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臂猿為什麼胳膊那麼長?

2021-01-08 知識就是力量

撰文/管振華(西南林業大學)

閔銳(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攝影/管振華 熊世明 劉業坤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長臂猿的長臂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樣引人注目,也正是這長臂使長臂猿非常好地適應了森林的生活。這種極其顯著的特點不停地撩動人們的好奇心,小朋友一見到長臂猿就會問:「長臂猿為什麼胳膊那麼長?」

01

長臂是用來幹嘛的?

博物學家大衛·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給出了答案,他這樣描述長臂猿:「類人猿的一個分支向東擴散到亞洲熱帶森林裡。在那裡,它們永久地生活在樹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它們的尾巴消失,手臂伸長,通過擺動而不是爬行的方式行動,行動的技巧和速度都令人驚訝。這就是長臂猿。」

雄性西黑冠長臂猿

實際上,長臂猿的長臂是適應樹棲生活的形態特徵,可以幫助它們在樹冠層中快速移動,捕獲樹棲的小型哺乳動物或者躲避捕食者。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很多樹棲靈長類(比如猴類)都有長尾,也可以幫助它們在樹上生活時維持平衡。那為什麼長臂猿是長臂,而不是長尾呢?

雖然都是適應樹棲生活的特徵,但通過比較還是能夠發現兩點不同:猴類的長尾可以保持平衡,但是影響了快速移動,而長臂猿的長臂是可以實現快速移動的;長尾的猴子既能生活在樹上,也有很多時間生活在懸崖峭壁上,在地面上也可以靈活移動,而長臂猿主要生活在樹上,若在地上移動,必須抬起長臂,降低移動速度,因此並不適合地面生活。

所以,同為適應樹棲的長臂和長尾,顯然長臂有利於更純粹的樹棲生活,而長尾可以讓猴類適應更複雜的環境。

灰葉猴有長長的尾巴

02

長臂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猿類是由於猴子從樹上下到地面演化而成的,那長臂猿是否是由下到地面的猿再返回樹上演化成的呢?還是沒有經歷從樹上到地面的過程,由長尾猴經過尾巴縮短、手臂延長的漫長過程直接形成了長臂猿?

從人類演化史來看,猿類生物起源於非洲,尾巴已經退化。其中一支猿類到了東南亞,由於尾巴退化,便形成了適應樹棲生活的另一個特徵——長臂。如果要證明長臂猿從地面返回到樹上生活的演化路線是成立的,就需要化石證據來佐證。我們期待未來能發現處於過渡形態的靈長類——手臂相對較長,但由於還未完全適應樹棲生活,所以還有強壯的腿部骨骼;但若我們發現一個長臂短尾的猴子,這類猴子營樹棲生活,那我們就要思考「猿下地後再重新返回樹上」的演化路線是否正確了。

今日知識點

中學生物 | 生物進化

相關焦點

  • 長臂猿為什麼胳膊那麼長?
    編者薦語:長臂猿的長臂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樣引人注目,也正是這長臂使長臂猿非常好地適應了森林的生活。這種極其顯著的特點不停地撩動人們的好奇心,小朋友一見到長臂猿就會問:「長臂猿為什麼胳膊那麼長?」這種極其顯著的特點不停地撩動人們的好奇心,小朋友一見到長臂猿就會問:「長臂猿為什麼胳膊那麼長?」
  • 英動物園出現老鼠 兩長臂猿反應激烈令人捧腹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0日報導,在網友發布的一搞笑短片中,兩隻白手長臂猿因一位不受歡迎的來客的闖入而手忙腳亂。該視頻拍攝於英國的達德裡動物園,當齧齒動物老鼠竄進長臂猿的圍欄時,長臂猿媽媽及其孩子反應強烈。
  • 1500元買了一隻長臂猿,半年後畫風突變,網友:難道不是猩猩?
    大家一定對小動物很了解吧,現在很多家裡都會養有貓貓狗狗,但是你們知道長臂猿這宗畫風不一樣的巨型動物嗎?想必你們一定不太了解吧?大猩猩性格兇猛,由一隻體格最大的雄性銀背作為首領,保護整個大猩猩群落。這位網友和其他人畫風不太一樣了,其他人都是養一些貓貓狗狗,這位網友居然花1500買了一隻長臂猿,很好奇他到底是怎麼來養這隻長臂猿的,原來這位網友一直住在山上,他特別喜歡長臂猿大猩猩之類這種動物,於是他買來一隻長臂猿,由於長臂猿是稀有動物,主人把它當做自己的心肝寶貝一樣來疼愛,每天幾乎大量時間都和長臂猿呆在一起。
  • 海南霸王嶺護林員陳慶:穿越深山與長臂猿34年相伴
    事實上,也沒有人更比陳慶了解這座大山:無論是搜索長臂猿的去處還是問詢山間草木的名目,只要有關霸王嶺,很少有陳慶不知道的事。­  全國長臂猿研究領域知名的「土」專家。這是人們對陳慶工作能力的讚賞,而「技藝」精湛的背後,是他三十四年如一日的堅守。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但大多數人對它們的印象還停留於,「為什麼要保護猴子?」「長臂猿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研究、保護長臂猿的人比長臂猿還少。」在野生動物保護界,這是一個真實的玩笑。由於公眾認知度低,長臂猿的物種保護工作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而祝常悅和她在雲山保護的同事們,就成了比瀕危物種還要「珍稀」的一群人,他們為自己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且並不好走路的路。這種難走不只是比喻意義上的。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但大多數人對它們的印象還停留於,「為什麼要保護猴子?」「長臂猿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研究、保護長臂猿的人比長臂猿還少。」在野生動物保護界,這是一個真實的玩笑。由於公眾認知度低,長臂猿的物種保護工作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而祝常悅和她在雲山保護的同事們,就成了比瀕危物種還要「珍稀」的一群人,他們為自己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且並不好走路的路。這種難走不只是比喻意義上的。
  • 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祝常悅
    按照保護生物學的定義,長臂猿被視為旗艦物種,是森林健康的標誌,它們的減少甚至消失,預示著森林生態狀況的嚴重惡化。但大多數人對它們的印象還停留於,「為什麼要保護猴子?」「長臂猿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研究、保護長臂猿的人比長臂猿還少。」在野生動物保護界,這是一個真實的玩笑。
  • 2002—27:長臂猿
    (4—1)白掌長臂猿,(4—2)白頰長臂猿,(4—3)黑長臂猿,(4—4)白眉長臂猿。長臂猿△長臂猿長臂猿:靈長目動物,有4屬16種,因臂長而得名。無尾,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喉部有音囊,善鳴叫,不同種類叫聲差別很大。
  • 海南長臂猿的朋友圈|海南長臂猿|朋友圈|長臂猿|巨松鼠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進行的海南長臂猿研究,主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全面系統地了解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基本情況,以便進一步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方案;加強對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監測,以人工監測為主實施各類監測技術綜合體系的預演和開發;培養和鍛鍊一支穩定的野外海南長臂猿監測隊伍。雨林中的「盲走」在雨林中行走是會迷路的。
  • 雷雷有一雙長長的長胳膊
    圖 小象哈哈長!長!長!「哇!太好玩啦!太好玩啦!圓形,方形,三角形,愛心,葉子,小星星,哈哈,我的胳膊長,長,長。」長臂的雷雷開心極了。圖 小象哈哈「胳膊這麼長,能幹什麼呢?」長臂的雷雷開心地跑到動物園,「長,長,長,變,變,變,變成愛吃葉子的長頸鹿。」長頸鹿開心極了,因為它從來沒見過這麼奇怪的朋友。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丨陳玉凱:長臂猿的食譜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2000萬科研項目主要用於海南長臂猿研究,摸清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情況及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情況,是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幫助長臂猿種群快速恢復的最基礎性工作。那麼11日當晚,我進帳篷入睡時逮著的一條30-40釐米的大蜈蚣,從蜇一口會疼痛上好幾天的狀態來說,遇見它著實比遇見毒蛇幸運多了。我趕緊把蜈蚣丟出帳篷外。常年的實地考察,面對雨林的危險性,已經很淡定了。
  • 雲南「猿口」知多少:長臂猿是猴子嗎?
    認識一隻長臂猿怎麼來認識一隻長臂猿?名如其猿,它有很長的手臂。一隻成熟長臂猿的身高大約有50釐米,從外形上看,它的手臂明顯要長於後肢,如果在地面直立行走,雙手下垂可以觸及地面,兩手臂伸展開來可長達1.5米。
  • 這個90後姑娘 是在高黎貢山關心長臂猿「拉便便」的人
    按照保護生物學的定義,長臂猿被視為旗艦物種,是森林健康的標誌,它們的減少甚至消失,預示著森林生態狀況的嚴重惡化。但大多數人對它們的印象還停留於,「為什麼要保護猴子?」  「長臂猿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研究、保護長臂猿的人比長臂猿還少。」在野生動物保護界,這是一個真實的玩笑。
  • 海南黑冠長臂猿
    圖為:海南黑冠長臂猿 海南黑冠長臂猿 符策精海南島雖隔瓊州海峽但霸王嶺斧頭嶺雨林常綠喬灌黑冠長臂猿就生活在那裡走不出那地區那裡溫潤老徑生花,板根寄生蕨為黑冠長臂猿生存提供合適條件海南黑冠長臂猿因此得名它愛情專一不充許多戀是靈長動物中較忠情的一種讓人類羨慕它富有人性尊老愛幼長幼有序很是團結是夫必護妻互助是它們生存的良好習性和行為精神建議旅遊者遠距離觀看避免打亂它們的正常生活
  • 洞悉長臂猿的「食譜」
    景東西黑冠長臂猿被譽為「樹冠精靈」,無量山哀牢山茂密的原始森林是它們生活成長的樂園。    在徒步穿越無量山的9個小時裡,採訪團幸運地看到了兩隻長臂猿飛躍林間。景東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獨特的地區之一,亞熱帶的森林生態構造裡,哪怕是到冬季,也能為長臂猿提供豐富的食物,成為長臂猿絕佳的棲息之地。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 | 劉國琪:尋覓到在樹上取食的長臂猿
    11月11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將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對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 拯救美妙的物種海南長臂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助理總幹事沙米拉·奈爾·貝杜埃勒(Shamila Nair-Bedouelle)博士在海南長臂猿國際研討會上說:「海南長臂猿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靈長類動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動物。」海南長臂猿屬於體型較小的樹棲型猿類,臂長無尾,雄性個體頭頂有冠毛,體長約五六十釐米,體重7至10公斤,壽命最長可達50歲。
  • 保護森林裡的「天行者」,上海動物園的長臂猿即將「喬遷新居」
    原靈長一館靈長一館改建中 攝於8月展區內綠化布置將還原動物野外生境,為了讓動物可以在原生態的環境下展現自然行為,園方還特地選用了無毒植物。而現如今大熊貓的物種保護級別評估為VU(易危),也就是說長臂猿野生種群面臨的滅絕機率比大熊貓還要高。中國現有的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全部加起來不到1500隻,全國動物園中圈養長臂猿的種群數量也只有400餘只(截至2019年底),為此長臂猿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 長臂猿和白暨豚,它們會殊途同歸嗎?
    據考證,詩中的猿聲指的就是長臂猿的鳴叫聲。三峽地區的長臂猿到16世紀後基本滅絕。在中國中部發掘出2000多年前漢代的長臂猿頭骨,通過系統發育研究發現這個頭骨代表的物種與現存的長臂猿4個屬都相差很遠,這表示歷史上分布在中國長江流域已經滅絕的長臂猿代表了多個不同的種屬,但我們無法得知更多的信息,因此研究歷史滅絕機制有助於我們挽救如今處於瀕臨滅絕的長臂猿。
  • 聽,海南長臂猿的雨林「歌聲」
    海南長臂猿是全球現存數量最少的靈長類動物之一目前種群數量僅5群33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這種手臂長過下肢的猿類除了身手敏捷以外專家研究認為長臂猿鳴叫是宣示領地的佔領告訴別的長臂猿不要到這裡活動和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