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薇芥子
芥子雖小,可藏萬物,關注薇芥子,俗世紅塵中與你共同品味情感故事。
《長相守》中,皇權更替頻繁,皇室的鬥爭慘烈,權力的誘惑中,人心浮動,軒家的貴妃和皇后,在這權力的漩渦裡,做出了相似的選擇。
四皇子軒復昱的母親張貴妃,軒本復的母親王皇后,為了給兒子謀取皇位,用盡心機和手段。她們的娘家家世顯赫,有兵權,有條件支持皇子謀反。
她們還有另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性格強勢,善謀略。
縱觀歷史,但凡性格強勢的母親,教育出來的兒子多半才能平平,甚至顯得有些懦弱。
武則天是一代女皇,文韜武略,樣樣出色,鐵腕手段,無人能及。但是她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懦弱。
《長相守》中的張貴妃和西庭王皇后也是如此。
劇情回顧
張貴妃哥哥川雍侯張世顯,是朝中重臣,為了讓四皇子登上大寶,他們兄妹聯合丞相竇英華,密謀弒君篡位。
於是一連串的計謀開始了。先是利用巫蠱之術陷害連皇后,連氏一族抄家斬首,三皇子軒復徹入獄。隨後利用武狀元比試,將參選的人全部換成自己人,給皇帝酒裡下毒,約定暗號刺殺皇帝,一旦成功,便可扶軒復昱上位。
不料,這些謀劃都被識破,原青江和小五義的出現,救了皇帝。張貴妃和竇英華的計謀落空,竇英華不得不臨時更改計劃,反手殺掉張世顯。這樣他搖身一變,就成了功臣。
為了保全性命,日後東山再起,竇英華又教唆四皇子軒復昱,假裝無辜,殺貴妃親信,博取皇帝原諒。
但是,這樣一個宏大的計劃,必然要有個足夠地位的人來背下一切罪責,於是竇英華讓軒復昱指認張貴妃。
張貴妃見大勢已去,為保全兒子性命,一力承擔。
而四皇子卻只會哭泣流淚,絲毫沒有擔當。
如果說此時為了保留實力,他日東山再起,倒也算是韓信之舉。但是,後來在竇英華的輔助下,他登上東庭皇位,卻依然是個貪生怕死,沒有決斷的庸碌之輩,枉費張貴妃拼死保他的苦心。
西庭王皇后母族王家勢大,她思慮縝密,布局為軒本復鋪路,加上原青江背後推波助瀾,她成功地讓軒本復當上了太子。
不料有人向皇帝提議,更換太子人選,這讓王皇后起了謀權篡位之心。
仗著王家的兵權,她先是用計囚禁了軒本緒,假意送浣漓出城會山西老家,卻是要放她去找原非白搬救兵。如果原非白帶兵攻入皇宮救人,那麼就是謀反,是死罪。這一計策毒辣至極,若是成功,即可一舉除掉軒本緒和原非白。
同時,她還給皇帝下了藥,皇帝駕崩,她的兒子繼位,順理成章。
卻不知她的算計,都在花木槿的預料之中。她依仗的王家軍,被花木槿提前算到地點,全數殲滅。她控制了皇宮內的人馬,也被原非白帶來的人鎮壓。她汲汲營營多年,原本勝券在握,沒想到到頭來都敗給了花木槿的算無遺策。
王皇后對太子抱以厚望,卻沒想到僅僅是看到父皇,他就已癱坐在地。王皇后憤怒地打了他一巴掌,斥責他無能。
王家軍被滅,沈昌宗送回王家帥印,同時原非白亮出精兵,王皇后才知徹底失敗了。此時,軒本復早已跪在地上,求父皇饒命了。王皇后痛心,自己一番心血,居然為了這個沒用的東西。
軒復昱與軒本復一手好牌如何打糊
這兩個權勢滔天的母親,有著共同的特徵,她們都是大族出身,善謀劃,識人心,自視甚高又野心勃勃。不過,在母親的保護下,軒復昱和軒本復均才幹平平。
軒復昱的性格懦弱,貪生怕死,生死關頭,為了自己犧牲母親。不可否認這是當時可以保全他的最好方法,但是軒復昱後面的表現依然是膽小如鼠,胸無大志,是一灘扶不起來的爛泥。
而西庭太子軒本復,屢屢稱讚母親妙計,自身卻並無才能,更加不會謀劃。事敗後,見事情無法挽回,就跪求皇上饒命。
由此可知,強勢且善謀劃的母親,多半養出懦弱無能的兒子。所謂此消彼長,兒子在母親的保護下,就像溫室中的花朵,也像失去了翅膀的雄鷹,庸碌一生。
其根源在於,強勢的母親控制欲強,慢慢地,兒子不再有自己的想法,唯唯諾諾,不敢表達意見,也不需要去思考。長久以往,教育出來的孩子,也難有什麼出息。
在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母親,她們性格強勢,早早地為孩子謀劃好了一切。甚至孩子還在幼兒園,就已經計劃好了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出國等等,孩子每天的日程也排得滿滿當當,寫作文半小時,背英語15分鐘,就連上廁所的時間也會加以幹涉。
如此事無巨細地替孩子謀劃,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機器,沒有自主權,更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可以想像,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環顧四周,發現一切無從下手,別人說的話,他無法判斷對錯,畢業後,往哪個方向發展也難以做出決定。
此時,他若是開始學習獨立生活,學習自己作出判斷,只怕社會不會給他那麼多的適應時間。結果勢必會磕磕碰碰,直到頭破血流。
所以,父母的過度幹涉,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如果一個孩子,做事情看父母的臉色,沒有自己的判斷,總是在說,我要去問問我媽。那麼就可以知道,這個孩子的思想已經被禁錮,他的未來堪憂。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獨立作判斷和決定,父母可以在旁協助,但是僅僅是協助,要讓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這樣,久而久之,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需要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未來不會差。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給孩子一個獨立快樂的童年,可以幫助他在成年以後的日子裡,溫暖和照亮他的一生。
-END-
感謝閱讀,關注薇芥子,俗世紅塵中與 你共同品味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