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人與自然》的鐵汁們,一定記得這樣的場面。
蝸牛在被寄生蟲寄生後,就會受到寄生蟲的控制行動,進而爬到植物的醒目處,吸引鳥類吃下自己。
鳥類吃下這隻蝸牛後,蟲卵則會通過鳥類的糞便排到植物上,方便再次寄生到其他蝸牛。
繼續開始它們的生命輪迴。
自然界同此類似的生態鏈還有很多。
比如鐵線蟲和螳螂、螞蟻和偏側蛇蟲草菌、T病毒和人類......
而如今,愛好搞重口味的日本又在這份喪屍名單上加了一對。
——「蟑螂和晶片」。
只是將其替換成了晶片植入蟑螂的大腦,從而控制蟑螂的行動。
另外,再把電池、天線、傳感器等其他零件安裝到蟑螂的背部。
鑑於零件較多,因此蟑螂選用的是大個的「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品種。
這傢伙體型大、力氣大、行動慢,關鍵還可以發出聲音便於定位。
其實準確點說,這根本就是個「生化機器人」,半生物半機械。
研究這個項目的團隊,來自於日本筑波大學的 Digital Nature Group。
按照他們的說法,這個改造後的蟑螂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家居......
因為力氣大,所以它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幫你推動地上的小物件。
甚至還能控制它寫個字:
而更牛的是,該項目團隊目前還在繼續協調工作的訓練,也就是說可以好幾隻改造蟑螂團隊協作。
打掃一個區域,接力搬動一個重物。
不需要工作的時候,這些蟑螂會發揮自己的本能躲藏起來讓人們看不到。
因此改造蟑螂還有探測偵查的作用,比如可以去當個特工、地震搜尋之類的。
他們11 月份回去從那家日本當地的創新技術展,到時候會有更多的功能展出。
1、刷遊戲副本,放在鍵盤上就能用。
2、金屬探測,幫助妹子們尋找找不到的首飾。
3、夜燈跟隨,半夜起來上廁所,它會跟在後面為你照亮。
4、防盜警報,有壞人闖入就響,因為上面說了這個蟑螂是可以發聲的。
5、上廁所忘帶紙給你送......
總之,改造蟑螂的未來使用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只是這個外形多數人都接受不了,一屋子搬東西的蟑螂畫面感想想就一身雞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