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能吞象:為了吃魚,冰島和英國之間爆發了三次戰爭,英國完敗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很多人可能不會料到,魚也會引發戰爭,但是這的的確確是一件真事,發生於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戰爭的一方是英國,另一方是冰島。
鱈魚是西方人愛吃的一種海魚,因其鮮美的味道、豐富的營養,在西方頗受人們的歡迎,幾乎是家家戶戶餐前必備的一道美味。而鱈魚主要分布在冰島附近的海域,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佔盡了地理優勢的冰島人,自然口福不淺。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就沒有那麼走運了,但是為了一飽口福,歐洲一些國家還是紛紛派出漁船,前往冰島海域大肆捕撈鱈魚。
對此,冰島人十分焦慮、憤怒,但是由於在1944年之前,冰島還處於挪威的統治之下,只是一個傀儡國家,並無獨立處理本國事務的權力,所以冰島人只能敢怒不而敢言。1944年,冰島終於獲得了獨立,揚眉吐氣的冰島人,隨即開始採取措施,拯救自己海域內的鱈魚資源。
1958年,冰島向歐洲各國宣布,本國的領海將擴大至12海裡,限在冰島海域內捕魚的別國船隻,必須於1958年8月30日迅速離開,否則後果自負。到了這一天,其他國家的船隻都乖乖撤走了,唯有英國的漁船還在繼續捕魚。擔心自家的漁船受欺負,英國皇家海軍派出37艘各種艦艇,耀武揚威開進了冰島海域,為自家的漁船壯膽撐腰。
經過二戰洗禮的英國皇家海軍,實戰經驗豐富,而且裝備精良,船堅炮利,這也正是英國底氣十足、敢於挑戰冰島的重要原因。反觀冰島方面,參戰的都是一些沒有海戰經驗的警察和普通漁民,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其所謂的戰艦都是由一些破漁船改造而來的,完全沒有什麼戰鬥力。所以,英國認為,只要派出這麼一支強大的海軍,就會嚇跑冰島海軍,從而繼續捕魚。
但是英國完全低估了冰島人視死如歸的氣概,以及保家衛國的精神,當英國軍艦氣勢洶洶地闖入冰島海域時,冰島軍艦果斷開炮,第一次鱈魚戰爭就此爆發。不過,冰島也深知兩國海軍之間實力懸殊,要真打起來,冰島完全不是英國的對手。所以,冰島海軍開炮還擊講究了一點策略,儘量不鬧出人命,把戰爭的規模、強度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內,不過分刺激英國。
冰島人很聰明,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和英國都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不可能坐視不管,到時肯定會從中幹涉。而英國又是侵犯冰島,發動是非正義的戰爭,不得人心。現在打,不僅是為了給國內人民看,也是為了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看,是為了以打促和。而英國也擔心戰爭一旦升級,自己會受到北約組織的制裁,畢竟自己是以大欺小、恃強凌弱,北約肯定會同情弱小的冰島。就這樣,雙方沒打幾下,就休戰了,開始進入談判程序。談判的結果是,英國承認冰島劃的12海裡領海線。
第一次鱈魚戰爭結束後,野心膨脹的冰島又於1971年宣稱,將禁海界限再次擴大為50海裡,英國憤怒不已,決心再次收拾冰島。當英國的69艘漁船,被冰島海軍採用割斷漁網、炮轟等多種方式損毀殆盡後,英國忍無可忍,派出7艘主力戰艦前往冰島海域,恫嚇冰島。結果冰島不僅不怕,還揚言要與英國斷交、開戰。眼見事態又要升級,北約忙出來調解,結果是冰島又贏了。
1974年,冰島再次得寸進尺,宣布將禁海漁區擴大至200海裡,這次英國徹底氣瘋了,發誓這次非幹趴下冰島不可。於是,1975年12月,第三次鱈魚戰爭爆發。此戰共持續了五個月,雙方互不相讓,歐共體幾次三番調解,希望英國先做出讓步,但是英國這次死活不讓。僵持到最後,歐共體只得按照冰島做法,宣布歐洲各國海洋專屬區限定在200海裡。顯然,這次英國還是敗了。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冰島不僅保護了自己的利益,改變了自身命運,而且還改變了歐洲海洋遊戲規則,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世界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