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秋節,蘇軾說,人有被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是啊,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是六道中所特有的,神仙不能理解,精怪也不能理解,今天要說的這部劇——天地傳說之魚美人,就是講了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天地傳說魚美人這部劇,改編自明代傳奇作品《魚籃記》,原本的情節裡鯉魚精是個反面角色,裝成金牡丹跟書生相好,害金牡丹生病,最後鯉魚精被降服,書生考取功名和金牡丹成親的大團圓結局。這麼看其實是個非常俗套的故事,不過就是傳統的書生與大家閨秀的西廂記般的故事,再加上聊齋志異的神怪元素。但這部劇改編得非常成功,在把鯉魚精編成為追求美好愛情捨棄天堂生活這樣之前的改編版本上又增加了一個層次。
生活在宰相府魚池的鯉魚小蓮初修成精,化成人形來到世間,蒞臨宰相府千金的閨閣,她看著千金牡丹錦衣玉食的生活,又看到牡丹與書生張子遊的愛情,覺得人世間可太美好了——人間的食物好吃,衣服華美,還有那甜如花蜜的愛情,比什麼修成神仙有意思多了,話說那神仙,不老不死永生又怎樣,享受不到愛情的甜蜜,精怪畜生也理解不了人類愛情的美好,小蓮於是一心想做人,享受做人的快樂。而小蓮的母親和蚌精這些妖怪,只想修道成仙。
純真的小蓮仿佛初入人世的懵懂少女,哪懂人間的現實與險惡,金家要把金牡丹許配給大將軍的兒子江雲飛,她看不慣金家的勢力,又羨慕著人世間美麗的愛情,又為了報恩,用種種法術撮合金牡丹和窮書生張子遊,卻不想金牡丹這時因病早逝。
小蓮只看到金牡丹的美麗,富貴的生活,和甜美的愛情,她覺得很完美,卻不懂人間的完美多半不長久。她以為牡丹死去的話張子遊這一生都會孤零零一人,她覺得人生要美好,她的恩人更不能痛苦,她要幫助牡丹和子遊,讓他們幸福。母親告訴小蓮她不懂男人,過幾天張子遊就會娶妻生子忘了牡丹,人性善忘,人世間的愛情美麗卻短暫。小蓮不信命,她要與天地相抗衡,與命運相爭,要改生死簿,於是入地府要將金牡丹帶回人間,最後金牡丹在地府中開化她,告訴她這都是命中注定的,命運充滿了無常和無奈,緣分也是早就寫好的。
小蓮對人事似懂非懂,但她還是執著地回到人間繼續化成牡丹的模樣跟張子遊相愛成親了。卻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愛上了張子遊。局外人變成了劇中人,仿佛我們看一部劇,聽一首歌,為劇中人曲中人傷心落淚,卻又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就成了劇中人,曲中事,分不清真假,虛實和彼此。
初嘗人間愛情的小蓮,更不願修道成仙了,只想在短暫的人生中品嘗愛情,小蓮的母親看到女兒如此,為了小蓮短暫的人世幸福,甚至犧牲了千年道行和生命。
而之後種種,才讓小蓮明白愛情哪有想像中的美好,她也為此嘗盡了所有的苦。
要說人間最甜,莫過於愛情,而人間最苦,也莫過於愛情。
這時的小蓮或許才明白,做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樂和容易。
牡丹跟小蓮是不同的,牡丹是封建禮教下恪守閨格的大家閨秀,她是封建父權夫權的犧牲品,註定不能擁有自己的愛情,但小蓮不同,她沒有束縛,人格自由,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卻不知道人生本是牢籠,就是沒有人類自己定下的規矩,也有命運的捉弄。但相比牡丹的懦弱謹慎,我們在小蓮勇於追求幸福,抗爭禮教束縛,抗爭命運,追求人性解放中看到了美好。
這部劇很現實,很少有人一輩子只會愛一個人,張子遊是個有責任有良心的男人,所以他也不會因為逝去的牡丹,而不接受眼前身邊一直付出和陪伴的小蓮。人世間的緣分不過是陰差陽錯,沒有絕對的至死不渝,只要對得起身邊人,就是對得起愛情。小蓮雖然歷盡苦楚,但幸運在賭贏了,張子遊最後愛上了她,但這愛情的代價太大了,犧牲了道行,犧牲了靈力,犧牲了生命,甚至母親也為此犧牲,很難說值不值得,也很難說小蓮到底有沒有戰勝了天,戰勝了命運。
結局是悲劇中的喜劇,人生也不過喜樂參半,其實怎麼選擇都是錯。小蓮最後也許明白了人世間並不好玩,並不開心,可能還不如最開始決定修仙,而不趟入這混世,但她也許並沒有後悔過。人為了愛情的那一點甜,總願意嘗遍世間所有的苦楚。人類為了追求愛情,權利,財富,長生不老都沒有錯,趨利避害是人天生的,但可貴和升華之處是能為別人的幸福或者大道犧牲自己的利益。
而人生的意義也在於為追求幸福而奮鬥努力的那些過程,但這過程應凸顯人性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在於付出和利他,而不是為一己私利犧牲他人。
以前的劇真是從劇本就很給力,有精彩的內容有深刻的內涵,寫盡了人世的悲歡離合和無常的命運,讓人黯然淚下,卻不是現在那些為了虐而虐的白水劇情。裡邊的人物也都各有故事和精彩。這劇裡的張天師一生斬妖除魔,卻不成想最後被自己的徒弟——人類所害。
妖有好壞,人也有好壞,好壞不在物種,在於心。
這部劇裡就如同這世間上,有人貪慕名利,有人貪戀長生不老,有人貪念愛情。其實萬般皆是苦皆是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