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汽車普及的時代,我國城市大都是為汽車出行而設計,出現了很多不人性化的道路以及單調無趣的居住區。其實不少國外的城市建設也走過這樣的彎路。為了修補過去的失誤、讓城市街道重新煥發活力,一些充滿創意的建築師和設計師進行了有趣的探索,用創新的方式,給街道「加點料」。
給街道加個笑臉「讓街道變得有趣」,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點綴,特別在城市越來越同質化、千城一面的時代,愈發具有現實意義。荷蘭建築師Attika最近的作品就是一個從社會角度入手開展創作的例子。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荷蘭從上世紀90年代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推行居住區建設,這種社區被稱為VINEX。和很多城郊居住區一樣,VINEX居住區普遍讓人感覺沉悶、單一、無趣,在居民心中印象並不好,社區缺乏凝聚力,引起不少社會問題。過去這些年,規劃師和建築師開展過各種各樣異想天開的方法,希望給這些無趣的社區帶來一些個性,讓居民重新喜歡上這些社區。
最近建築師Attika做了個吸引人眼球的嘗試。他把手機屏幕上的emoji表情搬到了現實生活中。他挑選了最常使用的22個emoji表情,做成水泥塊嵌在一棟建成兩年的VINEX居住建築上。這個建築位於荷蘭Amersfoort市的郊區Vathorst,距離阿姆斯特丹約30分鐘車程。
嵌在建築外牆上的emoji表情。本文圖片均來自popupcity.net這種後現代的做法和後現代藝術一樣,成為了爭論的焦點,對它的態度也很兩極化,人們要麼喜歡它,要麼討厭它。有人說這是「最21世紀的作品之一」,也有人說它像怪異幼稚的漫畫。
建築師Attika解釋說,他本來就不打算做一個招人喜愛的作品。在過去,傳統建築也曾經使用皇家或者名人作為裝飾。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當時的建築師在尋求一些可以代表時代的象徵符號,而emoji表情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象徵符號。
引人眼球的emoji讓一棟普通的建築變得多一點趣味。況且,當你把這個帶有笑臉的建築放到它所在的環境,你就更能明白這個設計的微妙之處。這棟房子周邊的建築,有著同樣的外觀、同樣的空間格局,也有這些圓形的裝飾,唯一不同的是沒有這些笑臉符號。有了對比,你可以發現這些吸引人眼球的小裝飾可以讓一棟普通的建築變得少一點無趣和單調,多一點歡樂和趣味。
重拾步行的樂趣在荷蘭人眼中,鹿特丹這座城市是一個異類。不僅因為鹿特丹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築」,也因為這座城市沒有歷史悠久的市中心。它的老城在二戰時期幾乎被夷為平地。在上世紀50年代城市決定重建市中心的時候,受到當時小汽車流行風氣的影響,城市被設計成「汽車的天堂」——寬闊的道路,為小汽車出行而設計。
位於鹿特丹市中心的Westblaak街曾經也是這樣一條以小汽車為中心的道路。它對行人來說是個阻隔,也是對公共空間資源的浪費,對此鹿特丹市政府決定要重新設計這條道路,將街道空間重新還給行人。最近一個富有創意的幹預手段,意圖讓人們重拾步行的樂趣,鼓勵人們更多地通過步行參與到街道生活中。
Westblaak路口和人行道地面塗鴉。設計師團隊Opperclaes和關注城市空間的組織Street Makers與市政府一起合作,在十字路口的馬路之間設計了一段地面塗鴉,看上去像有人不小心把巨大的字母灑在路上。當行人過馬路的時候,他們可以辨認出「Stand Straight」(站直了)、「Walk Proud」(我步行我驕傲)的字樣。這個大型街道藝術採用的不過是一般路面標示的材料,卻成為了活潑多彩的街道藝術作品。當行人看到這個有趣的設計,他們不由露出笑臉,有的拍照推送到網上,也有小朋友在字母中間跳躍玩耍,給原來沉悶單調的十字路口增添了生氣。
當行人過馬路的時候,他們可以辨認出「Stand Straight」(站直了)、「Walk Proud」(我步行我驕傲)的字樣。目前,市政府正在調查這個項目在鼓勵步行方面的成效。如果項目能成功促進人們步行、也能保證安全的話,市政府計劃把這個項目的經驗推廣到城市其他的地方。
化平凡為不平凡把普通的材料轉化為街道藝術,可不僅僅是荷蘭人的創意。法國藝術家Benedetto Bufalino同樣擅長把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轉化為新奇有趣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Bufalino在混凝土攪拌車的滾筒外貼上鏡子。Bufalino最近的一次創作是在法國裡昂燈光節上的展出作品。混凝土攪拌車總是讓人想起亂鬨鬨的施工場地。Bufalino和燈光設計師Benoit Deseille合作,在攪拌車的滾筒外表整齊地貼上鏡子。等到夜色降臨時,滾筒轉動起來,配合節奏感強的迪斯科音樂,一下子把普通的一條柏油馬路變成露天夜總會。
「迪斯科混凝土攪拌車」的演出吸引了周邊居民過來圍觀。這個富有創意的作品「迪斯科混凝土攪拌車」在燈光節上獲得巨大成功。它閃爍的燈光和動感的音樂傳播到周邊街區,引起周邊居民和路人的極大興趣。很多人循聲而來,對這有趣的組合感到新奇。當音樂和燈光投射在街道和人們身上,觀眾就完全沉浸在這種獨特的體驗當中。如果氛圍好的話,人們還會隨著音樂在道路上即興跳起舞來,來一場說來就來的歡樂聚會。人們與這個裝置互動,他們也成為了藝術作品的一部分——正是他們的參與,成就了創作者的「派對」這個設計概念。
簡單、有趣、有效,Bufalino為我們展示了激發城市街道活力的一種方式。
顏值就是力量荷蘭社會向來包容,也鼓勵創新,這類「腦洞大開」的想法比較容易成為現實。而在拉脫維亞的首府裡加,建築師要實現他們的城市理想,則要面對多一點困難。
蘇聯統治時期這段歷史給裡加這座城市留下了以汽車為中心的街道設計和城市蔓延。在這座城市裡,寬闊、單調、無趣的街道隨處可見。即使是被譽為裡加藝術創意中心的Miera iela(也稱為和平街)也不例外。街道中央的有軌電車道同時也是機動車道,佔用了道路的大部分空間,使得行人、自行車和商鋪業主只能使用道路兩側狹窄的步行道,道路景觀顯得缺乏生氣。
當地設計師團隊Fine Young Urbanists對這種空間低效利用感到不滿,他們決定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和很多建築項目一樣,這個項目一開始僅僅是個圖紙上的設計。他們提出了一個簡單設計方案,重新配置不同出行方式的優先次序,一方面保留了不同交通方式的空間,另一方面堅持把人的體驗放在第一位。但地方官員卻不認可,覺得他們的方案不可能有足夠空間包含各類設施。
Fine Young Urbanists團隊提出的道路改造模型。為了展示他們對和平街未來的想像,設計團隊建起了一個1:1的實地模型。他們在和平街9-10號之間截取了14米的片段,展示他們的設計方案如何在現實中運作。他們使用了和方案一樣簡單、強化、圖解式的設計語言。建造過程花了三天時間,一部分工作需要外包,但大部分工作不過是塗油漆、撿菸頭和清理狗狗大便,這些簡單的工作由設計團隊帶著一群志願者完成。設計團隊明白,要真正推進自下而上的城市營造,弄髒雙手、親力親為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模型展示了如何為行人和街道生活創造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設計團隊也知道「要每個人成為建築師是不現實的」,因此他們決定把建築藝術帶給每個人,並為社區居民打開了一個表達空間訴求的窗口。設計師Tom和Evelina廣泛地觀察和收集社區各方面的意見,包括居民、商鋪營業者和行人,得到的反饋印證了設計師最初的設想:人們想要更人性化的街道設計。
設計採用了讓人難以忽略的藍色。這個項目的成功帶來了新的啟發,那就是如果要引起社區的關注、觸發公眾參與,外觀上必須有衝擊力,這點甚至比滿足人們功能上的需求更重要。設計師採用了讓人印象深刻的藍色,還有非常公開的建設過程,為這個項目爭取了最大限度的曝光,吸引社區居民關注和參與這個項目,而當地官員也難以對這個大膽的方案置若罔聞。「我們得到的經驗是,『顏值』很重要。」 這個項目的設計師Tom如是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