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向陽的資本困局:融捷系旗下兩公司業績不振

2020-12-01 中華網財經

比亞迪創始人之一、資本大鱷、低調富豪……提及呂向陽,這些都是他難以撕下的標籤。細看呂向陽的發家史,親手創立的融捷集團擔任了重要角色,橫跨新能源、金融保險、資本運營等十多個行業,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生意經營得風生水起,呂向陽也開始在資本市場上大展拳腳,2014年、2018年先後拿下上市公司*ST融捷(002192,更名前為路翔股份)、融捷健康(300247,更名前為樂金健康)的控制權,打造融捷系。但縱觀兩股的表現,均在2018年、2019年連續虧損。進入2020年,*ST融捷已開始扭虧,但盈利能力仍較弱,融捷健康則在前三季度仍虧損3406萬元,面臨三連虧的風險。

均已連續兩年淨利虧損

頭頂融捷系標籤,*ST融捷、融捷健康的經營情況一直被市場所關注。但就兩股的業績表現來看,都在2018年、2019年出現連續虧損的局面。

據融捷集團官網,*ST融捷、融捷健康分別系集團旗下新能源板塊、健康板塊上市公司。2018年、2019年,*ST融捷分別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704萬元、-3.26億元。由於連續兩年淨利虧損,*ST融捷也在今年4月22日被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

與*ST融捷境況相同,融捷健康亦在2018年、2019年連續虧損,當年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7.82億元、-7.16億元。目前,*ST融捷、融捷健康的實控人均為呂向陽、張長虹夫婦,兩人合計控制上市公司股份均在20%以上。

據了解,融捷健康系呂向陽、張長虹夫婦近兩年才拿下的上市公司,2018年從金道明、馬紹琴夫婦手中接過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從時間上不難看出,呂向陽、張長虹夫婦剛入主,融捷健康便開始不斷虧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商譽減值的影響。

此前,融捷健康原實控人金道明、馬紹琴夫婦秉承「大健康產業平臺」的經營理念,公司進行了大量併購,潛藏了大額商譽。在呂向陽、張長虹夫婦入主後,伴隨著前期收購資產的不達標,融捷健康開始不斷進行商譽減值,這是導致公司接連虧損的主因。

在業績未有支撐的情形下,融捷健康的股價表現也不樂觀。經統計,自呂向陽、張長虹夫婦入主後,融捷健康的股價已跌去三成左右。

資料顯示,融捷集團是一家集產業和金融於一體的大型投資控股集團,呂向陽、張長虹分別持有89.5%、10.5%的股份。

融捷集團官網顯示,目前,集團所投資企業的市值超過4000億元,資產規模和年營業收入均超過2000億元,員工逾28萬人,產業涉及新能源、柔性顯示、智慧教育、健康智能、生命科技、金融保險、資本運營等十多個行業,產業基地和分支機構分布於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

目前,呂向陽還持有比亞迪部分股權,擔任比亞迪副董事長一職,系比亞迪實控人王傳福的表兄。

兩股今年業績表現不一

今年以來,*ST融捷、融捷健康業績表現不同,*ST融捷已在前三季度扭虧,融捷健康卻仍處於虧損狀態。

進入2020年,*ST融捷業績有所回暖,其中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373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後歸屬淨利潤僅為31.7萬元。雖然業績扭虧,但*ST融捷的盈利能力仍較弱。針對公司的未來規劃等諸多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ST融捷董秘辦公室進行採訪,對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可參考公司此前發布的定期報告」。

反觀融捷健康,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仍處於虧損局面,在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3406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後歸屬淨利潤約為-368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創業板此前規則,連續三年虧損將被實施暫停上市。但在創業板註冊制下,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已被取消,證監會對存量創業板公司適用新的退市制度設置了過渡期安排。

具體來看,以2020年度為第一個會計年度起算,適用新的財務類退市指標。但在新規發布前,已經觸及原退市標準而暫停上市公司,或者2019年年報觸及原標準暫停上市、終止上市公司,繼續適用原標準實施暫停、恢復或終止上市。這也意味著即使融捷健康在2020年全年未能扭虧,公司也不會因三年連虧而被實施暫停上市。知名投行人士王驥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表示,存量創業板公司將從2020年度開始重新計算退市標準。

融捷健康董秘梁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亦表示,創業板註冊制下,就財務類退市條件來看,公司不存在退市風險。

融捷健康持續「瘦身」謀救

業績持續虧損之下,融捷健康開始不斷出售資產謀救。

資料顯示,融捷健康主要從事健康產品的經營,包括自有健康產品遠紅外桑拿房、按摩椅、按摩小器械、空氣淨化器、遠紅外小產品等健康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及線上線下銷售。2020年以來,融捷健康已發布了多個出售資產公告,相繼籌劃轉讓福瑞斯100%股權、愛瑪康35%股權以及瑞宇健身100%股權,其中福瑞斯100%股權、愛瑪康35%股權的轉讓事項已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在上述出售資產事項中,轉讓瑞宇健身100%股權構成了重大資產出售。

根據融捷健康今年6月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擬將全資子公司瑞宇健身100%股權以現金方式轉讓給陳偉,轉讓對價為3500萬元。據了解,瑞宇健身系融捷健康2016年收購而來,瑞宇健身2016-2018年度實現淨利潤合計6051.54萬元,業績承諾完成率為103.14%,但在2019年公司出現虧損,當年實現淨利潤約為-3482.16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2016年的購買價格,此次出售價格頗低,尚不足購買時的兩成。而該情況當時也遭到了深交所的關注,曾兩度發函追問。

根據融捷健康今年10月16日最新披露的進展公告顯示,公司已收到股權轉讓款1800萬元。

實際上,融捷健康的「瘦身」計劃並非始於2020年,在2019年公司就相繼出售了孫公司樂馨健康的控制權,轉讓了全資子公司德國Saunalux公司100%股權,讓出了樂金君澤的控制權。在融捷健康持續「瘦身」的背後也反映了呂向陽「減輕負擔、輕裝前行」的經營理念。

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剝離一些虧損公司股權,能夠減輕負擔,減少經營風險。一些無效資產剝離後,如何在主業上發力,使公司實現盈利也是上市公司應該思考的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董亮馬換換

相關焦點

  • 融捷健康轉型告敗虧7.82億 呂向陽推瘦身計劃止損解壓
    上市之後,經營業績連連滑坡,2015年開始,公司實施了系列併購,包括按摩椅、文化傳媒、幹細胞等眾多領域,試圖構築大健康產業版圖,公司也因此更名為樂金健康。然而,接連併購轉型後,公司仍未走出經營困境。去年,公司創始人、實控人金道明家族通過協議轉讓及表決權委託方式將公司控股權轉讓給融捷集團,後者為同為安徽蕪湖的老鄉呂向陽控制。
  • 樂金健康三次轉型營收淨利雙降 呂向陽2.86億接盤半年浮虧過億
    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一年賣出4.5億元按摩椅的樂金健康(300247.SZ)三次轉型後的走向仍不明朗。做桑拿設備起家的樂金健康2011年躋身創業板。上市之後,經營業績接連滑坡,2015年,公司將主營業務定位於大健康產業,並實施了系列併購,包括按摩椅、文化傳媒、幹細胞等眾多領域。不過,接二連三併購推進的產業轉型成效不明顯。
  • 神秘中植系國王謝直琨:為何資本運作風格突變?
    A股市場從來不缺少傳奇,德隆系、復星系、明天系以及去年作風彪悍的大大小小壽險系「你方唱罷我登場」,投資風格和獲利策略不盡相同,而中植系應該是其中最隱秘而激進的一個。此前中植系潛藏在十餘家公司的資本運作中,卻不曾謀求控股權。在今年資本市場冷淡、往日舉牌兇猛的資本偃旗息鼓之時,中植系卻連續舉牌增持,甚至開始向大股東進擊,讓市場琢磨不透。
  • 「專賺女人錢」的暴利行業卻沒資本玩的溜,業績下滑股價10天卻翻番
    截至發稿前公司股價已一度超過18元,距起漲點股價已翻番。三季度業績承壓,加碼醫美行業10月29日晚間,朗姿股份發布2020年三季報,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歸屬淨利潤雙降,其中報告期內歸屬淨利潤降逾六成。
  • 物流公司半年業績大反差:誰是老大?誰是黑馬?
    8月30日晚,隨著韻達半年報出爐,頭部物流企業的半年業績已悉數亮相。上半年,幾大物流企業業績喜憂參半,反差明顯。以順豐為首的一部分企業疫情期間沒有斷檔,上半年一馬當先。通達系的價格戰負面效應成為掣肘。順豐上半年用業績再次證明了其行業「老大」的地位。
  • 安徽上市公司綜合業績排名出爐:海螺領跑 盛運環保墊底
    海螺水泥領跑 江淮汽車等公司墊底為確保排名有效性,本次《報告》篩選出了97家安徽省上市公司對2018年業績進行排名。根據此次發布的藍皮書顯示,2018年安徽上市公司綜合業績排名前十位為海螺水泥、古井貢酒、口子窖、金禾實業、淮北礦業、歐普康視、設計總院、志邦家居、中公教育、開潤股份。相較於2017年,中公教育、淮北礦業、設計總院後來者居上,新入榜單。安納達、國機通用、三七互娛跌出榜單,且盈利下滑現象比較嚴重。
  • 擬讓渡恆天海龍控股權 恆天集團資本騰挪術
    6日,恆天海龍(000677)披露,恆天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方式,協議轉讓所持公司不超過2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23.15%)。由此,公司的控股股東將發生變更。但本次協議轉讓股份事項須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准後方能實施。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恆天海龍於去年12月12日起開始停牌,目前仍繼續停牌。
  • 顧地科技爭奪戰:解碼新渝富系資本帝國
    在此前11月的在一次股權轉讓中,顧地科技控股股東廣東顧地因未將所持股份遭司法凍結及時告知公司等多次信披不規範,而受到深交所公開譴責處分。此次股權轉讓,讓受讓方重慶湧瑞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和自然人邢建亞背後的新渝富系開始浮出水面。
  • 仁東集團牽手中植系重整小黃狗 「富二代」霍東資金何來
    家族生意已陷債務泥潭內蒙古前首富霍慶華家族的慶華集團近年來陷入困局,但霍家二代霍東卻在資本市場日益活躍。現年33歲的霍東以「仁東集團」為平臺,頻頻出手參與不良資產重組。他首次在資本市場亮相是2018年初參與重組「德御系」債務,入主了上市公司仁東控股(002647.SZ)。
  • 資本推手「青鳥系」財技隱現
    「青鳥系」或助推新股東借殼步伐又一次,青鳥華光在退市風險警示陰影下成功「逃脫」,重組康欣新材獲批。在A股市場,青鳥華光被業內人士看做是一隻屢屢涉及黑天鵝事件的「不死鳥」。長江商報記者查閱青鳥華光歷年年報發現,自2004年以來,其造血功能持續弱化,公司一直陷入「一年盈利、兩年虧損」的惡性循環。
  • 申通入股菜鳥旗下的溪鳥物流;德邦4.8億成立10家產業園公司;圓通旗下自動化公司註冊資本猛增至3.5億等
    公告還提到,本次對外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有利於支撐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有利於擴大公 司業務布局,符合公司戰略發展需要,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本次設立全資子公司的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不會對公司經營狀況和財 務產生不利影響,也不存在損害公司和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 中科金財:2019年公司業績虧損主要系天津中科商譽減值的影響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中科金財(002657)提問, 1.近幾年來,公司股價跌跌不休,減持接二連三,分紅寥若星辰,公司又是如何維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
  • 入股10%後 「快手一哥」辛巴與起步股份成立新零售公司 註冊資本...
    原標題:入股10%後,「快手一哥」辛巴與起步股份成立新零售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9月25日,浙江辛起新零售有限公司成立
  • 投資積木、品鈦由最高浮盈173%到浮虧 熙金資本旗下私募股權基金...
    官網資料顯示,「熙金資本(ZhongCapital)是立足於中國,活躍於國內外創新領域投資的、領先的股權直接投資力量。」熙金控股集團旗下基金品牌包括:熙金資本、中科熙金、上實熙金、銀泰資本。  熙金資本的創始人郭佳,也是熙金生長一期的基金管理人法人。
  • 天工國際(00826)旗下天工工具獲15億元投資國有資本及地方政府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等投資方中,可謂是「臥虎藏龍」,國有資本及地方政府資金齊聚。智通財經App發現,此次股權認購事項的投資者方佳泰、啟鷺、啟辰均屬中金系投資公司,合計持有天工工具4.88%的股權,其中擁有天工工具1.77%股權的佳泰,其最大的股東是全國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持有佳泰33.2%的股份。
  • 【盤點】業績滑坡、資本理性,留學行業的2018年「危機四伏」?
    【盤點】業績滑坡、資本理性,留學行業的2018年「危機四伏」?儘管線上教育普遍被資本看好,但在現金流較好的線下留學行業中,資本需求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大,以留學前服務和線下語培為主的中小機構尚有一些餘地。此外,線下留學機構地域分布較強,目前全國性壟斷企業尚處於空白,即便是資本寒冬,後起新秀們仍看好這塊市場,因此會出現「一大批不為資本所動的「小而美」的機構依然樂得自家一畝三分地」,且數量不少。
  • 「項目公司」進場,兩公司接盤方背景起底
    值得注意的是,天寧物流的主營業務與其實控人周俊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幾乎重合,且兩家公司的註冊地址均位於常州市天寧區虹陽路2號。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調查發現,吳俊旗下最重要的品牌為「車聯天下」,主要涉及兩家重要公司——車聯天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車聯天下物流集團」)及其全資母公司車聯天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車聯天下」)。
  • 產品線齊全業績亮眼,國泰基金以專業專注回饋投資者...
    「三十而立」的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怎樣的路程?上市公司發展經歷了何種變化?疫後經濟復甦中,各家金融機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而立之年再出發,中國上市公司如何繼續發展壯大?為了探尋答案並鼓勵、表彰優秀者,《投資時報》社聯合標點財經研究院重磅推出「乘風破浪——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型專題,書寫各大上市公司、金融機構一路成長的故事及未來的精彩,並對優秀者頒發「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特別貢獻獎」「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創新發展獎」等公司及個人獎項。
  • 團貸網爆雷牽連小黃狗,「派生系」百億資本大戲臨近落幕
    公開資料顯示,盧氏兄弟創業於改革開放早期,生產萬和牌家用燃氣熱水器,積攢下深厚的資本實力。2000年左右,萬和集團涉足精密製造行業,在萬和集團旗下形成以家用電氣製造的萬和電氣(002543,股吧)和鋁合金壓鑄業務的鴻特精密雙主業公司。   2011年1月28日,萬和電氣(002543.SZ)上市。
  • 捷成股份:關於調整參股公司宏禧聚信股權轉讓方業績承諾補償方式的...
    二、原業績承諾及補償方式約定1、宏禧聚信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宏禧聚信股權轉讓方保證,宏禧聚信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8,000萬元,宏禧聚信2017年至2019年的淨利潤增長率平均每年不低於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