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全球蔓延
一些國家也開始了自己的居家隔離政策
就像我們當時隔離在家閒的無聊
各種腦洞大開一樣
外國網友們也在家也沒閒著
最近,一些外國人就在網上建了一個
「假裝自己是螞蟻」的群組
群組裡的人必須假裝自己是螞蟻
像螞蟻一樣活動
例如參與集體搬運棒棒糖
↓↓↓
圖源新浪微博
不過,如果要真的比誰更像螞蟻
跟今天要出場的這些小動物比
我們人類輸定了
看看下面這些圖
你認得出誰才是真正的螞蟻麼?
螞蟻雖小,卻也是你惹不起的主
為什麼這些動物都要假裝自己是螞蟻呢?
因為螞蟻的戰鬥力真的
不容小覷
雖然你小時候用放大鏡燒螞蟻、用水管噴螞蟻窩的經歷很歡樂,但在自然界極少有動物敢挑戰螞蟻,因為螞蟻都是軍團作戰。一隻螞蟻雖小,可一群螞蟻就足以讓很多動物退避三舍了,特別是像行軍蟻、紅火蟻這樣的戰鬥型選手。而且,除了食蟻獸等少部分動物喜歡吃螞蟻外,大多數動物並不認為螞蟻是可口的食物。因此,把自己偽裝成螞蟻,假裝自己有強大的軍團支持,絕對是生存的一大妙招。
接下來
就讓我們認識上面圖片裡的這些「假螞蟻」吧!
蝽,擬態達人
這張是不是很具有迷惑性?三個體節、六條腿、一對觸角,螞蟻該有的它都有,長得也像。但不好意思,它真的不是螞蟻,它的真身是一條蜂緣蝽(Riptortus linearis),隸屬於半翅目蛛緣蝽科。
圖源太平洋攝影博客
一提到蝽,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那種盾牌狀的、臭臭的昆蟲,其實蝽是一個非常大的家族,不同成員的樣貌千差萬別。它們的若蟲(也就是小時候)戰鬥力低下,所以會想出各種辦法來保護自己,比如不少蝽的若蟲都會偽裝成螞蟻。不過它們跟螞蟻在食性上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螞蟻是雜食性的,依靠大牙來運輸食物,而蝽是吸食植物汁液的,靠的是口針。看見下圖這隻假螞蟻頭上那個向腹部彎曲的、細長的器官了麼,那就是它們吸食植物汁液用的口針,螞蟻沒有這個。
圖源太平洋攝影博客
螳螂,螽斯,高手也要裝
這張也很像螞蟻,但你仔細看它的前足,有沒有看到小小的鋸齒?是的,它是一隻草螳螂(Odontomantis planiceps)的若蟲,也有人叫它螞蟻螳螂。對,就是那種揮舞著大刀向害蟲砍去的螳螂(其實益蟲它也吃)。
圖源見水印
而這張,是著名音樂表演藝術家——螽斯科(Macroxiphus)屬的若蟲。螽斯,俗稱蟈蟈,其實它也是一個大家族,很多家族成員小時候都很像螞蟻。
圖源維基百科
它們偽裝成螞蟻的原因跟蝽一樣,甭管它們長大了多厲害,小時候還是戰五渣,必須要改頭換面、借別人的招牌來偽裝下自己。
螯蜂,扮豬吃老虎
前面說的都是若蟲偽裝螞蟻來保護自己,但在自然界,也有不少成蟲偽裝螞蟻,方便自己「行苟且之事」的。比如這隻稻蝨黑螯蜂(Paragonatopus fulgori),就偽裝成了不起眼的螞蟻,偷襲其他昆蟲,俗稱「扮豬吃老虎」。
圖源serengeseba.com
螯蜂跟蜜蜂不一樣,它喜歡把卵產在別的昆蟲身體上,當幼蟲孵化出來後就以寄主的身體為食。不過,如果以花裡胡哨的蜜蜂的樣子出現,實在是太引蟲注目了。於是雌性螯蜂就把自己偽裝成低調的螞蟻,從而方便自己捕捉獵物。
蜘蛛也來湊熱鬧
類似的還有這隻「螞蟻」,其實它是一隻蟻蛛(Myrmarachne sp.)。
圖源biodiv.tw
要說蜘蛛和螞蟻的關係,就跟你家貓和狗的關係似的。在進化上,它們不是親戚,可偏偏又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於是「假裝是螞蟻」就成了蜘蛛的生存策略。
但蜘蛛偽裝螞蟻,在身體結構上有很大的短板。首先,螞蟻有三個體節(頭、胸、腹)、六條腿、一對觸角,而蜘蛛只有兩個體節(頭胸部和腹部)、八條腿、沒觸角,要偽裝成螞蟻難度不小。
不過,這難不倒聰明的蜘蛛,有些蜘蛛就解鎖了新的姿勢。你看它高舉第一對步足,就像是螞蟻的觸角。頭胸部中間甚至有了淺淺的凹陷,仿佛是兩個體節。不仔細看,真的很像是一隻螞蟻。不過,它們的眼睛出賣了自己。蟻蛛屬於跳蛛的一種,著名的卡通形象「盧卡斯」就是一隻跳蛛。
圖自作者
跳蛛有四隻眼睛,兩大兩小,雖然它們身體偽裝成了螞蟻,但眼睛沒辦法偽裝,如果你仔細看它們的頭部,還是能認出它是跳蛛的。
蜘蛛偽裝成螞蟻,除了躲避天敵外,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偽裝自己。一些蜘蛛可以憑藉優秀的偽裝技能潛入螞蟻的陣地附近捕捉螞蟻吃。簡直一舉兩得,日子太快樂了。
參考資料:
[1] Myrmecomorphy.[DB/OL].[2020-04-19]. https://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entry/10.1007%2F978-1-4020-6359-6_4761
[2] Mclver J D , Stonedahl G . Myrmecomorphy: Morp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Mimicry of Ants[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993, 38(1):351-377.
[3] Myrmecomorphy and Myrmecophily in Spiders: A Review[J]. Florida Entomologist, 1997, 80(2):165-193.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單少傑
責編:閆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