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一種較為少見的觀賞魚疾病——氣泡病。如果一條魚身上附滿了氣泡,並且身體變得搖搖欲墜,無非就是感染上了氣泡病。這種病主要針對魚苗,當然成魚在一定情況下也會發生,機率並不小。我們首先先來了解一下氣泡病是如何發生的。
氣泡病主要是因為水體氮元素含量或者氧氣含量過於飽和,導致部分氣體進入魚類的栓塞內組織,形成大大小小的氣泡。造成水體中氮元素含量和溶氧量過度飽和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來說是因為地下水含有過為飽和的氮氣,並且沒有經過特殊處理直接拿來養魚,就會造成氣泡病。如果你的水體再肥一些,裡面微生物和藻類都很多,那麼太陽一曬,陽光有了,他們會開始製造氧氣,會在短時間內導致溶氧過度飽和,造成氣泡病。
氣泡病的症狀是非常明顯的。患了氣泡病的魚再魚鰓,魚鰭上會發現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氣泡,並且這些氣泡還會導致觀賞魚東倒西歪,無法正常遊泳,上浮。其次,觀賞魚的眼睛會有紅腫。這些氣體進入到了觀賞魚栓塞內組織的之後,會在不同的位置造成不同的影響,會導致呼吸困難,眼睛突出,充血或者貧血,最嚴重的時候能夠直接致死,特別是魚苗死亡率會翻倍。
氣泡病分為:嚴重以及不嚴重的。我們先來從簡單的開始講起——不嚴重的氣泡病如何進行治療。
一般來說,氣泡數量較少,魚類能夠較大程度地正常生活,能夠合理進食並且遊泳,那麼這種症狀較輕的就是不嚴重氣泡病。只要症狀不嚴重並且你及時發現了,一定要在短時間之內把水給換了,換掉一半。並且抽走底部殘留的一些髒東西。一定要注意,換進來的新水必須要暴曬一下,避免氮量過為飽和,從而對觀賞魚造成二次傷害。並且投放千分之三的食鹽來協助治療,可以程度起到預防作用。只要症狀不是非常嚴重,治療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如果症狀相對而言比較嚴重,氣泡比較多應該怎麼辦?首先就是要曝氣,用增氧泵來曝氣,一直開著。抽掉三分之一的水,要將底部雜質全部抽走,然後注入曝氣完畢的新水。停止餵食。往水裡面透風千分之七的大顆粒礦物鹽,溫度控制在二十五度以上,不要曬太陽,環境儘量隱蔽。嚴重的症狀基本上是回天乏術了,但是如果不是急性病例這麼做還有一定機會可以治療好。
預防大於治療。這種疾病多發於夏天水溫較高的時期。在防治方面上夏天一定要多點心。一定要注意換水的時候要保證裡面的氮量並不過和。我建議還是要提前曝氣兩三天再使用。並且一定要注意水體有機物含量,不能過肥,保持一定的換水頻率。早發現早治療,未發現,先預防。
氣泡病類似於列印病,發病都比較迅速,抓準治療時間才是最為重要的。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