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飛》封面上一隻胖乎乎的小企鵝,讓我想到安徒生童話《醜小鴨》。
企鵝和醜小鴨,客觀來說,都不能飛。
但安徒生的醜小鴨能飛,關鍵點不是它受盡嘲笑,依然努力飛翔,而是因為醜小鴨並非真的「醜小鴨」,它天生是一隻比24K純金還純的天鵝呀!
天鵝當然能飛!
那麼,一隻胖乎乎的小企鵝,面對「不能飛」的客觀事實,它是如何學會飛的呢?
《我能飛》講述了一隻小企鵝如何學會飛的故事。繪本作者是新銳插畫師郭飛飛,畢業於劍橋藝術學院,就讀童書插畫專業。該繪本入圍了2019年克勞斯佛蘭科獎。
克勞斯佛蘭科獎是為了向安徒生出版創始人——克勞斯佛蘭科致敬,該獎項頒發給最有前途的兒童圖畫書、繪畫新人。
優秀的繪本能從多角度解讀,《我能飛》可以從兒童成長型思維、勵志向等解讀,但如果把《我能飛》當成「雞湯小故事」,就太埋沒啦。
我挺喜歡這本繪本,陪我家娃一遍遍親子共讀,分享幾個我感觸比較深以及我特別喜歡的地方。
一、平靜溫和的教養方式
小企鵝學會飛,離不開企鵝爸爸平靜溫和的教養方式。
在小企鵝學飛的過程中,企鵝爸爸問小企鵝,你在做什麼?企鵝寶寶說,它想飛。
企鵝爸爸沒有潑冷水打擊孩子,也沒有劈頭蓋臉地教訓一番,更沒有講道理擺事實,「人家海鷗才能飛,看你這熊樣,還能飛?」他平靜溫和地引導孩子:「我們不會飛,我們遊泳。」
當爸媽說「不能」的時候,孩子自然是不服氣的。
小企鵝氣鼓鼓的,不能飛?我也有翅膀呀,偏要飛。它要試試看,結果它絆倒了,噗通一聲掉進海裡。
這時候,企鵝爸爸趕來,救起小企鵝。企鵝爸爸讓孩子去嘗試、探索、甚至冒險,當孩子出了問題,遇到危險,第一時間趕來為孩子保駕護航,給予孩子適時的幫助。
小企鵝問爸爸,「遊泳就像是在飛,是吧?爸爸?」「是啊。幾乎是一回事,我的孩子。」
小企鵝學飛的全過程,爸爸始終採取平靜溫和的教養方式。當孩子提出一個想法,爸爸沒有否定打擊孩子,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當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摔跤、摔痛,爸爸也默默地平靜地讓孩子自己去冒險。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捨不得孩子摔跤、冒險,6個大人把孩子當「小公主」「小皇帝」「小祖宗」一樣地「供」起來,「含在口裡怕化了」。然而,真正地對孩子好,就是要讓孩子去經歷,去體驗,去摔打。
小企鵝掉進大海裡,當孩子遇到真正的危險,企鵝爸爸第一時間趕來幫助孩子。小企鵝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飛翔:「遊泳就像是在飛」,爸爸溫和地給予肯定。
企鵝爸爸,好暖呀!愛了愛了!
日本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如果父母都像企鵝爸爸一樣,持有平靜溫和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去嘗試、體驗,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並成長,適時的退出與及時的幫助,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愛,那麼,也就不可怕了。
二、探尋夢想,但不死磕
《我能飛》是一個關於探尋夢想的故事,這個故事動人的地方還在於,關於夢想的定義,很靈活,不死磕,不走極端。
就如同小企鵝本身雖有翅膀,但事實上,客觀的局限始終存在,無論它如何練習,如何努力,它也不可能像海鷗那樣飛翔。
探尋夢想的過程中,小企鵝通過實踐,認識到遊泳也像飛一樣。
不管是爸媽,還是孩子,每個人都有自身客觀的局限,比如高矮胖瘦,比如天生麗質與相貌平平,比如出生的局限等等,然而,就像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樣,飛翔的姿態有365種,甚至更多。
海鷗的飛是一種,企鵝遊泳像飛,獵豹嗖嗖嗖地奔跑也像飛。
每個人都能飛,以他自己的方式來飛。
三、又動感又靜謐,親子互動極強
克勞斯佛蘭科獎評委評價《我能飛》:「這是一本漂亮的書,畫面充滿動感。」
神奇的是,畫面充滿動感,但整體畫風給人靜謐之感,動感和靜謐結合得特別好,這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地方。
靜謐主要表現在作者配色上,《我能飛》配色集中在藍、黑、白三色。憨態可掬的企鵝黑白色,南極的冰山,海洋、天空由深深淺淺的藍,黑構成。
童書繪本配色大多鮮豔醒目,這本以藍色為主的靜謐繪本,會給寶寶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另外,靜謐的背景色,更加突出了小企鵝動感的形態。
《我能飛》的動感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在小企鵝學飛的動作和動詞的選用。
小企鵝學飛的動作:兩隻小翅膀扇扇、向左飛、向右飛、向前飛、向後飛、轉個圈飛、蹦起來飛、向空中跳起來飛、躺在地上飛……
動詞的選用:扇呀扇、揮著翅膀、走了起來、一搖一搖、一擺一擺、空中一跳、砸、向下衝、摔倒、滑啊滑、絆倒、往下掉、栽進海裡、躍出海面……
這本繪本的互動性極強,我和娃一邊讀繪本,一邊表演小企鵝呆萌可愛、學飛的各種動作,很好玩,娃非常喜歡。
最後
《我能飛》這本繪本適合1-6歲的寶寶。小寶寶可以跟隨胖乎乎的小企鵝學飛,親子互動做遊戲;大一點的寶寶可以鼓勵他們像小企鵝一樣,勇於嘗試、探索、冒險,去體驗去經歷,自我成長;父母從企鵝爸爸身上,也能學到育兒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