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據東北網報導,近年來哈爾濱狂犬疫苗的使用量大大增加,主城區的疫苗存量幾乎告罄。從今年年初至今,已有接近七萬人注射狂犬疫苗,其中多數都是被狗咬傷。狗患進一步升級,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文明養犬沒有得到重視。
疫苗打沒了
近日,不少哈爾濱市民反映,被動物咬傷後打狂犬疫苗太難了。有的人找疫苗跑遍了整個哈爾濱市,最終在周邊城市才成功接種;有的人周轉幾個城區最終花高價才接種上,有的只能跑到外地去接種。
這麼大一個哈爾濱狂犬疫苗都去哪了?據哈市疾控中心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哈市共有14094人進行狂犬疫苗接種。從2020年截至目前,哈市狂犬疫苗使用量已經超過六萬支,接近七萬支,主因是被狗咬傷。而這些狗主人都有一個特點——遛狗不栓繩。
東北省衛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哈爾濱狂犬疫苗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即短期內供需大體平衡,但剩餘不多,並不能保證時時刻刻都供應充足。
據哈爾濱市公安局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哈爾濱市飼養寵物犬數量在10萬隻以上。哈市目前飼養寵物犬數據沒有準確數字,但是據市民反映,最近幾年身邊飼養寵物犬的人越來越多,預估飼養寵物犬的數據已大大超出10萬隻。有專家預測未來人們對疫苗的需求將逐步提高,因為狗的數量實在太多,而能夠文明養狗人卻很少。
管狗先要管好養狗人
有關負責人表示,緩解犬苗緊張供需關係,一方面靠加大供應,呼籲企業加大生產保證市場供應。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也要在全社會倡導科學文明飼養寵物,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識,加強犬只管理,減少人與動物互動時被傷機率。"市民朋友們要遵循有關飼養規定,共同營造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樂居環境。"
哈爾濱早在1996年就曾公布過《哈爾濱市限制養犬規定》,2012年起《哈爾濱市養犬管理條例》也正式施行,但由狗而起的糾紛還是日漸增多。2017年,哈市警方曾進行過為期一個月的清理,當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城區半年狂犬疫苗使用量不足5000人份。
今年8月初,狗患再次升級,主城區社區醫院狂犬疫苗相繼告罄,市民紛紛到周邊外縣打狂犬疫苗。業內人士這樣分析:縣區養寵物狗的人少,狂犬疫苗主要消耗量在市區,隨著養狗的人增多,寵物市場、寵物醫院、寵物殯葬等從業人員的增多,被狗咬傷的人也在劇增。
對此警方明確表示,市民必須按規定給狗辦"身份證",這樣才能杜絕飼養大型犬、烈性犬以及一戶飼養多犬的違法行為;此外,涉及到幹擾他人正常生活、非法進入公共場所、攜乘公共汽車、違規進入公共綠地、外出不佩戴犬繩、不隨身牽引、隨意棄養等問題,可以隨時舉報;整治狗患的原則是"管狗先要管好養狗人"。
養狗不栓繩,等於狗遛人
哈爾濱的狗患問題其實只是一個縮影,國內能夠真正落實文明養犬的又有多少?狗作為人們在高壓環境下排除壓力消遣寂寞的重要夥伴,養狗並不存在什麼問題,但是養好狗卻常常被人忽略,主要體現在文明養狗,不少人還沒有意識到遛狗時拴繩戴口套的重要性。遛狗不拴繩等於狗遛人,拋開拴繩子的問題,很多大城市是明令禁止飼養烈性犬的,即使在農村地區,也要看管好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不少城市都有較為完善的犬類管理條例,可還是存在不文明養犬的行為,也造成不少悲劇,
遛狗不拴繩屢見不鮮。
2019年,廣東省一六旬老太被一直沒拴繩的泰迪驚嚇倒地,摔成9級傷殘,狗主人賠償20萬;同年,湖北一女子不拴繩遛三條狗,將另一名狗主人咬傷多處;2020年。江蘇一6歲男童被沒拴繩的狗咬傷......
遛狗不拴繩過於常見,不乏這幾個原因:
一、一些狗主人認為自家的狗狗乖巧可愛不可能傷人,可他們又不是狗,怎會完全理解狗的想法,狗狗始終是動物,性情很大程度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二、在一些狗主人看來,在大城市養狗就是讓狗受罪,上班時將狗狗關在家裡、籠子裡一點自由空間都沒有,所以在遛狗的時候不拴繩讓狗狗自由放肆。
三、城市的養犬管理法案落實可能不夠到位,對養狗戶的宣傳不夠深入,使得這些狗主人的安全意識淡薄。
為了他人安全請拴繩
為了他人安全請拴繩。遛狗不拴繩,養狗不關門,這樣的人家可能並不適合養狗,在他們看來自己家的狗是安全無害的,是可愛嬌小的,所以就放鬆警惕不加以約束管教,對自己不負責,對狗也不負責。為了他人的安全,請遵守養狗條例,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也為狗狗負責,戴好嘴套拴好鏈子,做一名文明的狗主人。養狗要拴繩,傷人要擔責,如果你愛它,請牢牢看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