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眼科專家:
色彩的「讀取」有個人的差異
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眼科張忠紅副主任醫師表示,這張圖造成的差異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原因也只能從視覺成像的原理上去推理。首先要明確的是,光線的不同,色彩飽和度的不同,都會對色彩的認知造成影響,在排除這些影響之外,同一個顯示器上的同一張圖片看成不同的顏色,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的眼睛感知光和顏色,主要是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在起作用,視錐細胞的個頭比較大,視杆細胞的個頭比較小。它們都位於黃斑區。」張忠紅副主任醫師解釋,在兩種細胞接受到光線和顏色的信息後,視色素會進行不同的組合,呈現不同的顏色在視網膜上成像。這些「化學反應」會最終形成電位的變化,這種「電活動」由神經系統傳遞到腦部,然後由大腦來形成「心理顏色」——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顏色。
「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的比例不一樣、功能有高低,我們最初『看』到的顏色就會有差異,之後大腦讀取的過程也會產生差異。」張忠紅副主任醫師表示,大部分情況下大部分人群看到的色彩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差別不大,而當色彩並不那麼飽和處在臨界點上時,「讀取」顏色出現完全不同的兩派也是有可能的。
對於網上的結論:「白金派」夜視能力會比較差,張忠紅副主任醫師表示,這點推論並不能成立。「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兩種視覺細胞的工作原理。」張忠紅副主任醫師詳細解釋,視錐細胞主要在光線比較強的時候工作,同時具有感知光線和辨別色彩的能力,而視杆細胞主要在光線暗的時候工作,只能感知光線,不能辨別色彩。因此如果這條裙子現實中是藍黑相間的顏色的話,那麼講「藍黑派」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功能要好一些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反過來的一個結論「白金派」夜視能力差就沒道理了。因為在暗處工作的是不能辨別色彩的視杆細胞,辨別色彩失誤只能推論到視錐細胞,與視杆細胞無關,所以「藍黑」和「白金」之爭無法和夜視能力掛上鉤。
中學物理老師:
強光照射可能「改」了裙子的本色
視覺專家如此說,那麼與顏色密切相關的物理怎麼來解釋呢?南京外國語學校的一位物理老師告訴記者,拍攝這張裙子時,可能已經受到了光的影響,所以在照片中的呈現,已經不是裙子的本色了。
「我們生活中會有這樣的感受,掛在商場裡的衣服拿到家中後,會覺得變了一個顏色,甚至射燈下的衣服和櫃檯裡拿出來的同一件衣服,顏色上也有差異,這就是光線對顏色的影響。」光線有可能讓黑色混成金色、藍色混成黑色嗎?這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我們看到的裙子的黑色,未必是真正的純黑色,比如可能添了一點黃色,在光線較暗或者正常時,黑色還是黑色,但在商場偏暖色的強射燈照射下,黑色衣料反射光線中黃色光的比例就增加了,這樣黃色就被辨認出來。「現實中金色並不是一個單獨的色彩,而是閃耀的土黃色,這可能是部分網友從圖中認出了金色的原因。」
問題來了
國米藍黑球衣為何沒人會看錯
屏蔽此推廣內容 昨天,球迷圈裡也炸開了鍋,很多球迷就表示,義大利球隊國際米蘭的球衣就是標準的藍黑色,幾乎沒有網友會看錯?專家說,藍黑相間並不是一種特別難以區分的顏色,裙子的圖出現錯覺主要還可能在於這張圖的特殊性——裙子處在特殊的光照條件下,因此讓色彩處在了大腦判斷的「臨界點」上。當大腦試圖從圖中推斷出環境光,來校正這種色差時,不同人的判斷走上了「歧途」。而如果藍黑色衣服處在自然光條件下或是正常光線下時,讀取顏色就是輕而易舉的了。
都別鬧了
現在公布答案:裙子是藍黑色的!
最後照片的拍攝者——21歲的歌手凱特琳·麥克尼爾現身說明,現實中裙子確實是藍黑色的。不過,即便如此也沒能終止這場爭論。
為何一條裙子會有這麼多人關注
昨天在微博上,相關微博已經有了上萬條評論,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刷屏,為什麼一條裙子有這麼多網友關注?其實,這是契合了新媒體時代網友的兩大特質。
一個是「求知慾」。網絡世界無奇不有,每個新奇的話題,背後有什麼玄機?都是網友們急切想了解的,而各路大蝦、專家的介入也讓求證的過程更加白熱化。
一是「抱團感」。一個陣營的網友往往會運用各種手段,證明本方的正確性,這個過程中,科技手段,演繹手段,甚至是語言攻訐等都會上陣。
評論:這件裙子引發的爭論 重點是啥?
在這場網際網路大戰中,無數的人的參與進來,很快就造就了2015年網際網路的一個現象級網絡事件,和所有的網絡熱門話題一樣,各種衍生創作開始出現,夫妻爭吵、情侶分手、基友反目的戲碼不斷上演,連一些主流媒體和娛樂明星也對此進行大肆報導和評論,風頭甚至蓋過了裙子事件的本身。
這件裙子引發的爭論,重點不在於人們對於裙子不同顏色的認同,而是在不認同顏色的基礎上的意識的對立,由於都無法說服對方,但是又認為自己的觀點的主觀正確性,便求助於更強大的網絡群體,殊不知卻引起了更大的意識對立。人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並沒有因為參與人數的增加而使得自己的疑惑得到解決,反而因為人數的持續增長,固化了自己的認識,刺激了自己原本的困惑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從裙子顏色的爭論演變到其他領域的對立。
二者就是這種意識的不可調和,我們通過感覺來認識外部事物,視覺同樣也是認識世界的途徑之一,不同的人對外界的感性認識不同,所以對世界的認識結果也不相同,白金和藍黑就是差異人群的差異認識。國外大多數人支持這件衣服是白金色的,但是根據醫生對此進行試驗,結論是原色是藍黑,之所以會有爭議,把藍黑看成是白金一些是視力問題,一些是心理問題,在心理學中,這類人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心理暗示,從而影響自己的判斷。
在這場網絡事件裡,結局會是什麼呢?藍黑和白金吵得不可開交,最後藍黑和白金達成了共識,一致認為裙子很醜,放下隔閡又愉快地玩耍了,這就是「義結金藍」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