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30日,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學校附近被害身亡。根據紐約州安大谷郡警局公布的消息,死者是23歲的中國留學生袁曉鵬,在該校文理學院數學系讀大三,目前案件已被定為他殺,警方正在全力調查。
幾乎與此同時,另一起中國留學生被害案在美開庭。2014年7月24日,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紀欣然於當天凌晨在南加大校園附近遭到至少3人襲擊後死亡。這起案件日前進入庭審環節,其中一名被告對用鈍器襲擊紀欣然的行為供認不諱,「我們開著車在小區裡轉了好幾分鐘,最終選擇對紀欣然下手,因為他是中國人,中國人肯定有錢」。
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赴海外讀書,其安全問題日益引發關注。留學生究竟該如何保護自己?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在接受《青年參考》記者採訪時,不少學生表示「安全意識很重要」,「國外生活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麼亂,如必須外出最好找人同行。只要做好安全防範,掌握些法律常識,絕大多數留學生完全可以應付海外生活」。多起中國留學生被害事件在凌晨或半夜發生。如果獨自夜行,很有可能成為不法之徒的目標。
對大部分留學生來說,租房搬家是必須要經歷的事。剛到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在正式找房子前,不妨先住在當地人家裡,即我們常說的homestay,過一段時間熟悉環境後再考慮租房;或者在開學前3個月左右,通過學校網站申請學校宿舍。
不少留學生有在海外租房受騙的經歷,遇上不良房東或室友會更麻煩。防範措施其實很簡單。比如,找房時要選擇正規的中介,可以查看對方有無運營資質和規範的租房合同。與此同時,很多國家的租房市場管理嚴格,比如租房押金要交至銀行設立的第三方監管平臺,而不是直接交給中介或房東;如果你確定承租某間房屋,銀行會將押金及房租轉交給房東。
四川姑娘潘紅已在國外待了近6個年頭,她告訴《青年參考》記者,每年新生入學時,國際學生辦公室都會給學生提供專門的安全教育講座,告訴新生如何在國外加強自我保護。以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為例,校方會通過講座告訴學生加拿大基本的安保情況,強調學生如果住在校外,務必要了解周圍的鄰居,家中須常備小型滅火器和急救箱,此外應購買房屋租賃保險等。
潘紅建議,留學生最好和國際學生辦公室保持聯繫,遇到問題能及時得到幫助。另外,留學生最好做個應急通訊錄,做到緊急號碼不離身,當地警局和其他救急電話也要記牢,必要時還可以向中國使領館求助。外交部網站提示中國留學生,應牢記當地報警及急救電話,學校提供的安全服務電話及社區呼叫中心號碼也應掌握。
了解當地法律
美國《僑報》曾統計稱,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違法犯罪行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交通違規和交通事故,一類是因朋友關係處理不當引發的衝突。
很多留學生在國外讀書期間會考慮買車,但對所在國的駕駛規定不了解,造成麻煩甚至釀成慘案。美國各州法律雖然略有差異,但對醉駕及違規駕車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未滿21歲者不能飲酒也不能買酒;喝了一聽啤酒,1小時內不得駕車;吃泰諾等有催眠效果的感冒藥之後,4小時內不得駕車;酒駕如果造成死亡,在密西根州可被定為二級謀殺罪,如果事後逃逸,無論是否造成傷害,都會被認定為刑事犯罪,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甚至驅逐出境,情況嚴重者甚至終身拿不到美國綠卡。
此外,很多中國留學生剛到國外時,安全意識淡薄,不系安全帶,在一些郊區小道闖紅燈,看見「STOP」標誌不停車,稍有疏忽就可能釀成大錯。
留學生經常往返於不同的國家,對一國出入境的規定也要有所了解。許多國家不許攜帶任何種類的動植物入境和食品入境。
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個人誠信,論文抄襲甚至考試作弊等行為可能被定為刑事犯罪。去年7月,備受關注的15名中國留學生共謀作弊替考案塵埃落定,中國學生李必遠因尋找槍手為他人替考及偽造護照等行為獲刑。2013年,普渡大學中國留學生孫超然因侵入教授計算機篡改成績,被判處4年監禁。
除了掌握法律常識,了解中外法律差異也很有必要。比如,美國有專門的《反虐待動物法案》及《動物福利法案》,一旦被發現有殘害動物的行為,情節嚴重者可能被判入獄,在路易斯安那州,坐牢時間最長達到10年。
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短期交流的中國學生陳龍向《青年參考》表示,新加坡有一些法律比較「奇異」,有留學該國意向的同學最好提前了解當地法律法規。在新加坡,隨地吐痰或亂丟垃圾會被罰款100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4880元),如廁後不衝水可能受到鞭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