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之約:「塞外明珠」烏梁素海
本報記者葛洋
金秋時節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處處五彩斑斕,一派北疆好風光。近日,記者在參加黃河流域地市報業聯盟首次聯合採訪時,驚喜地發現,在該市境內的烏梁素海也有白天鵝遷徙、棲息的身影。烏梁素海有沒有來自三門峽的白天鵝?記者對兩地動物保護和溼地管理部門進行了採訪。
烏梁素海位於巴彥淖爾市境內,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角地帶的邊緣,是歷史上黃河改道形成的河跡湖,湖區面積293平方公裡,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歐亞大陸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
展翅欲飛 包長明 攝
「目前在烏梁素海有三門峽環志的白天鵝4隻左右。」9月27日,三門峽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高如意說。每年11月初至次年3月中旬,成千上萬隻白天鵝從西伯利亞長途跋涉來到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棲息越冬。為了研究白天鵝的遷徙路線,該園從2014年2月開始,每年分批為白天鵝佩戴環志和信號追蹤器。
悠閒自在 包長明 攝
翱翔藍天 張慶先 攝
天鵝環志由一個字母和兩位數字組成,這樣組合成的信息全球唯一;信號追蹤器則利用衛星信號發送信息,為研究白天鵝遷徙動態及規律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C00、C02、C07、C08……目前都在烏梁素海。信息反饋顯示,首批北遷的天鵝2月底出發,到達烏梁素海、包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及蒙古國。最晚一批在3月中旬飛走。」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管理處副主任茹文東說。
水中暢遊 邢皓 攝
踏浪而行 齊鴻雁 攝
「我們這裡是天鵝的重要中轉站,天鵝遷徙時兩次飛到我們這裡,3月初飛到這裡覓食,隨後就飛到包頭、鄂爾多斯以及蒙古國和西伯利亞。每年9月至11月南遷時候,又會途經我們這裡,也有部分留下來,就在這裡生活了。」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馬海明說,每年5月是天鵝集中繁殖孵化的季節,烏梁素海近些年生態持續改善,成為天鵝的重要繁殖地。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了總投資56.78億元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統籌生態補水、控源減汙、修復治理等工程,整體水質接近地表水五類標準,局部區域水質達到四類標準。
塞上江南 齊鴻雁 攝
林業建設 高曉龍 攝
「10多年前,在水域棲息的疣鼻天鵝每年有60多對,近些年每年9月至11月遷徙而來的白天鵝多達數千隻。」馬海明說,「在烏梁素海除了來自三門峽庫區的白天鵝,還有疣鼻天鵝。疣鼻天鵝前額有一塊瘤疣突起,因此得名。」
天鵝群舞 包長明 攝
近些年的觀測數據顯示,每年有600多萬隻野生鳥類在烏梁素海溼地棲息。為了保護這些鳥類,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每年3月下旬就開始加強巡邏防護,特別是在疣鼻天鵝繁殖期,工作人員開展專項保護行動,加強巡護和防控,嚴防獵捕疣鼻天鵝、撿拾鳥蛋等違法行為。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脫水菜加工 高曉龍 攝
風力發電 高曉龍 攝
山盟海誓傾心舞,逐浪追波交頸歡。綠水疊成婀娜影,昭陽宮裡豔陽天。「很多人把天鵝稱為『比心』的始祖,讚美它們對愛情的忠貞。」馬海明說,疣鼻天鵝一旦有了配偶,無論覓食、戲水還是休息,不管產卵孵化還是育子,都是成雙成對不分開。
烏梁素海迷人風光 高向龍 攝
「從環志檢測數據反饋,已經有部分天鵝從蒙古國往南飛了,相信再有一個月,白天鵝又將陸陸續續在三門峽匯合。」高如意說。
共赴天鵝之約,沿黃兩市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多。
點擊下圖更精彩↓↓↓
聲明:本公號原創文章謝絕媒體轉載。如經授權轉載,請於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三門峽日報微信公眾號(ID:smxrbweixin)」。
策劃:焦森森 李海峰 責編:師寶華 徐偉
投稿郵箱smxsjkb@163.com
新聞熱線0398—2981057
法律顧問:河南宇萃(三門峽)律師事務所
趙雙良 胡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