-08-28 10: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門新聞網        瀏覽量: 2330 次 我要評論 在內需拉動下,南美白對蝦不愁銷路大鰲水產養殖業發展企穩向好
  • 國聯水產:聚焦精深加工 向更安全的水產食品公司轉型
    全力向更安全的水產食品公司轉型此次疫情使得政府和消費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生鮮食品在檢驗檢疫、加工及流通環節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食品產業升級和整合勢在必行,現代化、專業化、品牌化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多家水產上市公司披露,將高品質、健康等作為產品優勢和產品規劃。大湖股份(600257,股吧)表示,公司定位為健康食材、健康產品、健康生活、健康服務的提供者。
  • 國聯水產集團與湖南農大企校合作,湖南省淡水蝦蟹健康養殖...
    5月29日上午,國聯水產集團與湖南農業大學實現校企合作,湖南省淡水蝦蟹健康養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國聯(益陽)小龍蝦種繁科研示範基地隆重舉行。益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時貴,益陽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周朗,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曾福生教授,益陽高新區管委會工委委員趙介仁,益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小陽,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等校方相關領導教授,與國聯水產集團董事長特別助理張保華,國聯(益陽)公司總經理王北華,國聯(益陽)小龍蝦種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軍等嘉賓相聚益陽高新區共同參加此次揭牌儀式
  • 自營能源品牌揭牌,湖南高速集團開啟市場化轉型新篇章
    8月31日,隨著G5517長常北線長沙至益陽段開通,長沙西服務區正式開門納客。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首個自營能源品牌——「湖南高速能源」在此同步投入運營。湖南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楊平,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捷共同為湖南高速能源揭牌。湖南高速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何海鷹主持揭牌活動。
  • 人物專訪|湖南八百裡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衛兵女士
    2006年是湖南八百裡水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的元年,「八百裡」品牌自此誕生並不斷成長。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對水產品的消費理念與需求不斷更新與升級。秦衛兵敏銳地觀察著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摸索思考企業的發展方向:在供應鏈方面持續深耕,前期鑽研於特種水產養殖技術,設立了位於望城區的國家級水產養殖示範基地,穩定產出高品質的老甲魚,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
  • 2020中國水產前沿展 ,為中國水產業整體升級助力
    2020展會規劃,內容規模整體升級!:中國河蟹、鯽魚的主產區;加州鱸、鱖魚的新興產區;水產動保、功能性水產飼料、水產膨化飼料的最大新興市場全球領先的種苗、設備、動保、飼料企業集中呈現匯集全國水產養殖高手舉辦背景全球水產養殖的重心在中國,而南京,則是中國水產養殖業的地理中心
  • 馬達加斯加水產養殖業投資指南
    馬達加斯加經濟發展局(EDBM)網站日前發布馬達加斯加水產養殖業投資指南(Invest in Aquaculture & Fish Farming in Madagascar),為外國投資者投資該領域提供信息指引。
  • 激發體系活力,助力鄉村振興——訪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崔利鋒
    &nbsp&nbsp&nbsp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崔利鋒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是深入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和全國漁業轉型升級推進會精神的重要舉措,為明確鄉村振興戰略下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的新使命、新任務,強化工作部署,激發體系活力,充分發揮水產技術推廣工作在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 大連獲批北黃海國家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示範區
    1月4日,記者從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日前,農業農村部正式批覆創建以大連為重點的北黃海國家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示範區。農業農村部文件要求,通過示範區的創建,要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從而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 湖南常德市武陵區畜牧獸醫水產局舉辦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水產...
    湖南常德市武陵區畜牧獸醫水產局舉辦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水產健康養殖培訓班2018-02-02 14: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技信息股        瀏覽量: 2013)補助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養殖業科技入戶水平,實現增產增效目標,2月2日,武陵區畜牧獸醫水產局舉辦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水產健康養殖培訓班,來自區、鄉兩級35名養殖業科技指導員以及全區100名科技示範戶參加培訓。
  • 海鹽加快甲魚養殖業轉型提質
    7月16日,海鹽召開全縣甲魚養殖業轉型提質行動部署會,全面部署推進全縣甲魚養殖業轉型提質行動具體工作。近日,海鹽縣通元鎮對豐義村一家甲魚養殖溫室實施拆除,面積412平方米。這也是海鹽甲魚養殖業轉型提質行動啟動以來拆除的首個甲魚養殖溫室。奕先生是該甲魚養殖溫室的主人,養殖甲魚已經有十餘年時間。「這幾年,溫室裡底泥淤積等問題日益嚴重,養殖尾水容易造成水域環境惡化,所以這次縣裡開展甲魚養殖業轉型提質行動,我是支持的。」奕先生說。通元鎮啟動甲魚養殖業轉型提質行動後,奕先生積極主動配合,第一個退養。
  • 珍稀動物頻現記錄益陽生態變化
    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之一,湖南益陽一直不懈追求提升城市生態的質量,慢慢滋養城市發展的每個環節。城市生態改造引來重點保護動物湖南益陽,背倚雪峰山、懷抱洞庭湖,森林蔥鬱、湖水瀲灩。近年來,隨著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升級,這裡的自然環境又上了個「段位」。不少珍稀鳥類、稀有水生動物在這裡頻頻現身。去年,在這裡首次發現了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紅頸瓣蹼鷸、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野生鴛鴦亞成體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黑翅鳶。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又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灰頭鴉雀首次來到這裡。有變化的,不止於南洞庭湖,還有蘆葦蕩漾的下塞湖。
  • 水產動保產業將受到農業農村部力挺,未來產值或漲10倍突破...
    水產動保產業大有可為,目前產值約100億,未來還要翻10倍,達1000億!    文/圖 水產前沿 吳佳輝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大發展,始於40年前的改革開放。也正是在這40年,中國水產動保產業從無到有,從模仿到創新,從初創到現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終發展成為產學研日臻完善,產值近100億的產業,累計為中國水產養殖業挽回的損失數以千億計,大大小小數千家企業參與其中,已然成為中國水產養殖業創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但我們又不得不同時說,這也可能是中國水產養殖業水最深的領域之一。
  • 恆源蛙類配合飼料33 為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奉獻一份薄利
    原標題:恆源蛙類配合飼料33 為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奉獻一份薄利水產養殖業是人類利用水域養殖一些可食用的產品,現代水產養殖和科學技術緊密結合,水產養殖需要一定的養殖水環境,需要添加人工飼料進行幹預、養殖。
  • 湖南益陽滄水鋪5G小鎮:「智」引新時代 「慧」美新生活
    人民論壇網10月30日訊   10月29日,2019湖南經濟合作洽談會暨第九屆(全球)湘商大會在益陽舉行。在益陽市赫山區滄水鋪5G小鎮展區,滄水鋪5G智慧小鎮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智引新時代,慧美新生活」赫山依託5G、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擬打造全國首個5G小鎮,目前5G小鎮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包含視頻調度中心、5G基站和智慧「黨務政務、旅遊、教育、醫療、家居、安防、水利、環衛、城管、農業」十大應用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