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挑一款在2018年風頭最勁的格鬥遊戲,那麼《龍珠:鬥士Z》(Dragon Ball FighterZ)應當擁有姓名:這款由Arc System Works開發、萬代南夢宮發行的遊戲發售於2018年2月1日,首批媒體評測時,IGN給《龍珠:鬥士Z》打出了8.5分,GameSpot則用9分和「一款偉大的格鬥遊戲」這樣的評語奠定了《龍珠:鬥士Z》的評價基調。
對漫畫還原度高、易上手、操作上限高,《龍珠:鬥士Z》廣受好評,「可研究價值如同超級賽亞人一樣不可限量」。
遊戲發售6天後,2月7日,格鬥遊戲賽事Evolution Championship Series(EVO)宣布,《龍珠:鬥士Z》將成為EVO 2018全球總決賽的8個項目之一。EVO是全球最著名的格鬥遊戲比賽,自1996年創辦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格鬥遊戲迷心中的年度盛宴。《龍珠:鬥士Z》能夠成為EVO比賽項目,當然是對遊戲質量的一種肯定,畢竟落選遊戲裡還有《拳皇14》和《漫威對卡普空:無限》這樣的知名作品。
後來的事實說明,賽事組委會的眼光沒有任何問題,8月初的EVO比賽因為《龍珠:鬥士Z》而增光添彩。在直播平臺Twitch上,《龍珠:鬥士Z》以25萬的最大同時在線觀看人數成為當屆關注度最高的項目,這一數字打破了EVO的歷史最高觀眾人數紀錄。
《龍珠:鬥士Z》在格鬥迷中擁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並非偶然。一方面,遊戲本身質量過硬,樸實的戰鬥模式加凌亂卻不失深度的戰鬥畫面符合玩家對一款格鬥遊戲的期待,換句話說,遊戲觀感好;另一方面,「龍珠」幾乎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日本漫畫IP之一,它的號召力本就十分厲害。
《龍珠:鬥士Z》的強勢表現持續到了年末,在2018年TGA頒獎典禮上,《龍珠:鬥士Z》在與《蒼翼默示錄:交叉組戰隊》《劍魂6》《街頭霸王5:街機版》的爭奪中脫穎而出,拿到了年度最佳格鬥遊戲大獎。
如果一切正常,按照這個態勢,隨著大、小民間賽事的舉行,《龍珠:鬥士Z》還會在格鬥遊戲界發光發熱一陣子,但事物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在2018年12月之後,《龍珠:鬥士Z》恐怕很難再出現在民間格鬥遊戲賽場上了。
2018年12月14日,EVO Japan在推特上公布了下屆比賽的項目名單,《龍珠:鬥士Z》並不在列;12月21日,負責《龍珠:鬥士Z》美國化的廠商Aksys Games在Twitter上突然宣布,因為「不可預見」的原因,《龍珠:鬥士Z》將不會再出現在大型格鬥比賽Anime Ascension大會上。
這則消息在FTG圈子裡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種反應並不難理解,格鬥遊戲已式微多年,好不容易出現一款遊戲性與關注度相對平衡的好作品,復興還沒開始,可能就要被攪和黃了。Aksys Games的這條推向特下面罵聲一片,世界各地的格鬥愛好者們同仇敵愾,將矛頭指向了同一個「日本資本家」。
「龍珠」系列原作漫畫的版權歸屬於著名漫畫家鳥山明,但相關影視動畫的製作權則屬於日本老牌動畫製作公司東映動畫。「龍珠」的這份製作權分量相當之重,東映動畫的財務報表顯示,在2018年第3季度,「龍珠」是公司吸金最多的、身價最高的IP。
玩家們懷疑東映動畫向賽事主辦者們收錢。這並不奇怪,最近幾年,東映動畫在「龍珠」上的吃相不算高雅:為了將「龍珠」的搖錢樹功能發揮到最大,東映動畫近些年來出了不少相關動畫作品,但相比於原版漫畫,「龍珠」動畫們的口碑要差上不少。「龍珠」粉們非常不滿,認為財大氣粗的東映動畫只是在單純壓榨「龍珠」的品牌價值,根本不捨得在動畫製作上多花一分錢,動畫編劇們也被粉絲們吐槽個個「鬼才」,各類奇葩設定層出不窮,許多情節在邏輯上都難以自圓其說。2016年,當新番《龍珠:超》推出的時候,連鳥山明自己都忍不住抱怨起來:「在我的心中,《龍珠》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除了質量不甚理想的新番,「龍珠」IP還被用在了一些奇怪的地方,於是,這些年,我們能在電影院裡看到主角是美國人的「龍珠」真人電影。招牌響就這點好,即使作品質量再平庸,依然有不少粉絲心甘情願地掏錢。被慣壞的東映動畫似乎也因此找到了一條省心又掙錢的致富之路。
與「龍珠」類似的漫畫IP格鬥遊戲,萬代南夢宮這幾年沒少過手,「火影忍者」「海賊王」「我的英雄學院」都是內容相似的粉絲向作品,在《龍珠:鬥士Z》之前,萬代共製作、發行過14款「龍珠」遊戲,口碑各不相同。其中在2016年上架的《龍珠:超宇宙2》曾被萬代南夢宮看作是一張重要手牌,他們製作、發行一肩挑,結果只收到了玩家們的大量差評。
萬代南夢宮的遊戲水平下滑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尤其是去年的《新高達破壞者》發布後,我的同事將它定性為「狗都不玩」的遊戲。於是,在製作《龍珠:鬥士Z》時,萬代選擇了與老牌遊戲製作公司Arc System Works合作——「蒼翼默示錄」「罪惡裝備」系列都是這家公司的代表作。
Arc System Works與萬代南夢宮的合作由來已久,這家成立於1988年的公司在成立第二年就與南夢宮合作推出了賽車遊戲《Final Lap》。Arc System Works的另一項優勢是,他們其實有不少「龍珠」遊戲的製作經驗,2004年的《龍珠Z:舞空鬥劇》,2015年的《龍珠Z:超究極武鬥傳》都由Arc System Works與萬代南夢宮合作完成的。
Arc System Works圓滿地完成了《龍珠:鬥士Z》的製作任務,萬代南夢宮也還算順利地讓遊戲上了市,雖然由於後續的打折、季票問題沒少挨罵,但大體上,《龍珠:鬥士Z》還是在FTG圈子裡激起了水花,一些玩家甚至將它看做是格鬥遊戲的新救星。
但隨著EVO Japan和Aksys Games在推特上的兩條聲明,一切看起來就要結束了。
雖然二者並未說破《龍珠:鬥士Z》項目被各類格鬥比賽取消的原因,但玩家們認為是東映動畫在從中作梗。理由也很簡單,遊戲的開發和發行商沒有理由自降遊戲熱度,這對遊戲銷售毫無幫助,有動機介入此事的只有東映動畫和集英社了,而東映動畫在2018年3月曾做過類似的事:一群墨西哥「龍珠」愛好者聚集在廣場上,用大屏幕觀看《龍珠:超》,東映動畫對此發表聲明,稱他們並未向組織者授予公放的權利。到最後,日本駐墨西哥大使館甚至向墨西哥當地的州長發出聲明,表示如果有人進行侵權放映,他們應勒令停止這些活動並對其進行處罰。
有此先例,玩家們對東映動畫有所懷疑也就不奇怪了。更有玩家言之鑿鑿地表示,東映動畫眼紅於《龍珠:鬥士Z》的火爆,向賽事主辦方們提出了收費販賣「許可證」的要求。至於這個許可證的價格,有人說是1萬美元,有人說是3萬美元,考慮到絕大部分格鬥比賽都缺乏盈利能力,有時比賽獎勵甚至只是幾塊披薩,這份要價如果當真存在,的確很難得到滿足。
事情的玄妙在於,這些說法都是網友們根據已有信息進行的推測,由於缺少決定性證據,大家也只能在嘴上抱怨抱怨。
相比於普通觀眾,職業格鬥選手們受的影響要嚴重許多。FTG圈子並不景氣,許多選手平時靠些民間組織的小型比賽維持生活,到了EVO等大型比賽才有一展拳腳的機會。在EVO Japan的推特發出後不久,許多《龍珠:鬥士Z》選手都表示將會改換遊戲,和《龍珠:鬥士Z》告別,畢竟日子還要過下去。
作為事件的第一嫌疑人,東映動畫官推在12月14日之後的幾天裡遭遇了玩家們的狂轟濫炸。12月26日,東映動畫正面回應此事,他們說:「很抱歉,但是我們對於《龍珠:鬥士Z》缺席EVO大賽並不知情。」
看起來,東映動畫似乎在替自己洗清嫌疑,而玩家們的看法是,這句回應有避重就輕、玩文字遊戲之嫌——他們可能對賽事取消「並不知情」,可這並不代表東映動畫沒有向賽事組織者們賣過「許可證」。
事實上,版權方要求EVO撤除比賽項目的事從前也發生過。2013年,任天堂官方就曾宣布,旗下遊戲《任天堂明星大亂鬥》將不會參加當年的EVO比賽直播。此舉引發了玩家們的強烈抗議,面對玩家們的不滿,任天堂選擇了妥協,最終,遊戲順利登陸了當屆EVO,並取得了不錯的直播效果。
任天堂歸根結底是家遊戲公司,面對玩家時態度可能會有,卻不能做到完全的「鐵面無私」,但東映動畫不同,作為一家動畫廠商,他們完全沒必要考慮遊戲圈的死活。
不過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另一種情況,比如說,是萬代南夢宮自己想舉行官方賽事。12月27日,「鐵拳」系列製作人原田勝弘表示,自己已經被萬代南夢宮任命為格鬥遊戲電競戰略小組主管。他已經為2019年準備了多個格鬥遊戲錦標賽,其中的項目就包括《龍珠:鬥士Z》。
面對這樣一則人事任命消息,玩家們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是萬代南夢宮已經向東映動畫繳納了足額的賽事許可費,之後才獲得了明年賽事的主辦權;也有人覺得,這件事從始至終就是由遊戲發行方萬代南夢宮策劃的,為的只是對賽事進行壟斷。至於哪種假設更有說服力,各位可以自行判斷,但好消息是,2019年似乎依然會有《龍珠:鬥士Z》的官方比賽舉行。
《龍珠》作為一部影響力深遠的熱血漫畫,在全世界讀者心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可是近年來,卻鮮有能夠讓大家滿意的「龍珠」作品誕生,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龍珠:鬥士Z》這款質量上乘的格鬥遊戲的出現,是對「龍珠」粉絲們的一種激勵,對于格鬥遊戲圈子來說,這款遊戲也提供了讓大眾重新將目光投向格鬥遊戲比賽的機會。
民間的也好,官方的也罷,比賽的火熱舉行對於萬代南夢宮、Arc System Works,乃至東映動畫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宣傳機會。只能說,掌握版權的老爺們若能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執著,與人方便,最後與己也會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