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民網2010年02月05日15:20
施洋革命精神是李大釗和林育南最先提出來的。施洋的革命精神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主要體現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心向黨的精神,為「勞動界得利益」的奮鬥精神,英勇獻身的精神。1957年董必武同志為施洋烈士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肖遺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儔。」這正是對施洋犧牲精神的高度肯定。
「施洋革命精神」這個名詞是李大釗和林育南最先提出來的。1924年2月,在施洋逝世一周年的時候,李大釗寫了《追悼列寧並紀念二七》一文。李大釗指出:「……施洋律師,他為保障工人的正當利益,也被軍閥殺了。施洋同志的死,在我尤為傷心。當我在漢口時,曾見他一次。這一次會面是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的見面……"二七"被難同志雖死了,然"二七"同志們仿佛常常在我們面前,他們的精神,還是像車輪--京漢火車的車輪,不息的在工友方面轉,好像指導我們後死者要不斷的前進。」李大釗這裡所說的「他們的精神」便包含施洋的革命精神。林育南在《伯高死的含義》一文中則明確指出:「伯高死了,他留給我們的"革命精神"是教我們永遠不會消失的,在他死後的一年,我們節哀忍痛,搜集他生平的行事,作成傳記,附以追悼他的文字,編印成這本紀念錄,以紀念他的"革命精神",並序述他死的意義,以告國人。」由此可見,「施洋革命精神」的提法是有歷史根據的。
什麼是「施洋的革命精神」?我們認為,施洋革命精神內涵豐富。概括地講,主要是:
一、愛國主義精神
施洋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也是一位不斷追求救國真理的探索者。在救國道路上,他不斷探索,經歷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的轉變,實現了愛國主義思想的升華。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是施洋愛國主義思想與活動的主要內容,積極投身五四運動,是施洋愛國主義的集中體現。
1919年,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革命風暴席捲全國。在洶湧澎湃的學生愛國反帝潮流的鼓舞下,施洋挺身而出,投入戰鬥。他以武漢律師公會副會長的名義,召開律師公會緊急會議,提議發通電寫宣言,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積極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指導和推動學生的愛國鬥爭。
6月1日,武漢各校學生實行總罷課。
窮兇極惡的湖北督軍王佔元,出動大批軍警,實行血腥鎮壓。當天有學生數人倒在血泊中,受傷和被捕者有數十人。這就是震動全國的「六一慘案」。
這一慘案,激起了武漢人民的無比憤怒。施洋目睹慘狀,怒不可遏,憤然而起,仗義執言,利用律師的合法身份,一面指導學生將受傷的學生送去法院檢驗,一面召開律師公會會議,提出援救學生議案,呈請法院提起公訴。
在全國罷工罷市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施洋不避艱險,四處奔走,聯絡武昌各界人士,連夜草印宣言傳單,到處散發,鼓動罷市。6月12日,武昌市民終於衝破阻力,集會於積善堂。施洋激情奔放,登臺演講,向商民宣講罷市的重要意義、罷市的要求與條件。他強調指出,一定要堅持提倡國貨,抵制日貨,愛國反帝是我們每個市民的天職。到會的聽眾,無不被施洋的講演所激動、振奮。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的林育南後來這樣寫道:「以伯高講演之熟練,又益以愛國之真誠,講時聲淚俱下,聽著無不感動。伯高的主張和指導,遂為一般人民所信從……」會後,施洋還深入商店,進行具體的組織工作,在施洋等人的鼓動和具體組織下,12、13兩日,武昌商界全體罷市,提出「罷市救亡」、「休業救國」、「除賣國賊,救愛國學生」等口號,並宣稱:「不懲賣國賊,決不開市!」一個新的愛國浪潮在武漢掀起。它猛烈地衝擊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在湖北、武漢的反動統治。
罷市的勝利,鼓舞了各界人民的鬥志。為了鞏固武漢各界的團結,協調步調,統一行動,掀起更廣泛的愛國反帝群眾運動,施洋與學生代表肖驤等以律師公會、學生聯合會發起,聯絡武漢各教育會、農會、商團保安會等籌備組織湖北各界聯合會。7月12日,武漢農、工、商、學、報各界團體的代表30人,在漢口輔德中學召開了第一次籌備會。與會代表公推馬剛侯為籌備主任,施洋等12人為籌備員。施洋、王明僕等4人被推舉為籌備起草員,負責擬定章程,起草宣言和各種傳單。各界聯合會的章程宣言以及各種函電文件,大多出於施洋的手筆。由施洋等起草的宣言號召「農工商學報各界及其他各界可親可愛之仁人君子除私見,勿忘(念)舊惡,以國家為前提,以外交為要務,上下一心,一致對外,既往種種……即昨日有不共戴天之仇,今日當此外交危急,國家存亡之時,亦當釋仇救國舍黨對外……。」宣言特別強調團結各界民眾,進行救國的重要性。
「湖北各界聯合會」不僅在湖北愛國運動中起到了領導作用,而且積極聯絡各省愛國人士,推動愛國運動的發展。施洋作為該會派赴京請願團團長,帶領湖北代表赴京與天津、上海等地代表向北洋政府請願,控訴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卻被北洋政府投入監獄。
被營救出獄後,施洋與各界代表共同籌商,發起成立全國各界聯合會。施洋被舉為籌備員。經過了兩個月的積極工作,11月1日,全國各界代表二百多人齊集上海,成立了全國各界聯合會,選舉了京、津、滬、寧、漢等地代表為駐會常任理事,負責日常工作。施洋之奔走呼號,功績卓著,被選為第一屆評議部長。全國各界聯合會,在馬駿、劉清揚和施洋等人的領導下,開展廣泛的宣傳和組織活動,大大推動了全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由此可見,施洋在五四運動中的表現典型地反映了他的熾熱的愛國熱情和勇敢堅毅的愛國精神。
二、一心向黨的精神
施洋在五四運動後繼續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其時,包括無政府共產主義、新村主義等社會思潮先於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施洋也受到這些思潮的影響。1920年春惲代英、林育南等辦利群書社後,施洋經常來利群書社看書。「利群書社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的資料庫」。裡面有許多書,只讓看,不出賣,武漢早期共產黨組織通過它聯繫進步分子。吳德峰迴憶說:「記得我在"五四"後要求進步,但找不到門路看了一些無政府主義的書,被一位朋友知道了,介紹我到利群書社去看書。」施洋也是在這時來到利群書社看書的。
施洋謙虛而誠懇,不恥下問。當時施洋已30多歲,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而利群書社的社員,一般只20歲左右。他常主動向利群書社社員請教。經過馬列主義的學習和實際鬥爭的體會,他逐步認識到無政府共產主義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自由社會、自由聯合」,在理想上是高明的,然而在實際上沒有著手的辦法,若要是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只有馬克思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即共產主義。「蘇俄的成功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於是他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向中共武漢黨組織表達了要求入黨的心願。
然而,在第一次區委會上,施洋的入黨申請沒有被通過。有的同志認為他「政客的氣息很重,有風頭主義的毛病」。其實這是誤解。造成誤解的原因,一是傳統的偏見。施洋畢業於政法學校,那時讀政法的,一般都是官宦人家的紈絝子弟,讀書旨在撈個文憑,以便投機鑽營,撈個一官半職,故社會上一般有識之士,對政法學校及其畢業的學生十分鄙視;二是施洋的個性突出。他敢於目空一切毫無顧忌地與人爭論,又很有點派頭,經常頭戴紅頂瓜皮帽,身穿鍛子馬褂,腳蹬黑漆皮鞋,手持文明手杖,還留有兩撇格外顯眼的鬍鬚。一般人見了這一套,也看不慣。儘管如此,施洋沒有灰心,沒有抱怨,仍然一心向黨,在革命鬥爭的實踐中改造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在關於發展施洋入黨的認識上,還是劉伯垂的意見對。他與施洋是律師同行,比較理解施洋。他說,只要施洋革命,「政客氣息與風頭主義何害?我們既不是清教徒也不是學究,怕那麼些幹什麼呢?我同意他加入我們的黨」。於是在第二次區委會上,施洋才被接受入黨。施洋入黨後,「更加進步,很守紀律對人處事都沉著篤實多了」。直至1923年2月15日壯烈犧牲,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入黨的誓言。
施洋追求進步,一心向黨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他對黨的信任。這正是我們今天青年應當繼承和發揚光大的。
三、為「勞動界得利益」的精神
施洋「在湖北作勞動運動,是開始的第一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他就開始注意勞工運動。由於他出身貧寒,了解勞動人民的疾苦,和勞動人民有共同的語言。所以,他執行律師業務以後,就經常與勞動人民接觸,對於工人凡是關於法律上的事務,他總是盡力設法幫助解決,不索取任何報酬。1920年,施洋創辦平民教育社與平民教育學校時,就很注意對勞動人民的教育。後來,他經常深入工人群眾,向他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道理,並指導他們開展革命活動。
1、領導漢口人力車夫罷工
漢口人力車夫是武漢人數多而且比較集中的行業工人。廣大工人深受帝國主義、巡捕、中外資本家以及把頭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生活極其悲慘。為生存計,曾進行過多次反抗,均遭失敗。武漢是一個蘊蓄著無限潛力的工人運動的處女地。施洋十分重視這個地方,他經常來到這裡,詳細探問工人的家庭及家庭生活情況,用聊天、談心等方式向工人講「勞工神聖」、「勞工解放」,啟發他們的覺悟,鼓勵他們反對「洋大人」、車行老闆以及把頭的壓迫,爭取自己的階級利益。同時,還幫助他們解決法律上的一些事務和生活上的困難問題,從而很快地與工人建立了感情,得到了他們的信任。廣大工人把施洋當成自己的良師益友。施洋這個奔走國事的名人,聲望很高的律師,毅然深入社會最底層,與當時許多人認為最卑賤的工人乃至如牛馬的「臭苦力」交朋友,並為他們謀利益,是在使當時社會上眾人欽佩。
1921年5月1日,漢口租界車行老闆宣布加租(每日每乘八百文增加車租一百文),施洋知道後立即召集工人代表秘密開會,商量對策。在施洋的指導下,人力車工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罷工鬥爭。車行老闆見勢不妙,連忙取消加租原議,這次罷工取得了勝利。
1921年12月1日,漢口租界人力車行老闆,再次宣布加租(每日每乘由八百文增加到一千文)。此舉激起了工人們的強烈反抗,掀起了罷工的怒潮。這次罷工時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領導的第一次大戰鬥。武漢黨組織派施洋、林育南、鄭凱卿直接領導了這次戰鬥,並取得了勝利。
罷工的次日,施洋、林育南等召集人力車工人代表秘密開會,通過了罷工計劃,並決定組織「漢口租界人力車夫工會」,具體領導工人進行反抗加租鬥爭。施洋受工人代表的委託起草了《罷工宣言》和《告各界父老兄弟姐妹書》,向車行老闆提出三項要求:(一)車夫會成立,車行老闆不得幹涉;(二)取消加租議案;(三)原租價減為六百文。罷工後,漢口租界內車輛停駛,交通陷於癱瘓。這次聲勢空前的大罷工,使帝國主義和軍閥惶恐不安,社會各界人士也極為關注。當時在人力車工人中曾出現了一些慌亂現象。有的思想動搖,有的畏懼,有的甚至散布悲觀論調。大家議論紛紜,莫衷一是。此時匿居在法租界指導罷工鬥爭的施洋,又遭到巡捕和偵探的嚴密監視和盯梢,他的安全受到很大威脅。為統一思想,鼓舞鬥志,施洋深入工人群眾,進行思想教育和宣傳鼓動工作。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工人說:「諸位不要慌亂,我們要從忍耐痛苦中取得利益,壓迫我們對車行主,我們不給他們以打擊創痛,他們是不知我們的厲害的,他們決不會讓步。我們若不堅持下去,這次失敗以後就更受他們的欺壓,而且租價一加,我們簡直不能生活了!諸位!大家齊心協力,堅持到底,我們必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當盡力援助你們,一切危險犧牲,我都不怕。困苦的同胞們!緊緊地團結堅持呵!」 施洋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熱情的宣傳鼓動工作增強了工人們堅持鬥爭、爭取勝利的信心和決心。施洋在白色恐怖下,奮不顧身,機智勇敢,堅定沉著的革命行動,給工人們增添了戰勝敵人的巨大力量。
罷工鬥爭的第五天,基督教青年會等團體出面進行「調解」,會上,他們宣讀了英國工部允許車行加租的布告,藉以恐嚇工人代表。施洋聽後怒髮衝冠,率領工人代表,憤然退席,表示抗議,並發表聲明,拒絕「調解」。
為擴大社會影響,爭取各界的同情和聲援,施洋領導工人組織「車夫討飯糰」,並連夜趕製各種旗幟和傳單,為即將舉行的示威遊行做準備。在6日晚的工人代表會上,作出了「以乞丐團形式,結隊向租界遊行」的決定。7日上午,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人力車工人,從漢口大智門出發,沿途行乞,舉行了空前浩大的示威遊行。他們手持小白旗,沿途散發《罷工宣言》、《告各界父老兄弟姐妹書》等傳單,威武雄壯,井然有序。當時上海《時報》作了一下報導:「今早八時,各車夫循序在英租界集合,共計六七千人,有執旗者,有未執旗者,類皆破帽短裝,鶉衣百結,當雨後嚴寒之天,縮瑟而行,繞英租界俄租借至法租界,秩序井然」。當遊行隊伍進入法租界時,租界當局如臨大敵,慌忙下令戒嚴,不準通行,並出動大批軍警,進行鎮壓。人力車夫義憤填膺,與軍警展開了大搏鬥。據十二月八日的《時報》報導說:「安南巡捕,以來福槍及槍刺逐眾,且向開槍」。於是激動眾怒,工人們奮不顧身,衝鋒在前,與軍警巡捕進行搏鬥,「報以磚石棍棒,巡捕與苦力死傷多人」。憤怒的工人群眾擊毀了利通車行、首倡車租加價的法人醫生梅裡住宅門前的玻璃,擊毀了利通車行汽車之電燈數枚。而「其他鄰居街巷,毫無驚動。」人力車夫的英勇鬥爭,震撼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武漢的發動統治,法國帝國主義者和武漢反動當局懾於人力車工人和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急忙授意武漢商會出面調解。經過談判,車行老闆被迫答應了工人提出的要求,即法國領事向中國官廳道歉,允許車夫工會成立,車租暫行不加,免租錢三日,罷工取得了完全勝利。
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鄧中夏予以高度評價,在《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一書中指出:「武漢因鐵路工人與人力車夫工人兩大罷工,開了當地的一個新紀元,職工運動從此有了一個順利發展。」
在施洋、林育南的指導下,武漢第一個工會組織--人力車工會,在罷工勝利的凱歌聲中光榮誕生,樊一狗、易明發、劉華山、陳定華被選為工會的執行委員,施洋被聘為最高顧問和對外的全權代表。
在施洋、林育南的指導下,武漢第一個工會組織--人力車工會,在罷工勝利的凱歌聲中光榮誕生,樊一狗、易明發、劉華山、陳定華被選為工會的執行委員,施洋被聘為最高顧問和對外的全權代表。
2、領導粵漢鐵路工人罷工
1921年10月,粵漢鐵路武長段工人,因路局開除小工81人,武昌徐家棚工人首先舉行罷工。他們提出了撤換英總管、恢復被開除的工人和增加工人工資等要求。罷工開始後,施洋和林育南等利用武漢、上海報紙這些輿論工具,揭露路局壓迫剝削工人的種種罪惡,說明工人生活困苦情況,呼請各界起而援助,並指導「粵漢路職工聯合會」,領導與團結廣大工人進行鬥爭,歷時五天的罷工取得了勝利。
施洋與工人患難與共,呼吸相通,「極能為勞動界謀利益,勞動界視之如明星。」他贏得了工人的擁護與尊敬,工人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勞動者律師」。
1922年秋,武漢的工團如雨後春筍,工會會員急劇增加,工人運動達到了一個高潮。隨著工人運動的不斷高漲,原來作為領導湖北工人運動的機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已不能適應這個新形勢。於是湖北黨組織派林育南和施洋等發起籌劃成立武漢工人黨統一組織,以便統一領導更大規模地開展武漢及湖北的工人運動。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主任林育南和施洋等通知,根據黨的指示,深入工人群眾,進行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具體的組織工作。施洋協助工會開辦工人業餘學校,親自給工人講課讀報,宣傳團結起來,才有力量的革命道理,啟發工人的覺悟。他還經常利用工人集會的機會,發表演說,宣傳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為了「取得政權,把產業收歸國有,消滅階級,實現共產制度的社會」。他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向工人指明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無產階級只有聯合起來,向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本家作鬥爭,消滅這些「不勞而食坐擁萬金,吸取我們勞動者的膏血以滋養它們蠢笨的肥軀的資本家」、「黑良心的糊塗蛋」才能達到勞動解放的目的,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馬列主義的春風雨露,滋養了工人群眾的心田,吹散了它們眼前的迷霧,促進了他們的覺悟與聯合,七月底,施洋指導漢陽鐵廠取得了罷工勝利之後,把該廠俱樂部改為工會。接著,「武漢工團聯合會」正式宣告成立。林育南兼任工聯會的秘書主任,負責該會的日常工作,施洋被聘為該會的法律顧問。接入該會的有二十八個工會,三萬多會員。「這是中國成立最早的一個地方總工會」。隨後,「武漢工團聯合會」很快就改為「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下屬27個工會,3萬多名會員。
「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成立後,施洋又參加領導了粵漢鐵路武長段工人的大罷工。
1922年9月9日,粵漢鐵路武長段工人因反虐待、反侮辱發起了全路同盟大罷工。這次罷工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當時,毛澤東派郭亮(粵漢路嶽州工人俱樂部秘書)參加領導這一罷工;湖北黨組織、「武漢工團聯合會」派林育南(武漢工團聯合會、粵漢路徐家棚工人俱樂部負責人)和施洋(武漢工團聯會會、粵漢路徐家棚工人俱樂部的法律顧問)參加組織領導工作。罷工開始後,粵漢鐵路局長王世堉,勾結湖北督軍肖耀南派來的一連軍隊到徐家棚彈壓,同時又通過監工唆使一些落後的工人接手開車,並派武裝押運。9月10日晚,幾百名罷工工人及家屬組成的隊伍,衝在火車頭前進行臥軌阻車。王世堉指揮軍警進行了血腥鎮壓。徐家棚和嶽州兩處鐵路工人被打死和被捕者共達二百幾十人。
慘案發生後,毛澤東聞訊趕到新河站工人俱樂部召開緊急會議,部署罷工鬥爭與營救被捕同志。新河總站工人俱樂部向交通部發出快郵代電,要求嚴懲王世堉,並通告全國,揭露反動派的罪惡。同日毛澤東派何叔衡來武漢和湖北黨組織、武漢工團聯合會的林育南、施洋等共商營救被捕工人和把罷工鬥爭堅持到底的辦法。林育南、施洋等緊密配合,協同作戰,立即召開工人群眾大會,進行宣傳鼓動工作,號召工人齊心協力,團結戰鬥。9月12日,武漢工聯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一致援助粵漢路罷工鬥爭的辦法。當時會議決定以武漢工聯會名義。通電全國宣布肖耀南罪狀;派員慰問徐家棚、嶽州罷工工人,鼓勵他們堅持到底;發動武漢各界捐募款項,救濟罷工工人,組織粵漢工友宣傳團,散傳單,發宣言,向全國宣布慘狀和罷工經過,號召湖北及全國工人起來聲援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在發出的宣言中說:「武漢工團聯合會認為這件事,是我們勞動階級全體的事,不是粵漢工友一部分的事;是我們勞動階級全體的恥辱,不是粵漢工友一部分人的恥辱。因此這個問題要我們全體勞動階級全體去解決。武漢工團聯合會決定各工團以實力援助這次罷工。粵漢鐵路的工友呀!你們要勇敢決絕堅持到底,百折不回,我們誓盡力為你們的後援!」
9月11日,株萍鐵路和安源路礦工人,舉行罷工,以實力聲援粵漢路罷工鬥爭。9月15日,長沙工人俱樂部等工團發出通電,呼籲大家聯合起來,打倒窮兇惡極的軍閥,援助粵漢路罷工,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即舉行同盟罷工。此外,京漢路的長辛店、鄭州、信陽及隴海路的洛陽等站工人都致電路局,堅決表示三日內如不答覆粵漢工人的要求條件,即舉行同盟大罷工。上海等地各工團也紛紛發來函電,聲援粵漢路罷工鬥爭,各地的援助款項也源源而來。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聲援粵漢路工人罷工的高潮。在這種情勢下,北洋軍閥政府驚恐萬狀,惶惶不可終日。急派交通次長勞之常來武漢,妄圖平息這洶湧澎湃的罷工怒潮。
9月14日,江岸劉家廟車站,人生鼎沸,京漢、粵漢及武漢各工團三千多工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請願示威。施洋坐鎮劉家廟,親自指揮工人向那即將來漢的交通次長勞之常示威。勞之常的專車剛進站,工人們就蜂湧上前,控訴王世堉的罪行,遞交請願書。並把施洋親筆書寫的兩面大白旗舉到勞之常的面前,一面旗上寫著:「請交通次長看粵漢路局長指揮軍警殺傷工人之大慘劇:嶽州死六人,傷六十餘人,被捕解武昌者三十七人。徐家棚傷百餘人,重傷三十餘人,名在垂危者八人,逼水失蹤者十餘人,被捕解武昌者九人……」另一面旗上寫著:「撤退彈壓軍隊,並懲辦行兇軍警」等要求條件。
16日,工人們沒有見到勞之常的答覆。在漢口大智門車站又組織了一次聲勢更大的示威。憤怒的工人將勞之常、王世堉的汽車團團圍住,把勞、王轟下車來。勞之常當場被迫同意發給受傷工人每人二十元養傷費,並答應把工人要求帶回交通部「商量解決」。
此後,武漢工團聯合會在林育南、施洋等的指導下,又進行了許多有效的聲援活動。19日,武漢工團聯合會向王世堉提出了《最後警告書》。24日,武漢工團聯合會及京漢、隴海各路工人代表千餘人,在江岸扶輪公會開會,一致決定如粵漢罷工提出的要求到25日下午八時還得不到解決,京漢南段即舉行大罷工。並且還決定組織五百名敢死隊和兩百名交通調查隊,以實施罷工後的動作。
這時的北京政府交通部驚懼萬分,深恐罷工浪潮遍及全國,癱瘓交通,危及反動統治。因此,交通部急電王世堉從速解決粵漢工潮。這樣,在工人階級的強大攻勢下,粵漢鐵路當局被迫答應了工人提出的查辦侮辱工人的監工,釋放被捕工人,安葬死者,醫治傷者,撫恤死者家屬,賠償工人損失等條件,罷工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這次罷工時間長,歷時17天,南北工人團結戰鬥,聲威震動大江南北,在我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22年11月11日,全國第一個全路統一的產業工會組織--粵漢鐵路總工會勝利誕生。施洋被聘請為總工會的法律顧問。
3、領導漢口香菸廠工人罷工
1922年10月16日上午,漢口香菸廠因資本家減少工人工資,延長工時,非禮侮辱女工一事,全廠工人激憤異常,紛紛離廠,爆發了大罷工。該廠系英國資本家所開辦,中國工人因受「洋資本家」與工頭的雙重壓迫和剝削,經常發生罷工風潮。由於沒有堅強組織和正確指導而屢遭失敗。此次罷工發生後,湖北工聯派施洋等去指導鬥爭。施洋深入群眾,十分重視對工人進行階級教育。在工聯會召開的有數千名女工參加的一次群眾大會上,他用具體的事例控訴了「洋資本家」壓迫剝削我中國工人的罪行,鼓勵工人為民族的獨立、階級的解放而英勇戰鬥。當他講到「洋資本家」殘酷壓榨我中國工人時,泣不成聲。他的演講強烈地感染著聽眾。施洋進而激勵和引導工人把增加工資、減少工時的罷工變為「爭自由」、「爭人格」的政治鬥爭。
這次罷工進行了十多天,英國資本家拒不答應工人提出的條件。廣大工人同心協力,忍飢耐寒,堅持鬥爭。在工聯會的領導下,三千多工人舉行了一次示威遊行。遊行隊伍至總商會請求援助,被武裝軍警阻止;進入租界,又遭巡捕阻攔。中國人不能自由出入中國地界這件事,使廣大工人義憤填膺,怒不可遏,與巡捕發生了激烈衝突。在廣大工人和社會各界民眾的聲援下,在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下,煙廠資本家才委託工聯會派員出面調解。經過艱苦鬥爭,煙廠資本家被迫答應了工人提出的要求,罷工取得了勝利。
1月4日,漢口英國香菸工廠老闆背信棄義,撕毀雙邊條約(指罷工後,工人代表與廠方所籤訂的工會代表與工廠有直接交涉權的條約),無故開除女工代表,因而爆發了1月4日第二次大罷工。緊接著,英租界(棉)花廠數千工人又掀起了罷工狂潮。罷工發生後,英租界當局竟然派海軍登陸,荷槍實彈,實行緊急戒嚴,致使工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因此,激起了全廠工人的憤怒。罷工堅持九天之後,經調停與談判,取得了勝利。在花廠勝利罷工的推動下,英國香菸廠的罷工鬥爭越演越烈。半個月後,由湖北工聯會出面調解,達成了用談判方式解決爭端的協議。在談判桌上,工人代表提出了下列三個問題:一、工會代表與廠方應有直接交涉權;二、添加工人應由工會介紹,開除工人應得工會同意;三、工廠規則應與工會協定。施洋以工人聘請的仲裁人資格參加談判。當工人代表提出,工會代表與工廠應有直接交涉權問題時,施洋十分贊同工人的主張,並進行了有力的論證。
第一、就理論而言,工人固應有工會,工會固應有代表。質言之,供工會代表對於工廠及任何方面應有直接交涉權。
第二、就歷史而言,他國姑置不論,即如英國,在百年前,已有工會組織,在五十年前已有勞工保護法、工會組織法。今年來,而英之三角同盟,如運輸工會、鐵路工會、礦工會等,不獨對工廠主有直接交涉權,即喬治首相亦時枉駕至工會,與工人握手,與代表討論工人生活問題。……貴香菸廠,既屬英國資本,廠主且屬英人,對此政治常識,當亦耳聞熟矣。
第三,就中國而言,年來全國已成立之工會,不下數百所,未聞有資本主義否認工會者,亦未聞資本主否認工會而工會不成立者。且愈否認工會,而工會愈鞏固。
第四,就貴香菸廠而言,前此與工會訂條約時,即已承認工會代表與貴廠有直接交涉權,條約俱在,墨跡未乾,只因貴廠違背條約,蔑視工人代表。以素重信用著名於世之英吉利人,而有此不信之疵汙,實深遺憾。基於上述理由,施洋嚴正指出:「此工人所要求恢復工會代表直接交涉權,貴廠應於承認之理由也。施洋的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資方代表無言以對。」
這次談判中,經過工人代表堅持不屈的鬥爭,加上施洋義正詞嚴的擁護工人的合理主張,雖幾經曲折,但終於迫使資本家屈服。1月22日,籤訂了條約,談判勝利結束,罷工也取得了勝利。
4、領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3年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的「最後一個怒濤」。施洋以他的全部精力從事了這一鬥爭的組織與領導工作,最後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1923年1月,京漢鐵路總工會一切籌備就緒,議決於2月1日在鄭州召開成立大會。
1月30日晚,施洋、林育南、張浩和各工會各團體代表及新聞記者共百餘人,在江岸工會集合,浩浩蕩蕩地驅車北上,參加總工會的成立盛典。突然傳來了軍閥吳佩孚1月29日電令禁止開會的消息,代表們個個憤怒填胸。施洋在信陽車站發表演講說:「工友們,人民有集會、結社的自由,民國的約法上明白規定。我們工人創造的功勞甚大,在人民中佔重要地位,為什麼不能享受約法上之自由?軍閥吳佩孚等野心勃勃,南徵北剿,不是依賴我們製造武器及交通運輸的工人麼?他的生命,他的勢力都是建立在我們身上,他不知感恩,反要摧殘我們,壓迫我們,剝奪我們約法上應有的權利!工友們!這是何等的無理?這種橫逆之來,侮辱之來,我們豈能忍受?現在壓迫之來,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當此大敵在前,當然有進無退、善自防衛。工友們!努力奮鬥呵!」施洋的講話,揭露了軍閥吳佩孚的醜惡面目,增強了代表們的勇氣和決心。
2月1日清晨,鄭州全城實行緊急戒嚴,軍警荷槍實彈,沿街排列,商店關門,行人斷絕,如臨大敵。鄭州警察局長黃殿臣狂吠:「我黃殿臣在鄭州一日,即一日不準工人開工。」在敵人武力恫嚇面前,工人們無所畏懼。上午八時,工人代表和鄭州鐵路工人共一千多人,威武雄壯地直奔普樂園戲院。行至距會場不遠的錢壙裡北段,遭到軍警的迎面攔截。工人代表跟他們進行說理鬥爭,反動軍警仍不讓進入會場。施洋、項德隆和林祥謙等率領工人代表撥開敵人的刀槍,衝破軍警的層層防線,潮水般的湧進被軍警嚴密封鎖的普樂園戲院會場。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階級鬥爭的暴風驟雨中勝利誕生。
參加這次成立大會的林育南後來回憶說:2月1日上午,施洋和數千名工人代表,「結隊持旗,並攜匾額對聯,往工會慶祝,音樂隊遂其後,行至途中,武裝軍警密布,如臨大敵,阻止前進。經代表再三交涉無效,伯高及諸人,憤不可遏,忍無可忍,乃奮不顧身,衝過陣線,拼命前進,擁入會場。群眾大呼"勞工萬歲!""打倒軍閥!"及"京漢鐵路總工會萬歲!""勞動階級革命萬歲!"並宣布京漢總工會成立。同時場內外軍警密布,全副武裝,向群眾示威,百般恐嚇。伯高等猶大聲疾呼的演說,群眾放聲大哭,與軍警反抗,至數小時之久,始衝圍而出。」是晚,軍警佔據旅社酒店,不準工人代表及來賓住宿飲食。代表與來賓的行動,完全失去自由,並被勒令立即出境。總工會和鄭州分工會被重兵進駐,禁止工人出入。這兩個工會的牌子被砸碎,文件雜物被搗毀。白色恐怖籠罩鄭州全城。
當晚,京漢全路各分會代表舉行秘密會議,作出了舉行全路總同盟大罷工,總工會遷往江岸辦公的緊急會議,並提出「為爭自由作戰,爭人權作戰」的響亮口號。會後,武漢方面的代表即乘車南下。在列車上,施洋和總工會的負責人項德隆等,緊張地研究起草罷工文件。武漢十八個產業工人的代表林育南、張浩等也在醞釀回漢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草擬通電,揭露反動軍閥破壞工人運動的反動面目,發動工人,採取措施,誓作京漢工人的堅強後盾。
2月4日,震動世界的京漢鐵路工人總同盟大罷工開始了。施洋、林育南等夜以繼日地進行戰鬥。是日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召開代表會議討論援助辦法。施洋以顧問的身分出席了會議。當時決定第一步發布宣言,動員群眾,聲源京漢鐵路罷工;第二步,採取一致行動,舉行同情罷工。會後,施洋為貫徹會議精神,緊張地進行宣傳鼓動工作。他聯繫《真報》等各界報紙,編出罷工的「號外」,為京漢鐵路總同盟罷工大喊大叫;他發動各工會、學校及武漢各界聲源罷工鬥爭;他每天晚上都要趕到江岸總工會幫助項德隆、林祥謙等進行工作。
2月7日下午,天空烏雲密布。北洋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授意下,派出兩營全副武裝的軍隊,包圍江岸總工會和工人住區,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當晚,施洋也不幸被捕,有包括林祥謙在內的37人倒在血泊中,有二百多人中彈受傷。
從以上四大罷工鬥爭可見,施洋一直站在鬥爭的第一線,親自領導和指揮工人階級進行鬥爭。他堅定地站在被壓迫的工人階級的一邊,為工人階級的利益而戰,完全拋棄了個人的利益和家庭的幸福,始終代表廣大工人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四、英勇獻身的精神
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的當天晚上,施洋從夏口(漢口)地方審判廳閱卷回家不久,突然十幾個便衣警察拍門而入,闖進他的臥室,逮捕了施洋。施洋在獄中日記中記載了這一幕:一個滿臉橫肌,兇神惡煞的傢伙說:「敝廳長請先生有幾句話談,請跟我們一路走!」施洋回答道:「貴廳長是誰?我們無親無故,倒請起我來,怪事!」那個傢伙惡狠狠地說:「敝廳長就是漢口警察廳廳長,奉督軍命令請你的,還不明白嗎?不要多說,趕快跟我們一路走!」施洋憤然而起,大聲怒斥道:「要走就走,不用伺候!」施洋被抓進漢口警察廳,第二次被捕入獄。
敵人的監獄、法庭,對一個共產黨員是嚴峻的考驗。施洋被押進陸軍審判處後,釘上了特號腳鐐手銬。在法庭上他氣勢軒昂地與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把敵人審判他的法庭變成了控告敵人的講臺。2月8日下午,陸軍審判處的審訊開始。當審判官問他為什麼要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和各界聯合會時,施洋理直氣壯地回答:「我為民國一分子,愛國是國民天職,為何不應參加呢?」「救國運動為非常行為,農工商學各界,即先後參加運動,律師又何不可參加呢!?」當審判官誣衊他替工會或工人撰寫訴訟狀是鼓動風潮的犯法行為時,施洋據理駁斥:對於貧苦工人或工會與人有訴訟或非訟事件來委託者,我「在法律範圍內,行使律師應有之職權,有何犯罪之可言!」施洋的反駁和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壓倒了色厲內荏的敵人。審判官瞠目結舌,不知所對。
緊接著,施洋正言厲色地向審判官提出兩項抗辯:「第一,施洋沒有犯法,生平一切行動,都合乎法律範圍以內。就算犯了法,但不是軍人,不是江湖大盜,應當由地方審判廳來處理,陸軍審判處沒有權力過問,這是你們首先亂了法,在法律上應當要負相當責任;第二,施洋是一個文弱書生,這樣重大的腳鐐手銬,在世界文明國家裡早已廢棄不用,況且在這裡,外有石牆鐵網,內有軍隊林立,絕無逃脫之可能。你們把一個文弱書生關在這樣的牢獄裡,已經夠威風的了,又釘上如此沉重的鐐銬。是不是合乎天理、國法、人情?」這次開庭審訊,審判官說不出一點犯罪的證據和逮捕的確切理由,只好草草退庭,仍將施洋押入獄中。
在獄中,施洋以高昂的鬥志和堅韌的毅力,每天書寫日記,詳細記載著被捕和審判的經過、獄中生活情況及反動監獄制度的黑暗。施洋經受了鐵窗生活的嚴峻考驗,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施洋被捕後,在黨的領導下,全國許多工團和學聯等團體千方百計地進行營救。武漢各界群眾一致痛斥反動軍閥的殘暴無理,堅決要求釋放施洋。而反動派恨之尤深,吳佩孚狂吠「不殺施洋,工潮不能平靜!」肖耀南秉承吳佩孚的旨意,大造反革命輿論,在《正義報》上用特大字號登上第一條新聞,「不殺施洋,京漢鐵路不能通車」。二月十四日,吳佩孚給肖耀南下達了秘密殺害施洋的電令。
15日凌晨,一群劊子手持槍舉刀,竄進牢房,將施洋綁起至武昌洪山腳下。刑場上布滿警憲,敵人如臨大敵。施洋昂首挺胸,拖著沉重的腳鐐氣宇軒昂地步入刑場。在刑場上他同敵人進行了最後一場短兵相接的鬥爭。一個執法官假惺惺地問他:「要不要寫家信?有沒有遺囑?」施洋厲聲回答:「中華民國就是我的家!我有什麼信可寫?我只希望中國的勞動者早些起來,把軍閥、官僚、資本家和你們這般替他們做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寢皮!」施洋正氣浩然,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視死如歸,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對共產主義充滿著必勝的堅強信念。敵人羞愧不堪,連叫開槍。施洋振臂高呼「勞工萬歲!」第二槍響時,他仍然屹立,再呼「勞工萬歲!」
勞工者律師,工界領袖,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施洋同志,為工人階級的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事實證明,施洋以自身的行動譜寫出了壯麗的人生,延長了其生命的音響和光華。
綜上所述,施洋革命精神的文本表述可以概括為強烈的愛國主義、崇高的理想追求,一心為民得利,甘願奉獻犧牲。1957年董必武同志為施洋烈士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肖遺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儔。」這正是對施洋犧牲精神的高度肯定。
「二七」大罷工革命英烈永垂不朽!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上網從搜狗開始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