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s格蕾絲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洗稿搬運是無恥的行為!
貔貅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產物,傳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貔貅是龍的第九子。
關於龍九子的版本有多個,其中受認可度最高的一個版本,龍九子分別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
在這個版本裡,龍九子之中不包含貔貅,也就是說,傳說中貔貅是龍子,但有可能是私生子。
貔貅是否是私生子難以確定,但在神話傳說中,龍、鳳、龜、麒麟、貔貅,並稱為「古代五大瑞獸」。
貔貅在中國的祥瑞文化中,為何擁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呢?大體上來說,有四點原因:
01圖騰功能
貔貅是中國祥瑞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祥瑞二字中的「祥」,代表福氣吉祥之意,「瑞」則是指一種符信。貔貅有性別之分,雄性為貔,雌性為貅。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有對貔貅的描述,《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紀》中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名曰軒轅。······軒轅乃修德治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豹、虎, 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傳說貔貅協助黃帝作戰有功,被賜封為「天祿獸」,即天賜福祿之意。但在這段記載中,「熊」代表黑熊,「羆」代表棕熊,熊、羆、豹、虎都是真實存在的動物,而貔、貅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中,顯然這種說法是難以成立的。
黃帝是熊部族的首領,那麼以此類推,其它五種動物分別代表歸順和聽命於熊部族的其他部族,也就是說,「貔」和「貅」是代表各自部落的圖騰象徵。
02戰神功能
《禮記·曲禮》中有關戰爭儀式的記載:「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禮記》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時期禮制和禮儀的書籍,由此可以推斷,從先秦時期開始,貔貅和其它圖騰神的圖案開始出現在戰車上,在戰爭中起到警示敵人的作用。
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一》中描寫御駕親徵的場面:「壽皇銳意親徵,軍容整肅。玉帶猩袍,遙望翠華,馬去似龍。擁千官鱗集,貂蟬爭出;貔貅不斷,萬騎雲從。」
明代張瓚《東徵紀行錄》中有詩云:「十萬貔貅入播來,秋毫無犯市門開。此行本為安邊計,說於諸夷莫浪猜。」
中國古代的文獻資料以及詩歌小說中多次出現了「貔貅」二字,貔貅指代的是英勇善戰的軍隊。此外,貔貅在古代也常用於軍隊中,作為調兵遣將的兵符。
從圖騰社會晚期開始,中國古時歷朝歷代大大小小的戰爭幾乎從未間斷過,古人認為貔貅的形象能夠起到震懾敵人和鼓舞士氣的作用,因此貔貅逐漸從圖騰神過渡到了戰神。
03闢邪作用
貔貅在封建社會是皇室的象徵,專為帝王守護財寶,地位非常尊貴,那時是不允許平民百姓擁有的,只在王侯將相家中才可擺放,貔貅也常被擺放在大門口,起到鎮宅和闢邪之用。
自盛漢代開始行厚葬之風,古人也常把一對貔貅安放在墓前,據說既有保護祠墓使冥宅永安之意,亦可作為墓主升仙時的坐騎。
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圖騰的總象徵。在神話傳說中,貔貅作為龍子之一,同樣也具有騰雲駕霧,號令雷霆的本領,同時它還具有勇猛無敵且忠於主人的品性,正是這種特質令貔貅適合用於鎮宅和鎮墓。
在作為部落的圖騰象徵時,貔貅早已具備了闢邪的功能,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貔貅的圖騰象徵和戰神功能逐漸減退,日益突出的是其闢邪鎮宅功能。
04招財作用
貔貅的外形非常有特色,但它最獨特的生理特徵是沒有肛門,說得通俗點就是只吃不拉,因此人們認為貔貅象徵著攬護八方財富,同時只進不出。
上文提到過,貔貅有性別之分,雄性為貔,代表天祿,雌性為貅,代表闢邪。這意味著,貔象徵財富、負責招財,貅象徵財庫、負責守財,而這一對湊在一起是守住財富的寓意,因此也有貔貅要成對收藏的說法(鎮墓時擺放一對也是同理)。
人們甚為喜愛貔貅這種既招財又守財的作用,尤其是做生意的人,經常將其視為招財神獸供奉,但供奉貔貅也是有一些講究或者說是禁忌的:
首先,貔貅的屁股不能磕,否則錢財將會流失;其次,貔貅的眼睛不能摸,因為它需要用眼睛來尋找財寶;第三,貔貅的嘴巴不能碰,碰了之後會降低它用嘴巴叼錢的靈敏性。
05寫在最後
貔貅的造型非常有特色,龍頭、虎嘴、獅身、狼牙、虎爪、 鹿角、羊須,可以說集多種動物的長處於一身。
貔貅的造型可分為三種:無角的稱為符拔,獨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闢邪。經過幾千年的演變,貔貅的造型形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更替,現在我們所見的貔貅多是獨角的。
製造貔貅的材料,常見的有金屬、石材、木材、陶瓷等,其中以金屬及玉石材料居多。
古往今來,人們常把美好的人和事以玉喻之。玉同時具有溫潤和堅毅的品質,此外還有鎮妖闢邪的作用,而貔貅本身就是吉祥財富的象徵,這二者無疑是相當完美的結合。
生意人一般喜歡供奉金屬材質的貔貅,一是造價相比玉石更容易接受,二用金屬做貔貅可帶旺財氣。
貔貅是中國神話傳說的產物,其造物觀念與龍、鳳等祥瑞物種的造型思想基礎相同,均體現出「多元」、「共生」、「和諧」等祥瑞元素和基本特徵。
從圖騰、戰神符號到闢邪、招財的象徵,貔貅從遠古至今一直是中國祥瑞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之一,其背後體現的是國人對平和安樂生活的嚮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