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溺愛一詞用的最多地方應該就是對孩子身上。
有些家長會說,我沒有溺愛孩子,有事看他做得慢,一下,也叫溺愛?
溺愛不是像以前一樣單純給孩子各方面的滿足和無底線的支持。現代溺愛更可怕,這種溺愛叫毀掉孩子的獨立能力。
先來看一個案例,小鳥明顯已經看見蟲子了,有捕食經驗的小鳥應該第一時間把蟲子叼進嘴裡吃下。
可畫面中的小鳥卻在靠近蟲子時,只是把嘴巴張大,似乎在等著蟲子進入到嘴裡。
在進行了幾次的嘗試,蟲子一直都沒有吃到,最後放棄離開。
小鳥為什麼會看見蟲子而吃不到嘴裡,最直接的原因是:本能喪失
回想一下,孩子第一次高興的用勺子吃放,雖然慢而且弄到哪裡都是,但卻沒有放棄,自己一直在嘗試。
但旁邊的家長著急代勞,等孩子大了,讓孩子自己吃飯,看著生氣,還要說:「這麼大不會吃飯。」的語言攻擊。
原本能力存在卻被無情打壓到忘記,我本可以,對孩子來說這個就是現代的溺愛。
扼殺孩子本能的行為有哪些?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裡的地位比別人優越,處處受到特別照顧,比如「一個人」吃飯,好的食物擺在他面前讓他獨自享受;要成為「獨生」,爺爺奶奶不僅要在生日那天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覺得自己很特別,習慣於高人一等,難免會變得自私、冷漠,不會關心別人。
過度遷就
一些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節儉節約。他們的孩子花錢太多,提前花錢。他們順從孩子的要求,隨遇而安,縱容孩子肆無忌憚的玩耍和休息,服從孩子對自己該做什麼的討價還價。這樣一來,孩子們就容易變得不聽話、不講理。
過度代辦
一些媽媽說,疼都來不及,怎麼忍心讓孩子幹活?也有的說,小孩子做事笨手笨腳很麻煩,不如幫他做了。所以孩子幾乎沒有自理能力,離開家長就活不下去了。
剝奪獨立
為了安全起見,父母不讓孩子出門。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離不開父母。他們抱著睡,挨著坐著,背著走;他們害怕在嘴裡融化,害怕吐出來的時候飛走。這類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失去自信,產生心理依賴,往往成為「看門人」,在家暴虐,在外膽小,造成嚴重的人格缺陷。
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剝奪他的獨立,當一個人不能夠獨立完整的自我生活,也就是這個廢掉的開始。
所以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讓孩子不成為「吃不蟲子的鳥」,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首先,戒掉孩子的依賴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是學會和父母一起完成的。在適當的時候,如果我的父母不選擇放手,他們就會形成一種依賴:我的父母幫我處理,但我不這麼做。
比如,孩子摔倒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扶他起來。比如吃東西的時候,大人總是怕米粒,所以就選擇餵飯,以至於到了幼兒園不能自己吃飯。
例如,如果你穿衣服,你的父母總是不喜歡你的孩子太慢,幫他穿衣服……
不是孩子不會獨立完成一件事,而是父母根本沒有給他機會去實踐,父母應當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沒有你的幫助,他也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而你需要做的,只是等待。
2、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父母確實應該無條件地愛孩子,這種愛是包羅萬象的,不能幫助孩子做出每一個他需要做的決定。孩子的生活可以由自己決定,任何成年人都無法取代它。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遺憾,將是不完整的。
孩子可以自己做決定,大人可以幫她,以後孩子自己決定。萬一遇到困難,我們可以多鼓勵她,看看能不能想出辦法。如果我們真的想不出辦法,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們提供幾種思考和選擇的方法。
等到孩子嘗試,如果她需要成人的幫助,讓她指導成人如何幫助。這樣,孩子在思考,也會明白,這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他需要對自己的事負責。
3、要從興趣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天生對遊戲有著強烈的興趣,我可以想辦法讓一些相對比較輕鬆的勞動變為遊戲話的勞動,這樣孩子會更加的興致勃勃的參加,如果能長期的堅持下去,孩子就會逐漸的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這樣就為孩子的勤勞、不畏艱苦品德奠定了基礎。
總之,溺愛不在是單純滿足,現代溺愛是斷送孩子的獨立性。
這些是大多數家長擔心孩子各方面都不行的重要原因,請相信您的孩子本能無線,我們要做得就是放手,讓他獨立成長。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