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水魚千姿百態,種類繁多,並且檔次較高,近幾年來可以說吸引了不少養魚愛好者紛紛飼養。但是,也有許多初學者對養殖海水觀賞魚的相關知識並不了解,造成飼養時會有許多問題和麻煩。海水觀賞魚長期生活在珊礁海域,大多顏色鮮豔,形態獨特,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收到人們的喜愛。如果想要使自己飼養的海水觀賞魚健康成長,就要掌握它的飼養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怎麼飼養海水觀賞魚。
根據家中飼養時觀賞魚的數量來選擇合適的飼養容器。飼養海水魚最常用的容器是水族箱,所以海水魚的放養密度要根據水族箱體積的大小、配套的硬體設施,以及水族箱內水質情況確定。如果水族箱的體積為100升,水溫在25℃之下,可以放養3釐米左右的海水魚10尾如果在體積100升的水族箱內,水溫長期處於30℃,飼養的尾數最好保持在5尾左右。此外在剛開始飼養海水魚時,水族箱內的整體系統還不穩定,容器內的飼養密度不宜太高。
將海水魚放在水族箱的最初幾天,它有可能會出現不吃食的現象,這可能是由於環境變化造成的,等到海水魚對周圍的環境熟悉後,就會慢慢好轉了對於投餌多少的問題,我們可以遵循餵食淡水魚的原則一少食多餐來投喂。最好每次投餌的量能在5-10分鐘內吃完,每天投餵2次即可。此外,在投餵餌料的種類上,要堅持餌料多樣化,不要只投餵一種餌料。在投餵植物性餌料的同時,還要投餵一些新鮮動物性餌料,以保證魚體顏色鮮亮。
在投餵餌料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注意觀察海水魚的攝食情況。如果看到有不攝食的魚,要找出原因,並及時處理。第二,注意觀察海水魚的攝食方式在觀察一段時間後,就能掌握不同魚種的攝食方式了,這樣就能根據魚攝食方式進行針對性地投喂。第三,觀察魚排出的糞便,從糞便的變化就能及時了解魚的健康狀況。
飼養海水魚時,定期向水族箱內加一定量的純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沒有蓋子的水族箱。水族箱沒有加蓋,其中的水就會不斷蒸發,使水體的鹽度增高,如果不及時加純水降低水的鹽度,就會導致海水魚身體的滲透壓改變,進而危及到它們的生命。所以在向水族箱內加滿水後,要及時做好水面下降的記錄工作,以便及時補充水分,降低水體的鹽度。
雖然現代水族箱的過濾系統非常強大,大大減少了換水的次數,但當水族箱內硝酸鹽積累過多時,還是會危及到海水魚的生命,這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換水。說到換水,它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我們需要綜合換水量、換水頻率、水族箱的大小海水魚的數量、過濾系統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情況以及投餵餌料的類別等因素,具體情況具體應對。一般換水的間隔時間應保持在20-30天,換水的總量在20%-25%之間。
換水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斷掉電源。為了防止水族箱內加熱器爆裂、出現漏電等損壞電器的情況在換水之前5分鐘左右,切斷照明、加熱、過濾等設備的電源,將加熱器等設備從水族箱內取出來。利用膠皮管,將水族箱底部的汙物以及沉積在珊瑚上的髒物吸出來,清除上面的有害物質。利用抽水泵將調配好的海水抽到水族箱內,並將水加到原來的位置,之後將取出的設備放回到原來的位置,接通電源,觀察所有設備運轉是否正常。
位於水族箱底部的過濾沙石積存的汙物過多,就會影響水的流動,進而影響水質,此時就需要對整個水族箱進行清理。如果是新水族箱,只需要1年清理一次即可;如果是舊水族箱,最好4-6個月清理一次。清理水族箱的要點同換水時的要點基本相同。用抽水泵將水族箱上層的水抽出來,留下底層大約7釐米的水。
利用水族箱飼養海水魚,必然會產生藻類。水族箱內的藻類不僅能降低水中硝酸鹽的濃度,還能為海水魚提供美味的餌料。然而藻類不加限制地生長,不僅會嚴重影響觀賞的效果,還會汙染水質,甚至危及海水魚的生命。為了避免這些狀況發生,要及時清除掉水族箱內過多的藻類。在清理時,可使用磁力式刮藻器,這樣就能很好地控制藻類生長,讓水族箱內的生態保持平衡了,通常可以每周清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