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成書時間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由於該部小說世界觀頗為宏大,還充斥著許多神仙鬥法的場景,也是遠播海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神鬼小說之一。
甚至還有不少朋友覺得:為何四大名著沒有《封神演義》這部作品?
然而,不少人只知《封神演義》精彩,卻不清楚該作品作者到底是誰。據公開資料顯示,《封神演義》的作者是明代文人許仲琳。
許仲琳出生於1560年,卒於1630年。他是江蘇南京人,生活於嘉靖時期。
然而,許仲琳只是一介書生。奇怪的是,《封神演義》中有許多道教鬥法與宗教秘聞。
那麼,一介書生的許仲琳,是從哪裡得知這些道教秘聞?亦或者說,《封神演義》並非許仲琳一人撰寫的嗎?
近些年,關於《封神演義》題材的影視作品接連搬上大銀幕。
其中有兩部以《封神演義》為題材的動畫片,皆斬獲高額票房,也讓不少朋友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封神演義》這個經典IP。
其實,《封神演義》故事並不深奧,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闡教、道教的弟子幫助周武王姬發,打敗昏庸無道的商紂王。
截教弟子選擇同流合汙,與申公豹一起和周武王姬發作對。
大家可以這麼認為,《封神演義》沒有太多內在含義,該書有許多打來打去的場景,以及著重描寫一些神仙鬥法的故事橋段。
可說句實話,自從《封神演義》問世之後,該書地位不太高。明朝末年還有清朝時期的文人,對這部小說也是嗤之以鼻。
畢竟,《封神演義》文筆較為普通,故事性和人物往往千篇一律。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歡迎,無非鴻鈞道人,與元始天尊、老子等人,聯合昊天上帝制定的封神榜,有點噱頭罷了。
回歸正題,《封神演義》其實並不像《西遊記》那樣,有著諸多寫實意義的經典名作,《封神演義》就是一本徹頭徹尾讓人娛樂的小說,所以《封神演義》是無法入選中國四大名著之列。
但瑕不掩瑜,《封神演義》雖說文筆和故事性頗為一般,但是該作品有著極其龐大宏觀架構。人物細節性格還有神仙鬥法時的場景,讓人看過以後印象深刻。
《封神演義》在孩子們中尤其受到歡迎,無外乎《封神演義》通俗易懂,哪吒、楊戩、雷震子等人相貌奇特,本領高超。
可是《封神演義》中,"封神"才是該部書精髓。
據《封神演義》第15回原文記述:"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教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
簡單來說,天帝聯合三教,希望在商周之戰中錄取365位正神。
周武王姬發攻破朝歌之後,姜子牙手握封神榜,完成了下山之前,原始天尊交代給他的任務。
那問題就來了,《封神演義》裡充斥著大量神仙鬥法,還有道教秘聞,該書作者許仲琳,又是如何知曉這些道教秘聞,和神仙鬥法的細節呢?
可能有不少同學會說了:前文筆者不是說過了嗎?《封神演義》是一本供人娛樂的書籍。那麼許仲琳撰書之時也沒想那麼太多,就是天花亂墜刻意胡吹一通。只要讓該書通體連貫,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然而筆者相反問大家:《封神演義》中有許多道家專用詞彙,而且一些法寶和符咒,也並非信口胡謅就能說出來的。
所以許仲琳編撰《封神演義》時,肯定請教了與他相熟的道士,或者是宗教人士。
甚至有不少人懷疑,許仲琳到底是不是《封神演義》的作者?
按照如今流傳的說法,日本藏有一套明代版《封神演義》,這本《封神演義》成書時間不晚於公元1640年。該書第二頁有一行字:"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
逸叟是許仲琳的號,鐘山對應南京,所以許仲琳即使不是《封神演義》作者,但他也將民間流傳的封神故事,編纂在一起。
可是這本書作者到底是誰?按照晚清至民國時期文人大家的說法,《封神演義》原作者名為李雲翔。
李雲翔乃明朝崇禎時期的才子,且一生以編書為生。
有可能是李雲翔閱讀多本神怪小說之後。一時技癢,照葫蘆畫瓢寫出《封神演義》?
現如今,有不少出版社將許仲琳和李雲翔這二人,共同作為《封神演義》的作者,並標明於書籍正面。
此外,除了李雲翔、許仲琳之外,根據《曲海總目提要》一書記載,《封神演義》的作者還有一人,名為陸長庚。
陸長庚乃是明代"內丹派"創始者,多年研讀道家典籍。
由於陸長庚是道教權威人士,因此,《封神演義》裡,才會出現這麼多讓人匪夷所思,但卻看似合理的一些道教秘聞。
總的來說,《封神演義》作者到底是誰,其實已無從考證。
畢竟明朝時期,不少私人作坊都擁有編書、撰書能力。
加之自宋朝之後,活字印刷術發展迅速,書籍已經走入尋常百姓之家。
無論是李雲翔、許仲琳、陸長庚,他們三人中的哪一位編撰的《封神演義》,都無法泯滅這部作品的經典之處。
這本小說,雖以神怪妖魔鬥法而著稱,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譬如,為何昊天上帝要錄取365位正神?他錄取這些正神的目的又何所在?
以下這本由多位歷史文學教授共同推薦的《封神演義》,其中有許多註腳,會原原本本的向大家剖析,《封神演義》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