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據媒體報導,央視新聞頻道在大家心目中形象是醬紫的:一身正裝,妝容嚴肅,字正腔圓地報導新聞。
但是最近,央視的形象變了!
因為央視新聞直播裡接連多天出現貓的叫聲,當主持人在播讀新聞時,背景音裡不時出現「喵喵喵」~~據悉,貓叫聲一連持續了數天,《新聞1加1》《午夜新聞》等多檔欄目中,都出現了貓叫的背景音,「央視貓叫」關鍵詞一度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這一現象引發了不少人的圍觀,,一些網友還化身段子手,將節目名改成了「《貓聞天下》《喵聞30分》」。
剛開始這位網友以為是鄰居家貓在叫,結果上微博一看才發現,原來大家都聽到了。
而且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央視不只一個節目有貓叫,貓都叫了好幾天了!
而且貓除了叫聲響亮,耐久度也很強,貫穿了一整天的新聞節目,成功把新聞頻道的節目變成了自己的節目,全國人民在線聽貓叫!
但是主持人們絲毫不受影響,淡定從容,也是令觀眾十分佩服,敬業認真!
近期央視收視率因疫情報導等因素穩步上升,也有人解讀為,大家集體來吸貓。
網友也紛紛化成段子手
很多人也以為是央視工作人員內部養的貓,其實是流浪貓遛進直播間。
有微博認證博主@廖圓圓兒發文自稱問了央視的朋友,直言破案了,後面是一個超溫暖的故事。
據稱央視的工作人員一直在院子裡餵養流浪貓。
延伸閱讀:
氣溫驟降 流浪貓車底「蹭暖」
近日,家住市區錦安花苑的徐女士開車到家熄火後,聽到有貓叫聲,順著聲音的方向,她將引擎蓋打開,發現發動機上方竟躲著一隻瑟瑟發抖的小花貓。無奈之下,她求助了專業汽車維修人員,前後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將小貓轉移到安全之處。
氣溫驟降,許多市民反映小區內的流浪貓經常鑽入車下取暖,因車主不易發現而引發的事故頻頻出現。
針對小區流浪貓在車底蹭暖問題,記者採訪了南通公交4路班組長劉建林。4路車的起始站南通港站也聚集了一些流浪貓和流浪狗。「每天開車前,公交司機都要按照慣例檢查一遍防凍液、發動機、滅火器、輪胎等設施。到了冬天,也會看看車底下會不會有一些小動物躲著取暖。」據他介紹,因為汽車發動機在熄火後留有餘熱,怕冷的流浪動物就會出於本能靠近發動機取暖。因貓的體型較小且靈活,極易通過車輪處的縫隙鑽入引擎艙內,且多為5個月以下的幼崽,此時若採取拍打車體趕走流浪貓的方法,反而會令其受到驚嚇,往更深處鑽尋找安全感。
南通馬自達4S店汽車保養人員劉志光提醒市民,如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發動機不工作、方向盤操縱困難甚至熄火的情況應及時下車查看。遇到流浪貓卡入車內的情況應及時前往最近的修車廠,將對貓和車輛的傷害降到最低。
荊州愛心人士製作暖心小屋 幫助流浪動物過冬
前段時間,流浪小動物保護中心向我們求助,說冬天來臨,寄居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流浪貓、流浪狗需要一個溫暖的家,希望有人來幫助流浪小動物過冬。還沒幾天,就有愛心商家、市民自發組織,為流浪小動物製作愛心小屋。
上午十點,在開發區老飛機場院內,愛心商家搭建起展棚,環衛工人、愛心市民冒著寒冷來到這裡,一起動手裁剪紙箱。
紙箱平展開來,摺疊成三角形、長方形,只留一側開口供小動物進出。大伙兒兩兩配合,很快愛心小屋就初具雛形。
這些愛心市民有的是小動物保護中心的群友,有的是看了江漢風節目而來,他們都是小動物的愛護者,製作這些紙箱也是為了奉獻自己的愛心。現場還有一些環衛工人也自發地加入製作行列。
許多流浪貓狗,它們有的因為疾病被人遺棄,有的因為車禍截肢變成殘疾,雖然它們大多都不同程度的受過傷害,但對人仍然比較親近和友好。儘管荊州市小動物保護中心不斷在收養病殘的流浪小動物,但是更多的流浪動物還是無家可歸。
此次伴侶家居的工作人員,免費為市民提供紙盒、剪刀等工具,做好的愛心小屋,還會貼上醒目的標籤,防止被市民、環衛工人當做廢棄物給扔掉。
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十隻流浪的小動物中,有六隻貓、三條狗,會在冬天離開這個寒冷的世界。也希望愛心人士能夠前往原飛機場院子內,一起來為小動物做一個溫暖的家。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青年網 中國江蘇網 荊州新聞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