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黃河北岸的鳥越來越多,種類也不少,最可愛的天鵝也來了

2021-01-10 齊魯壹點

我是愛攝影的背包客,讓我們一起透過鏡頭看世界!

老舍的一篇文章《濟南的冬天》,讓許多人認識了濟南,於是濟南就成了老舍筆下的樣子,那是一個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的老城;如果是雪後的濟南,則是安靜的點點樹木和房屋的水墨畫。對於那些沒有到過濟南的人來說,濟南雖然比曾經的北平多了點溫度,但是冬日的濟南依然是北方蕭索的樣子,除了那一池泉水,全無生機。

在老舍先生文章後接近一個世紀的濟南,再想去找先生筆下的濟南,或許還能找到一點點昔日的蹤跡,但現在的濟南和曾經的濟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安靜的濟南、睡著的濟南是再也找不到了。

濟南的冬天變得熱鬧起來,街頭的流光溢彩和車水馬龍,日漸增長的城市的高度,讓我們快要無所適從;這些還不是全部,連曾經在冬日最應該冷寂的溼地或者河畔,也變得不再安分,這不,曾經除了麻雀和冰冷的寒冰什麼也沒有的黃河岸邊,突然飛來了一大群各種各樣的鳥,不斷的翻飛著,嬉戲著,讓城市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曾經的黃河宛若一條玉帶,緩緩地纏繞著濟南,它離濟南很近,近到和濟南只隔一個大堤;它離濟南又很遠,遠到很少有人跨過黃河,甚至於南岸的大堤上都少有人行走,更不用說北岸了。冬天的黃河更是清冷,因為降水的減少,這時的黃河變得窄了,和大地一樣顏色的黃河泛著冬日冷冷的波光,空寂的可怕,而它北岸邊的溼地湖泊則是厚厚的一層冰,沒有一點溫度。

現在的濟南黃河已經不再是界限,它變成了城中河,再過黃河,雖然有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橋,但是往往也要堵的緩緩的排隊通行。在2019和2020這個交互的冬天,除了車流人流,而黃河岸邊的這群鳥,則讓濟南這個冬天變得更加的熱鬧和生動。

這個位置是黃河北岸的龍湖溼地附近,也就是現在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駐地周邊。如果這樣大家還不知道是哪兒?那麼如果我說從濼口浮橋過黃河,然後轉向左側的大堤,大約幾百米遠,在大堤上就可以看到首尾相連的一大片水域,這兒大約是南範村附近。

這兒位於曾經濟南的齊煙九點之一的鵲山西側,也是被大畫家趙孟的一幅《鵲華秋色圖》所描繪的景色區域內,這兒因為曾經黃河的可怕,屬於濟南的一道壩和二道壩至今的緩衝區域,人煙稀少,尤其到了冬季更是蕭瑟。而現在再來此處,黃河大堤的 路也乾淨順暢了,曾經狹窄顛簸的榮蘭線也變得寬了,尤其是路的兩邊現在正在綠化著,原來的亂糟糟的蘆葦變成了整齊劃一的花園,估計到了春天這兒會成為濟南又一個開放的花園了,萬一也有可能成為網紅打卡地呢。

我是順著現在的龍湖慢慢地轉悠的,陽光的下蘆葦在風中搖曳,而空中不時的有大片的鳥群飛過,只是我的鏡頭太短(80-400),無法看清是什麼鳥,但是群鳥卻還是可以拍到的。

正在感嘆濟南的環境和生態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而突然讓我最為驚喜的是,在沉砂池段(為黃河水閘出水後的一段湖泊)卻被憨憨的大白鵝驚住了,停車駐足走進正在中間橋上觀賞鳥的人群,原來是不是大白鵝,而是從西伯利亞飛來的美麗的大天鵝。

沉砂池分為被一座橋分為了東西兩段,周邊或許為了保護水源還是保護鳥兒,都被鐵絲網圍上了,天鵝在橋的兩側,或許是躲著從橋上不斷過往的車輛和行人,距離橋很遠,好在用長焦鏡頭還能看到,能拍下幾張照片。

湖不算大,但是鳥兒卻很多,除了天鵝,野鴨、白鶴、灰鶴等至少六七種之多,這些鳥兒都自覺地找一處區域小憩,或許因為冬季,大多懶得飛,偶爾。限於時間和距離拍下的鳥兒只能勉強夠看吧,空中飛的、那些特別小的,只能湊合著給大家看看了。

天鵝真的很懶,幾個小時,大多數都不動,估計只能早上才能看到它們飛了,我大體數了一下,估計最少有60隻,都躲在一處溫暖的地方,憨憨的漂浮在水面上睡覺,偶爾幾隻或稍稍遊動一下,活動一下身軀,這偶爾的轉變,也讓安靜的水面變得不一樣,一會兒可能又回到剛剛的地方,繼續睡。這天鵝懶的咋和豬一樣呢!

白鷺和野鴨也很少飛,都在安靜的和冬眠的似的。空中時不時的會有大片的鳥兒飛過,密密麻麻地,變幻著形狀和隊列,讓我們這些看鳥的人,不時地發出驚嘆。而我拍到的鳥兒,因為這看鳥的人和不時地停下的行人,也多了更多的趣味,也讓這曾經安靜的黃河北岸,在這個冬天變得更有趣味和生機。

當我趁著夕陽,轉回的時候,突然發現2020年第一天的落日充滿了夢幻的色彩,紅彤彤的鴨蛋黃落在了黃河大橋之上,酷似「二0二0」或者被串起來的雙黃蛋,在2020的元旦富有更為濃鬱的寓意,一併附圖在此,作為本文的結尾,來祝福黃河岸邊的濟南好事連連,也祝福咱們中國紅紅火火,越來越好!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遊遍濟南# 成群「鳥中熊貓」震旦鴉鵲在濟南落戶
    近些天,濟南的攝影愛好者紛紛去黃河北龍湖溼地拍天鵝,無意間發現了成群的震旦鴉鵲飛來飛去,很是驚喜。震旦鴉鵲是我國特有的珍惜鳥種,被稱為「鳥中熊貓」,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為全球性瀕危鳥類。山東濟南近年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
  • 濟南的首批越冬客人來了……這幾處地方秒變「天鵝湖」!
    隨著冬天的腳步悄悄靠近,濟南已經迎來了今年首批在這裡過冬的天鵝,,夜晚時分,倘若你看到一隻久久站立的天鵝,那麼它一定是在為友人們「放哨」。鵲山水庫位於天橋區黃河北岸,這裡有壯觀的愜意和安寧天鵝最接近人類的便是
  • 中國夢·黃河情|與天鵝共舞!黃河三角洲鳥類馴養師與受傷天鵝的十三載情誼
    皮膚黝黑的李建蹲下身子,撫摸著籠裡一隻雪白的天鵝。這隻天鵝似乎聽懂了他的話,一邊高亢地叫著,一邊用頭不斷蹭李建的手。李建,是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的一位鳥類馴養師,這隻名叫「小雪」的天鵝便是李建救下收養的鳥類之一。
  • 「鳥中熊貓」震旦鴉雀現身濟南,攝影愛好者稱有30多隻,絕美高清圖來了
    近日,攝影愛好者再次在濟南黃河北一處沉沙池附近拍攝到震旦鴉雀,稱其數量有30多隻。為何該種鳥類會一度引發市民網友關注?目前,震旦鴉雀生存狀況又如何?「14日早上7點多,我來沉沙池想拍攝白天鵝,沒想到在北邊的一片蘆葦蕩裡拍攝到了極為少見的鳥類震旦鴉雀,也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王智謀有著多年拍攝鳥類的經驗,熟知不少鳥類的特性。
  • 黃河溼地上的「天鵝爸爸」
    於是村民們取來蛇皮袋,挖個洞,讓天鵝探出頭,高如意抱起白天鵝一路趕回救治。兩次救助白天鵝的經歷高如意至今難以忘懷。正是這兩次救助,讓他意識到了一個動物保護救助工作者應該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他為溼地保護給政府建言獻策,為使母親河畔不再浸染血腥而宣傳法治,為受傷的天鵝包紮,為生病的天鵝餵藥打針……2015年1月,三門峽溼地出現H5N1禽流感疫情,管理處迅速成立天鵝禽流感防控突擊隊。高如意和突擊隊的8名同志一個多月沒有回過家,冒著被感染的危險,一直奮鬥在第一線。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沿著青龍湖、蒼龍湖全面巡查。
  • 磴口黃河溼地迎來大批天鵝和大雁
    近日,隨著天氣轉暖,大批候鳥陸續遷徙到臨河黃河溼地。圖為天鵝在駐足休憩。巴彥淖爾日報社籤約攝影師 黃河 攝   近日,又有大批天鵝、鴻雁、豆雁、灰雁等遷徙至磴口黃河溼地。  日前,磴口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巡查中發現,磴口黃河溼地有數千隻候鳥在此棲息,主要有大天鵝、小天鵝、鴻雁、豆雁、灰雁、斑嘴鴨、赤麻鴨、綠頭鴨、赤嘴潛鴨等,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龐大,它們有的在空中展翅飛翔,有的在水中覓食,有的三三兩兩結伴嬉戲、引頸高歌,場面非常壯觀。  據了解,磴口縣擁有160多個湖泊,溼地面積達58.7萬畝。
  • 濟南黃河溼地迎來「稀客」!
    11月12日,在濟南黃河溼地拍到兩隻「稀客」——東方白鸛。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和愛鳥意識的增強,濟南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來濟南棲息越冬的珍稀鳥禽逐年增多。來源:濟南日報
  • 越來越多野生鳥類來豫「安家」
    鳥中「熊貓」黑鸛現身於我省黃河溼地的多個區域,以前只有幾百隻的天鵝,如今數量早已突破一萬,更有天鵝選擇在鄭州安家落戶,成為北龍湖、賈魯河上的「名片」。【事件】兩窩疣鼻天鵝「安家」鄭州成為新晉生態界「網紅」「賈魯河上有喜事兒了。
  • 三門峽重視生態保護,黃河上成了鳥的天堂,白天鵝年年來這裡越冬
    天鵝湖畔,白衣仙客舞翩躚。近年來,隨著「天鵝之城」的美名日益遠揚,冬季來三門峽看天鵝的遊人越來越多,遊覽首選地大多都是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冬日陽光灑向湖面,一群群白天鵝或嬉戲浮水,或交頸摩挲,或引吭高歌,十分愜意;岸邊遊人三三兩兩駐足觀看,不時拿出手機拍照留念。這是2020年12月25日上午,記者在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看到的動人一幕。
  • 黃河溼地:天鵝也留戀
    在呼和浩特市託克託縣黃河沿岸溼地,大批越冬的天鵝陸續飛臨,做短暫調整休養,上千隻美麗的天鵝成為這裡暮秋時節一道亮麗的風景。近年來,託克託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抓好沿黃生態保護治理,推行了河長制、湖長制,劃定了3.3公裡沿黃生態保護區,實施了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生態逐年向好,為越冬天鵝提供了良好的棲息中轉地。
  • 加速城市建設 三一起重機助力濟濼路穿黃隧道黃河濟南段項目
    黃河,猶如一條張牙舞爪的黃磷巨龍,咆哮而來,橫亙在兩岸之間。為了跨越天塹,人們在濼口修輪渡、搭浮橋,這裡一度成為最繁華的交通渡口。但歷經百年,現在的它,交通逐漸擁堵,顯然已經無法滿足黃河兩岸便捷通行的需求。
  • 新時代黃河故事怎麼講?濟南擘畫新藍圖
    近日,《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公布,為濟南講好「黃河故事」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 一年四季皆有景,黃河大堤成濟南「網紅打卡地」 隨著一條河與一座城深度融合,黃河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 觀黃河入海 賞萬鳥歸巢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擁有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被稱為「鳥的天堂」,每年在這裡越冬、繁殖、棲息的鳥類達600餘萬隻,也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全球遷徙路線中,黃河三角洲佔據兩條,一個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一個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我們處於這兩條路線的交匯處,也是交通要道。
  • 鷗鳴鷺舞黃河兩岸——寧夏營造「鳥的天堂」
    新華社銀川4月29日電(記者任瑋)牛首山下,黃河岸邊,春日的青銅峽鳥島國家溼地公園裡,各種鳥時而振翅高飛,時而低空盤旋;茂密的蘆葦叢中,不時傳出動聽的鳥鳴聲。青銅峽庫區溼地自然保護區,是寧夏境內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也是東亞-澳大利亞以及我國西部鳥類重要的遷徙路線和繁衍地。
  • 黃河溼地上的「天鵝爸爸」:篤定初心 守護到底
    於是村民們取來蛇皮袋,挖個洞,讓天鵝探出頭,高如意抱起白天鵝一路趕回救治。兩次救助白天鵝的經歷高如意至今難以忘懷。正是這兩次救助,讓他意識到了一個動物保護救助工作者應該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愛心回報:6隻天鵝寶寶誕生見證生態傳奇高如意和同事們全身心投入救助守護白天鵝的行列。
  • 走進三門峽黃河故道,不同的視角拍攝天鵝
    作者:路青攝影每年的冬天有著數不清的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至河南三門峽與山西平陸交界的黃河故道。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師隨之蜂擁而至,天鵝湖邊″全副武裝"的攝影師也自然形成了靚麗的風景線。攝影很忌諱雷同,更不能重複別人。
  • 野生遺鷗、天鵝、鶴 4000多隻鳥來東勝覓食,美到窒息
    位於東勝區泊江海子鎮境內的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其黃河補水口處,黃河水從兩個出水口不斷地流入河渠,沿著河渠流入不遠處的溼地……保護區溼地補水工程全線通水後,經過60多天的試運行,已為溼地補水約60萬立方米,隨之而來的,是十幾種、近4000隻野生鳥類到這裡棲息覓食
  • 山東從「河」說起 黃河沿岸鋪就一幅美麗生態畫卷
    孫宏瑗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濟南10月5日電 (孫婷婷 孫宏瑗)「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在聊城市位山黃河公園內的蘆葦蕩中覓食、成群結隊的天鵝在淄博高青縣天鵝湖溼地內嬉戲、東方白鸛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邊走邊啄食……黃河山東段628公裡長的河道兩岸告別「九曲黃河萬裡沙」的境況,正在鋪就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 三門峽:綠水青山終不負 黃河岸邊天鵝舞
    作為一種候鳥,白天鵝主要生活在多蘆葦的湖泊、水庫和池塘中。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三門峽的白天鵝慢慢多起來,但這裡還只是她們遷徙途中的「中轉站」。  1988年12月,200餘只白天鵝試探著飛臨三門峽水庫越冬,一直到第二年初春才飛走。到了第二年冬天,幾百隻白天鵝如約而至。  白天鵝和三門峽的緣分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