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註冊,是對日後執業範圍的要求,一般情況下,臨床執業醫師註冊地點以省級行政區來進行劃分的,一經註冊以後,區域內有效。
執業醫師不僅可以在省域範圍內行醫,或是增加執業地點或執業機構,通過審核的話,可以跨省行醫的。
臨床執業醫師最多可申請同一類別的三個專業作為執業範圍進行註冊。
同時二級及以上醫院有關專科醫師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對培訓合格的,在原註冊執業範圍基礎上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允許其在培訓基地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全科醫療服務。
也就是說臨床執業醫師執業範圍新增至三個。
目前擁有兩個或三個省域執業資格的醫生,並不在少數。由此可以看出,臨床執業醫師可以申請多地區進行執業的。根據要求只增加為三個,申請的條件還是比較嚴格的。
一般醫院臨床科室有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心臟外科、骨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腫瘤與血液、風溼免疫、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眼科、皮膚性病科、婦科、產科、兒科等。
一、臨床類別醫師執業範圍
1. 內科專業(含老年醫學專業、傳染病專業)
2. 外科專業(含運動醫學專業、小兒外科專業)
3. 兒科專業
4. 眼耳鼻咽喉科專業
5. 皮膚病和性病專業
6. 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含核醫學專業)
7. 醫學檢驗、病理專業
8. 急救醫學專業
9. 康復醫學專業
10. 預防保健專業
11. 精神衛生專業(含精神病專業、心理衛生專業)
12. 婦產科專業
13. 麻醉專業
14. 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專業(如醫療美容)
15. 特種醫學與軍事醫學專業
16.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專業
17. 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專業
二、中醫類別醫師執業範圍
說明:中醫類別醫師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師
1. 中西醫結合專業
2. 中醫專業:中醫專業執業範圍須填寫二級學科,如中醫內科專業
3. 中醫專業二級學科有:內科專業、外科專業、婦產科專業、兒科專業、皮膚科專業、眼科專業、耳鼻咽喉科專業、口腔科專業、腫瘤科專業、骨傷科專業、肛腸科專業、老年病科專業、針灸科專業、推拿科專業、急診科專業、康復醫學專業、預防保健科專業
三、口腔類別醫師執業範圍
1. 口腔專業
2. 口腔麻醉
3. 口腔病理專業
4. 口腔影像專業
5. 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專業
四、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1.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到所在考點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領取《醫師資格證書》。該證書級別代碼編碼為字母「XC」。
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後經執業註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醫師資格證書》「發證機關」和《醫師執業證書》「執業地點」空白處加蓋紅色標識章,標識章全國統一格式,寬度根據內容調整,行高10.0mm,邊框粗3磅,內容為「鄉鎮/村」,字體為三號黑體。
2. 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的,持與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籤訂的合同、《醫師資格證書》等有關材料,到該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所在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註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地點限定為該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
3.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類別註冊為「臨床和中醫」,執業範圍註冊為「全科醫學專業」。
4.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可按規定參與職稱評聘。
5. 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人員,符合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相關規定的條件下,可以報考臨床或中醫類別執業醫師。
執業醫師資格註冊的是外科,可以開全科診所嗎?
答:不可以。
開辦全科診所的需要參加省級主管部門開辦的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合格後獲得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證書,註冊全科崗位才可以申請開辦全科診所。
目前全國有 22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文建立全科醫生培養與激勵機制:不對全科診所的設置作出限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個體或合夥在城鄉開辦全科診所。
《執業醫師法》規定,申請個體行醫的執業醫師,須經註冊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五年,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如果執業醫師資格註冊的外科,且不想變更,最「對胃口」的,還是開一家外科診所。
不過政策一直在變,要不,再觀望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