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腿象龜(學名:Chelonoidis carbonaria , 英文名:Red-footed tortoise)是來自南美洲北部的一種受歡迎的寵物龜,分布在委內瑞拉,巴拉圭,蘇利南,哥倫比亞等地的熱帶雨林中,它們是中型陸龜,一般成龜平均長度為30釐米(12英寸),亦可以達到40釐米(16英寸)。
它們有深色麵包形的背甲,四肢及頭部的顏色很鮮豔,有淺黃色及暗紅色。紅腿象龜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亞種,而來自亞馬遜流域的黃腿象龜與紅腿象龜有著密切關係。
食性:
紅腿陸龜是雜食性陸龜
食物包括水果、草、葉、花、根、芽及各式各樣的植物以及真菌,亦會吃無脊椎動物(如螞蟻、白蟻、甲蟲、蝴蝶、蝸牛和蠕蟲)、腐肉甚至狐狸糞便。(好強悍的廣食性)
▲好慘的老鼠,這個圖血腥了點
紅腿象龜亦經常被發現會進食其他動物的屍體,直到吃飽,偶爾會吃較小的動物,如蛇、齧齒動物等。糞便中亦會發現卵石和沙。
飲食習慣會根據季節而轉變。在溼潤的季節中,它們可能是大約會進食70%的水果及25%的新鮮的葉、芽和其餘為真菌和動物性食品。在乾燥的季節則會吃40%的水果,23%的花,16%的新鮮的葉,芽、真菌、苔蘚及動物性食品。
對雜食性的龜而言,如果它們不能在飲食中獲取足夠的鈣,便會尋求一直鈣含量高的食物,甚至會吃含礦物質的土壤。(這是就是傳說中的 「吃土」)
看完以上內容,是否有些咋舌?這還叫陸龜嗎?說好的吃素呢?
紅腿有亞種嗎?
生活在不同地區的群族會被分類成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學者亦會分析紅腿象龜地理分布。彼得·普裡查德公認的並有7個種類,但由馬裡奧·巴爾加斯·Rameriz等人的DNA研究,已經確定了有5個亞種。
紅腿象龜生境範圍從巴拿馬東南部、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亞那在、安第斯山脈北部、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玻利維亞西部,東至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南部範圍,並有可能在阿根廷北部。
它們的族群並不是均勻地分布在以上範圍內。例如,在巴西中部或在森林茂密的地區不經常發現紅腿象龜,自1985年以來,一般只記錄紅腿象龜在秘魯出現。精確範圍的信息是很難界定的,龐大的範圍、政治和地理的障礙,令龜只出現的範圍十分不穩定。
東北部亞種(哥倫比亞紅腿陸龜、蓋亞那紅腿陸龜、老版紅腿陸龜)
特徵:此亞種的頭部和四肢的顏色一般為橙紅色,腹甲多為淡黃色。
分布範圍:蓋亞那地盾、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和巴西北部。
西北部亞種(巴拿馬紅腿陸龜 )
特徵:類似東北部的亞種,但它的甲殼基本顏色是灰色、深褐色或咖啡色,而不是黑色。蒼白的腹甲在中央有一小塊黑斑。頭部和四肢通常是淺黃色至橙色。平均的體型稍小,通常為30-35釐米。
分布範圍:巴拿馬東南部和哥倫比亞。
北部亞種(哥倫比亞)
特徵:與東北部亞種類似,頭和四肢的顏色一般為淺黃色至淺橙色,很少個體會出現紅色,頭部和四肢往往會不同的顏色。平均體長較小,於通常為30-35釐米。
分布範圍:哥倫比亞、厄瓜多和秘魯。
南部亞種(格蘭查科紅腿陸龜、巨人型紅腿陸龜)
特徵:甲殼顏色通常是黑色至黑褐色,有時鱗甲之間會有淺灰色和白色,腹甲大部分都是對稱斑駁的圖案。體型為現時的亞種中最大。前肢的比例較大,成年雄性的腰部沒有向內凹陷,雌性的體型平均比雄性大。
分布範圍:格蘭查科平原、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北部。
東部亞種(巴西紅腿陸龜 、櫻桃紅腿陸龜)
特徵:腹甲為淺灰色或白色。體型大小比較平均,因亦在其體型未完全成長時已為其成熟期。前肢的比例較大。頭部通常呈微黃色及淡紅色,四肢則呈櫻桃紅色。
分布範圍:巴西東南部。此亞種在寵物市場中通常被稱為「櫻桃紅腿」。
很遺憾,沒能找齊各亞種的區別圖,再加上M記對紅腿陸龜的理解不是很深透,有比較懂的朋友可以留言給我,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廣泛流通於市面的哥倫比亞紅腿和櫻桃紅腿。相信大家對這倆種是比較熟悉的。
哥倫比亞紅腿
哥倫比亞紅腿陸龜的所有種,都沒有頸盾,且有單枚較寬的臀盾。成體的緣盾平滑且有「蜂腰」即我們平時說的「葫蘆腰」。每個盾片的中心都有一種淺黃色至橙紅色的色暈,周圍的顏色從灰褐色到深黑色。也有很多變種,如從灰白色到黑色。認為從甲殼的色澤紋路圖案可以看出具體的產地,不過在同窩之中也有多種變異。
▲如圖:左雌性龜 右雄性龜
腹甲扁長,向上彎曲的前後端在更好的保護著它們。喉盾有比較小,比較厚,且不長於背甲。胸盾很窄,腹盾很寬。肛盾往往接近緣盾,留給後腿和尾巴的活動範圍很狹小。甲橋很寬,平滑地融入緣盾。腹甲的顏色基本是淡黃色,往往也有對稱的深色斑塊。認為腹甲的斑紋分布作為標識也可以幫助識別一些支系。
體貌特徵
從上方看它們的頭部是三角形的,且長大於寬。上顎微曲,下顎的中央像強有力的門齒,當它閉嘴的時候是看不見的。上下顎的咬合面各有大約二十個溝槽和凸稜。鼻孔聚攏且口鼻部較高。
眼球是黑色的,不同的區型有的有白色或者黃色鞏膜環在周圍。鼓膜為橢圓形,位於眼睛的後下方,在眶下鱗並有深色皮膚遮蓋。頭部和頸部的鱗片一般小而多變,通常在兩眼之間的頭頂會有一塊很大的額鱗。皮膚上的鱗片通常在灰黑色至啞黑色之間,頸部鱗片顏色漸淡。頭部鱗片可以從淺黃色到橙色、紅色、暗紅色,甚至接近黑色。
前肢布滿重疊的較大的鱗片,顏色通常與頭部和頸部的顏色相同。它的鱗片較之同屬的其他物種要小很多。每個前肢的前端有五個會漸漸磨的只剩一點兒的爪。指出產自南部亞馬遜雨林的哥倫比亞紅腿陸龜的前肢內側的「肘部」各有一顆很大的刺鱗,這使得它們能夠用它來壓彎植物。它們有著象腿般的後肢,鱗片較小也較少,每個後肢有四個爪,由於甲殼後端部分的內括,較之其他的龜類它們後肢運動的範圍更小。它們的尾巴相當大,呈三角形,沒有端爪或者刺。
成體背甲的直線長度平均為30 釐米(12 英吋),體重為8 公斤(17.5 磅),儘管不同的類型及性別的差異很大(通常雄性大於雌性)。雄性的背甲形態特徵明顯,尤其是產自北方地區的支系,它們的緣盾會在身體的中間位置向內凹陷,形成「葫蘆腰」。雄性的腹甲會凹陷,並且它們的尾巴要比雌性長很多。腹甲後面肛盾的開口也更寬,認為大抵是為了在交配的時候讓尾巴更自由的動作。
而根據記載,體型最大的個體是圈養的,產自玻利維亞或者巴拉圭,體長60 釐米(23.5 英吋),體重28 公斤(61.7 磅),且經常發現超過40 釐米( 15.75 英吋) 的個體。
OK,把話題切換到「櫻桃紅腿」吧
櫻桃紅腿象龜又稱作侏儒紅腿象龜,目前較常見的為巴拉圭種。
成體的背甲,最大不會超過25公分,比普通的紅腿象龜小。
櫻桃紅腿在市場上也較熱門,早幾年因品種稀奇,所以價格比一般紅腿陸龜高。現隨著人工繁殖的廣泛,價格略有下降。
以外型來說,櫻桃紅腿頭部以及四肢的紅顏色,會比一般的紅腿陸龜鮮豔許多。
背甲中心盾為淡黃色,生長紋容易爆白,這是和 「哥紅」 比較明顯的一個區別
老版紅腿的腹甲是以黃色為底包覆著少許黑色,櫻桃紅腿的腹甲則是以黑色為底包覆著部份黃色。(借用了網友的博客圖)
在櫻桃紅腿的孵化中,有時候會出現黑色櫻桃個體(圖右),圖左為一般的櫻桃個體,M記突然好感慨紅腿陸龜的 「博大精深」 - -!
腹甲的區別也是相當明顯的。(圖右為黑櫻桃紅腿陸龜)
黑色櫻桃陸龜表現為四肢顏色以黑色為主,紅色斑點不明顯
背甲上沒有黃點,紅色部份也較少,整個背殼呈現黑色主調,這就是「黑櫻桃」的起名來源。
在飲食方面,普通紅腿和櫻桃紅腿都是偏雜食性,飼養環境上,都偏喜高溼環境, 溼度過低時,特別是幼龜,會顯得精神不振,食慾低下。
過低的溼度,可能會把它養成這樣子哦~當然經常食物太高蛋白也是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紅腿陸龜還是比較好養的陸龜,食性廣,性格活潑,養大了還能防老鼠( 這個是說笑的),雖然說紅腿陸龜可以適當吃點葷食,但是大家也要警惕下過量投餵肉類食物,畢竟人家怎麼說也是象龜屬,平日裡給投餵高纖維植物類食物,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