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7個社區、300家沿街商鋪,杭州拱墅區的康橋街道地處城郊結合部,在這裡跟商戶講垃圾要分類,就一個字:難!
不過,最近,來這裡逛逛,你不僅能發現沿街商鋪也開始做垃圾分類了,而且要是扔錯垃圾桶,可能還有商家會走出來勸阻,「你扔錯桶了。」
俗話說,事在人為。杭州拱墅區康橋街道在背後做了怎樣的工作?圍繞杭州市「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集中攻堅行動,康橋街道表示,他們通過創建舉措,讓商戶比學趕超垃圾分類,開闢了轄區沿街商鋪垃圾分類共謀、共管的可持續長效管理模式。
在300多家沿街商鋪門口,都貼著一份垃圾分類指南和一塊垃圾分類日常檢查公示牌。
根據宣傳標識、容器設置、混裝混投等方面是否達標,每周,社區將這些商鋪評定為「良好」、「一般」和「較差」,相應的「紅心」、「空心」、「心碎」會同步貼在商鋪門口的公示牌上。
「紅心」代表良好,各方面達標,「空心」代表一般,現場檢查到的問題可即知即改,「心碎」則代表較差了,需要整改,由執法中隊開具整改通知單落實整改措施,如在期限內仍未通過的將依法進行處罰。
此外,根據商鋪經營習慣,社區按照實際需要制定垃圾定時收集時間。隨著收集車攜帶的擴音喇叭播放出清脆的鈴聲,附近的商戶紛紛拿出自家的垃圾,分類準確地投入到收集車裡,之後統一被運至小區垃圾桶集置點。
社區還與沿街商鋪籤訂垃圾分類自我管理公約,創建工作微信群,每家商鋪至少一人加入該群,以便及時向商鋪經營者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