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民間百科(ID:minjianbaike)
最近,我在一個群裡聊起了穿越到古代的問題,有位女士提出穿越回古代不能經常洗頭可咋辦?而作為一名男性我最擔心的則是,如果穿越回古代應該如何刮鬍子的問題。得益於現代科技,男性刮鬍子已經成為大部分人每天出門前必要的準備工作,但在古代刮鬍子卻是一件非常複雜甚至帶點危險的事情。
直到17世紀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才發現細菌的存在,而19世紀初德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才發現並證明了細菌和疾病之間的關係,並且奠定了現代微生物學的基礎。在此之前,人們對於到底是什麼引發傷口感染,以及不同類型的傷口感染可能造成不同的疾病都一無所知。
留著鬍子的秦兵俑
現在很難統計出古代到底有多少人,因為剃頭或者刮鬍子造成的傷口感染死亡的。廣東有句俗話叫做「險過剃頭」,形容非常危險,就像用剃刀剃頭一樣,一不小心就割破見血了,把所有比較危險的事情形容比剃頭還危險,可見古時候剃頭刮臉並非安全行為。
在西方,馬其頓的王者亞歷山大大帝可能死因之一,就是使用了不乾淨的剃刀刮臉而造成傷口感染而死亡。事實上,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前,古希臘地區的男性以大鬍子為榮,而亞歷山大則要求他的軍隊必須剃光鬍鬚,以防止在肉搏戰中被敵方抓住鬍子。
馳騁沙場的亞歷山大大帝
有趣的是,在歷史上無論東西方古代人都普遍有蓄鬚的傳統。比如關羽和蘇東坡,就以美髯公著稱,漂亮的大鬍子能給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如果穿越回古代,作為男性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鬍子的問題。我在過去十年一直保持著留鬍子的習慣,如果沒有現代的潤膚露和皮膚清潔消毒藥物,在夏天容易造成嚴重的瘙癢問題,尤其是人的頸部附近汗腺發達,在夏季一出汗浸透大鬍子後更是酸爽無比。一想到這種感覺,我就想認真的大家聊聊古代大鬍子們的煩惱。
在古代剃鬚是件奢侈的事情男性的鬍鬚濃密度已經被證實跟男性睪酮激素分泌量有密切的關係,這就是為何被閹割的太監不長鬍子的原因,所以在遠古時代擁有較多鬍鬚的男性往往擁有更多的交配機會,因為睪酮素與性能力和力量有著密切的正相關聯繫。正因為如此,濃密鬍鬚基更容易被傳播和存續下來,所以無論東西方大鬍子都是遠古時代人類的標配。
丹麥出土的古代理容工具(青銅時代早期)
然而,當人類從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後,開始出現了階級的劃分。比如四大文明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埃及文明,歷史最古老的胡夫金字塔早在公元前2560年就已經建成,而埃及的貴族開始尋求更為精緻的生活方式。
其中,剃鬚成為埃及男性貴族的標配,埃及貴族不僅喜歡剃掉鬍鬚連頭髮也要刮乾淨,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身份。剃鬚之所以成為貴族的專利,完全因為這項活動成本非常高。埃及貴族使用精心打磨的黑曜石石刀或者青銅剃刀來刮臉,由於當時技術所限沒有打造出現代輕薄剃刀的能力,金字塔中出土的剃刀外形跟斧頭差不多。
如果自己對著鏡子刮鬍子,加上剃刀的鋒利程度不高,容易用力過猛造成毀容。而古埃及的貴族無論男女都以通體沒毛為榮,除了鬍子之外腋下和下體的毛髮也要經常剃掉,如果你不擅長這門手藝,分分鐘因為一次日常美容剃毛而斷子絕孫。於是乎刮臉剃頭這種業務,只能聘請專業的理髮師來操作。
古埃及的貴族無論男女都以通體沒毛為榮
即便如此,受傷也還是難免,所以在沒有鋼鐵的時代古埃及人要刮臉絕對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刮臉剃頭渾身沒毛也就成了貴族的專利。為了避免因為刮鬍子傷口出現感染,埃及人還喜歡用大量礦物香料和染料塗抹在皮膚上,儘管這樣確實能夠避免微生物感染,卻出現了中毒現象。比如雌黃和雄黃這兩種被埃及人用作黃色和橙色的顏料,都含有劇毒砒霜。
留鬍子和修鬍子由於在古代刮鬍子是如此麻煩,所以除了古埃及以剃毛為榮之外,幾乎所有文明古國都以留鬍子為風尚。甚至某些宗教要求信眾必須留鬍子,所以刮臉這種行為在很長一段時間並不被人接受。
當然人們也必須忍受大鬍子帶來的種種難受,除了夏天出汗引起的皮膚瘙癢之外,大鬍子還容易滋生各種寄生蟲,如臭蟲蝨子等。所以平常人家由於技術問題雖然一般不刮鬍子,卻往往用剪刀剪短以免難受。如果家境殷實衛生情況較好,留大鬍子自然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畢竟你能留這麼長說明你家床板上應該沒有臭蟲。
除了顯示家境之外,由於太監製度的出現,有沒有鬍子也成為古代男性與閹人的重要區分。在明代正德年間大太監王振權傾朝野,一些沒骨氣的朝廷官員也不顧體面著力巴結。其中最為人不齒的就是工部侍郎王佑,此人剃掉鬍鬚諂媚王振稱:父親(指王振)沒有鬍子,孩兒自然也沒有。這讓當時的士大夫極為不齒,成為後世嘲笑的對象。
大太監王振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
說起太監倒也並非都不長鬍子,北宋末年的六大奸臣之一—童貫。童貫確實是淨身入宮的太監,但根據宋史記載卻跟其他太監不太一樣,下巴上長有鬍子。新版央視電視劇水滸傳中童貫的形象就是個大鬍子,故意點名了童貫這一有別於正常太監的生理特徵。然而歷史中關於童貫的記載其實是「生須十數」,也就是稀稀拉拉的長了10來根的鬍子,畢竟和電視劇裡的大鬍子還是很不一樣。
鬍鬚這玩意,確實有種獨特迷人的氣質,有沒有讓人感覺精神面貌確實大不一樣。最近幾年中國高校開始興起穿漢服辦畢業典禮的風潮。然而穿著漢服校領導的形象往往讓人感覺有點油膩,除了眼鏡有礙古樸端莊的效果之外,缺乏鬍鬚點綴也未免讓人想起了古代宮內當差的官員。所以說,要做古裝扮相女的還好辦,男性要是沒有一把漂亮的大鬍子還是不要隨便嘗試的好。
安全剃鬚刀出現推動刮鬍子1740年也就是大約在大清乾隆年間,英國發明家Benjamin Huntsman冶煉製造出高硬度鋼材適合製作鋒利的剃刀。1762年法國人讓雅克佩雷發明了一種被稱為安全剃刀的剃鬚工具,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摺疊剃刀。這種工具不僅便於攜帶,而且可以相對安全的剃掉鬍鬚。
當時的所謂安全剃刀,現在被稱為直式安全剃鬚刀,其實就是為原本的直柄剃刀增加保護罩。當然此期間還有一些小的改進,比如鋸齒形剃刀的發明,以及廣泛使用局部熱處理技術以增加刀刃的硬度和保持性。
然而無論如何改進,這種直式安全剃刀都註定是專業人士的選擇,因為使用這種剃刀依然很容易割破人臉,甚至可以用於割喉。所以在這個年代,富貴人家讓會用剃鬚刀的僕人幫自己刮臉,一般人家則仍舊需要去理髮店求助於理髮師。所以,當時有不少人為怕麻煩留著大鬍子。當然,即便是富貴人家,留大鬍子也是一種個人風格,剃刀只是起到了修型整理的作用。經過精心修正的鬍鬚造型,是那個年代西方男性的風尚。
古代剃刀
然而在中國,剃鬚刮臉這個行當非常興盛,因為自清朝建立後由於「留髮不留頭的基本國策」,因此全國各地到處都有剃頭師傅的存在,普及率在當時應該是世界第一。
至於法國人1762年發明的摺疊直式剃刀,我大清也早已有之,雖然大清朝的鐵匠煉不出英國的高硬度鋼材來,精鐵打造的摺疊剃刀卻是供應量充足。剃頭刮臉這個行業,大約是清代極少數技術水平能跟西方同步甚至稍稍領先的行當。
就像過去我國在實施廣泛計劃生育國策的情況下,人流技術也獲得了驚人的進步,在西方世界您做一次引產起碼休息一禮拜,咱們這邊上午人流下午上班,那絕對是靠經驗和數量積累下來的科技成果。
郭德綱相聲中曾調侃不耽誤上班的人流醫院
戰爭讓人把鬍子颳了20世紀初是個人類發明大爆炸的年代,萊特兄弟和愛迪生等發明巨匠均在那個年代靈感迸發,創造出不少改變人類的偉大發明。萊特的合作夥伴中有一位英國著名工程師William Samuel Henson,他除了會造飛機發動機之外,還發明了一種T字型剃鬚刀,更安全的刮鬍子。
他的創意在英國本土並未得到應用,而在大洋彼岸,一個名叫King Camp Gillette的美國人,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William Nickerson (這倆人還真有緣分,都叫William )合作,生產出一種一次性的低成本衝壓剃鬚刀片。正好William Samuel Henson 1849年移民到了美國,他的T字型剃刀專利也被帶到了美利堅合眾國。King Camp Gillette於是與Henson合作,生產了世界上第一種T字形安全剃刀,至今Gillette(吉列)仍舊是安全剃鬚刀的同義詞。
而現在人們普遍使用的吉列鋒速系列剃刀,外形和基本原理與當年發明的T字安全剃刀幾乎沒什麼大的區別。吉列先生聰明的地方在於,他的商業邏輯是T型刀把賠錢,一次性安全刀片賺錢,而且還研發了各種鬍鬚泡沫膏和須後水,打包賣給消費者。憑藉這種今天被稱為生態化反的商業模式,吉列的公司成為當年美國最賺錢的企業之一,現在仍舊是全球男性日化用品的龍頭品牌。
大名鼎鼎吉列公司的刀片進化史
儘管刮鬍子這個行當有了吉列剃鬚刀這個終極解決方案,並且被吉列公司不斷的廣告轟炸,然而堅持了上千年留鬍子傳統的東西方男人不會那麼容易養成刮鬍子的習慣。
真正讓男性熱愛上刮鬍子的確實一場極端殘酷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英法在前線大量使用生化武器進行攻擊,要防禦這種恐怖的戰爭手段,士兵們必須帶上防毒面具作戰。要讓防毒面具緊密貼合面部不留下毒氣洩漏的縫隙,就必須把臉刮乾淨才行。
於是乎,一戰結束之後,那一代歐美的青壯年養成了天天刮鬍子的習慣。即便是留鬍子,也愛留希特勒那種人中一撮毛的小鬍子,因為那一小撮不妨礙帶防毒面具,當年被稱為衛生胡。
其實希特勒早年也不是衛生胡的造型
全世界的男性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以刮鬍子為風尚,這個潮流一直持續到了2001年911事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讓巴寶莉的戰壕風衣和吉列剃鬚刀成了潮流,反恐戰爭其實催生了大鬍子型男和沙漠色調的潮服。
史泰龍為代表的越戰特種兵,雖然留著不羈的長髮,下巴卻颳得乾乾淨淨不見鬚根。然而在反恐戰爭的電影中,無論是CIA特工還是海豹突擊隊,男主角一臉大鬍子幾乎成了標配,於是人們的審美也開始有所改變。
曾幾何時,吳秀波油光滿面的臉龐是他在歌廳演唱的妝容,2000年後卻靠著一臉精修過得花白鬍子烘託出的滄桑和深邃,成了雅痞中年的代言人。要不是因為私生活問題,今年春節檔期唯一能跟留著小鬍子的吳京《流浪地球》一戰的電影,想必就是這位留著大鬍子的吳先秀波演的情聖2了。
吳秀波鬍子造型曾為他的人設打造增光不少
儘管留鬍子的風口來了,曾經能和西方抗衡的中華剃鬚技藝卻早就成了傳說。如今理髮店裡的tony老師,除了剪頭髮還會經絡疏通、皮膚護理、臉部埋線等韓國秘技,然而你跟他說我要刮個臉修修鬍子,人絕對告訴你我們店沒有這個特殊服務。
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變化,現代東方男性想蓄出關二哥那樣的五柳長髯,還是頗有難度的。大鬍子型男的先天身體條件要求較高,而要成為韓式花樣美男則只需要一連串的小手術,就能讓你夢想成真,這大概就是為何男星選秀節目中總不見大鬍子的原因罷。
歡迎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民間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