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準備出門啦!」2歲的思思開心地背著小書包到門口,準備穿鞋子出門。
媽媽打開思思的小書包看看她裡面裝了什麼,本以為是一些小零食什麼,結果竟然是一些沒用的貼紙和芭比娃娃,還有她和媽媽的合照。媽媽看了,啼笑皆非。
其實,讓孩子從小就擁有自己的小書包,有助於孩子提高孩子的動手整理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孩子會思考,今天出門,應該帶哪些東西出去呢?包裡的哪些東西應該拿出來。慢慢地,孩子做事就會變得更有條理。
別小看這個小書包,它還能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
第一、通過小書包了解孩子的個性。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把最喜歡的東西單獨放置,以免破損;有的孩子則喜歡把所有東西一股腦地倒進去,要找時又一股腦地倒出來;有的孩子喜歡分門別類地按順序一樣樣放好,閉著眼睛都能找到想要找的東西。這些細微的差別,都體現出不同孩子的不同個性。
所以,在給孩子購置小書包時,要以孩子的意見為主,看看孩子喜歡哪一類型的包包,是只有一個空間的還是多個獨立空間的?同時,要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思想的變化而更換包包,可不能一用到底。孩子如果從小就有整理小書包的習慣,將來上學後孩子的書包也會整整齊齊。
第二、從小書包裡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長。
就像成年人背包一樣,有的人包裡裝了很多零碎的東西,有的人包裡簡單化。小班的小朋友,包裡裝的多是自己特別寶貝的東西,可能是玩具、媽媽的照片、還有可能是一張破得不能再破的紙張,而中大班的小朋友書包裡裝的就是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東西。
所以,家長在幫助孩子一起收拾書包時,不要強制性要求孩子該放什麼、不該放什麼進包包,這應當由孩子說的算。
第三、以小見大。
引導孩子整理書包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家長以這件小事為開始,讓孩子逐漸學會整理更大範圍的地方,比如,書桌、玩具屋、衣櫃等等。引導孩子邊動手收拾、邊動腦該如何歸類放置。這可比什麼邏輯思維課程都來得有趣多了。
當然,我們要牢記,既然這個包包是孩子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使用權都應該留給孩子,也許寶寶會把裡面的東西弄亂、弄髒、弄丟,但家長都要儘量做到不幹涉,要以商量的態度和孩子一起討論,決定要放什麼進包裡,怎麼歸置。千萬不能全部都由父母做主,否則就發揮不了小書包的「大用途」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