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腫瘤醫院旁的一元廚房:200個掌勺者,200種人間疾苦

2021-01-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春雨 田汝曄

紅色的火苗舔著鍋底,三十個爐子一字排開,食物的味道從不同的鍋裡散發出來。等鍋裡的香味變得濃鬱,掌勺的人會把炒好的菜裝到飯盒裡。5分鐘左右後,這些飯菜會出現在江西省腫瘤醫院的某個病房中,飯菜傳遞出的煙火氣息,會充滿清冷的病房。

中午11點半,一元廚房內做飯的人已經到了高峰,不少患者家屬炒菜需要排隊

這是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的愛心廚房。說是廚房,不過是一字排開的露天爐子。廚房的主人是年過六旬的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他們提供爐具、水和各種調料,腫瘤醫院患者的家屬自己帶著菜來做,炒一道素菜1塊錢,一道葷菜兩塊錢。從2003年至今,這裡幾乎每天都有200人左右過來做飯。

由於腫瘤醫院接收的大多數都是癌症中晚期患者,老萬打理的「一元廚房」也被稱作「抗癌廚房」。

來一元廚房炒菜,需要自己拿著食材和油,灶具調料廚房提供

每天都有陌生的面孔過來,每天也有熟悉的面孔離去,他們或許過一陣還回來,或許再也不回來。

廚房的爐火製造著不同的味道,映照出不同的面孔。17年間,萬佐成夫妻也見證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悲歡。

以下是萬佐成的口述:

不會做飯的人,幾天就會了

來這個腫瘤醫院治病的患者,很多都是已經到了中晚期,徹底康復是不太可能了,就看能拖多久。病人一般胃口都不好,而且治病花錢多,經常捨不得把錢花在吃飯上。在這個廚房做飯比較可口,也便宜很多。

患者家屬給熊庚香(右)一元的炒菜費

不是每個人都會做飯。這些年我估計了一下,來這兒做飯的人裡,大概有40%的人一開始不會做飯,甚至從來沒有做過飯。有對80多歲的老夫妻,老婆得了癌症,老公過來照顧她。這個大哥自己買了做飯的材料,不好意思地問我能不能幫他炒個菜。兩口子結婚60多年,大哥從來沒在家裡做過一次飯。都是他老婆做好了,端到桌子上去叫他。

我說:大哥啊,你老婆伺候了你一輩子,該你伺候她啦!你就盡心盡力地伺候,還能伺候多少年呢?病人心情好了,病也能好點。做飯不難,我教你。

我就教了這個大哥兩天,到了第三天,他會了。回來跟我說,他老婆吃了他的飯,感覺好多了。老年人得癌症和年輕人不一樣。雖然老年人的身體弱,但癌細胞長得也慢,反而容易控制。後來控制得還不錯,老兩口就出院了。

不會做飯的人,男女都有,男的居多。一些男的在家裡被老婆伺候慣了,覺得男人不能做飯。現在老婆倒下了,他得伺候,角色不一樣了,之前覺得難的,學幾天也都會了。

來這裡做飯的什麼人都有,但是都不容易。得病不分年齡,有年紀大的,也有年輕的,甚至還有兩三歲的。沒有誰更慘一點,都好可憐。

有個15歲的男孩,媽媽得了癌症,爸爸在外面打工,他要來照顧他媽媽。他剛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不會切菜,也不會炒菜,我教了幾回,小孩就學會了。這麼點的小孩自己來給媽媽做飯,旁邊炒菜的人都可憐他,就一起幫他,誰家做了好飯,也都給他留一點。

有沒有好的結局?那些抗癌活了十來年的患者,算是好結局了。癌症就算是治好了,也還是特別容易復發。我經常看到一些人出院了,過幾個月,或者過幾年又回來了。他們走的時候寄存在我這兒的東西,找找還能用。反覆地治,直到錢沒了,或者人沒了。

這裡每天都會有新人,一問情況,都差不多。得癌症了,在這兒治,聽病友的介紹過來做飯。開始的時候都不太熟,不知道從哪裡買菜,或者不知道應該提前過來排隊炒菜,來的時候都排出去好長的隊了。做過幾次飯後熟悉了,就會介紹新的人過來。人就這麼一茬茬地來來回回——在這裡的每個人,都不容易。

最後的人間煙火

最開始沒想開這個「愛心廚房」。我們以前是在這邊賣早點的,這裡租金便宜點,我們每天往外批髮油條。2003年那會,早上剛收了攤子,一對夫婦帶著患病的小孩過來。孩子也就十一二歲的樣子,得了癌症,在腫瘤醫院住院。孩子媽媽就問,能不能把爐灶借給他們用,孩子想吃媽媽做的飯。

萬佐成在換蜂窩煤,一元廚房每天要用掉100多個蜂窩煤

這種請求沒法拒絕。我們跟他們說,別說是一頓飯,就是天天過來做飯也沒問題。沒過多久,腫瘤醫院附近有個地方可以炒菜的事情傳開了。一開始,每天有十幾個人借爐子炒菜,後來增加到幾十上百人,這個開支很大。常去做飯的病人家屬不好意思,找到我說要付錢,哪怕是一點煤炭、調料費,就算是自己在家做飯,也是需要花錢的。我們就定了炒一個菜收5角錢。這個價格一直到了2016年,因為煤球、各種費用都上漲,才漲到1元錢。

一元廚房一角

爐子、鍋碗瓢盆我們都提供,買的這些調料都是大品牌的,可以隨便用,但是得自己帶著油和菜。因為一桶油就要一百多,這個費用我們負擔不起。每年大約有1萬多人到這裡做飯。現在每天都要用掉100多個蜂窩煤,水費也要20多元。現在我不賣早點了,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用木柴給煤爐生火,9點前得把廚房收拾好。十點多就有病人家屬提著菜來做飯。

現在不算我們夫妻倆的人工,每個月的支出有1萬多,收入也大概有1萬多。現在政府會給我們補貼一點房租,基本能維持運營,不然也租不起這裡的房子。

我們夫妻倆做這個事情,覺得有意義,是在做好事。病人吃得好一點,心情好一點,身體就能好一點。人的身體,就像樹苗一樣,吃的東西就是在施肥,施肥多一點,長得就好一點,不施肥了,肯定長不好。

曾經有個閨女,帶著她媽媽去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看病。她媽媽熬了幾年,沒了。這個閨女有個親戚也得了癌症,就在江西腫瘤醫院治。閨女來看這個親戚,路過我這兒就哭,說要是在北京、上海帶著媽媽治病的時候也有這樣能做飯的廚房就好了,她一定天天給媽媽做飯——做最好的東西,但是她媽媽現在沒了,吃不到了。聽了這個事,我很難受。

有個50多歲的男人,治了好幾年。最後啥藥也沒用,只好出院回家等死。他們家的人來接他,他對家人說:臨走之前,我要去看看炒菜攤上的老萬夫妻倆。

家人把他抬到我這兒,他說:老哥,謝謝你的關心幫助,我現在要回家了,這是咱們最後一面了。

我的眼淚當時就下來了,他回家之後,過了4天人就沒了。經歷了這些事後,我覺得我做的這些都是有意義的。

這些人離不開我們,我們也離不開他們。

一元廚房一角

百態

在這裡,啥樣的人都有。

窮人得了癌症,如果是晚期或者年紀大了,我會直接勸他們回去,別治了。一是治不起,把孩子都拖累了;再就是治不好,自己也受罪。回家拿點中藥吃著,雖然不一定有用,但中藥便宜,至少吃著藥不讓人覺得是在等死。

錢在這裡啥都不是,多少錢都不夠花的。很多農村家庭,一輩子辛辛苦苦攢了十來萬,不夠倆月的花費。有些藥,一針就要兩萬塊錢,一個月要紮上好幾針,100萬在這裡有時只能買上十個月的命,到最後人財兩空了。

得了病,也不能不治。治,就是花錢買命;不治,就是等死。

治病最能夠看清一個人。在堅持治病這個事上,我自己總結,老夫妻比小夫妻堅持;父母比孩子堅持;媽媽比爸爸堅持;老婆比老公堅持。

在這裡堅持治病的,老夫妻比小夫妻要多。老夫妻給對方治病,是真捨不得,有些小夫妻給對方治病,是怕輿論壓力,怕對方的爸媽鬧事。

照顧得最好的還是老夫妻。之前有對70多歲的老夫妻,老婆生病了,老公在這伺候。病人嘴裡沒滋味不愛吃飯,他老公就在旁邊陪著,你不吃我也一口不吃。這種感情太難得了,很多人就是你不吃我自己還得吃呢。後來他老婆還是病死了,老頭經常來我這裡轉轉,跟我說一個人太孤單了。

一元廚房一角

因為治病,遺棄的事情也常有。之前有個男的,他老婆乳腺癌,他把女的遺棄在醫院裡了,不管了,手機關機,別人找不到他。女的來我這裡哭,大家給她出主意,因為之前電視臺採訪過我,我就讓她打電視臺熱線。電視臺一曝光,男的被找到,他又找了一個女人,開始跟人家過日子了。因為輿論壓力,男的後來回來了。實際上倆人壓根就沒離婚。

還有遺棄孩子的。兩口子離婚了,十多歲的男孩判給了爸爸,結果孩子生病。男的領著孩子在我這吃飯,吃完飯人就不見了。孩子哭,我們跟一些家屬湊錢給他,治病是治不起的,最後大家就湊了一點錢,給這個孩子當回家的路費。遺棄這種事情,在這裡太常見了。也有老婆跑了,不管生病的老公的,一般這種時候,男的就不找了,因為找回來也沒用,她也沒錢。

久病床前無孝子。癌症太折磨人了,有些小孩,開始還挺孝順,後來老人的病反反覆覆,慢慢就不想治了,不給老人好臉。上次有個老頭跟我哭,說他兒子兒媳對他不好。他得癌症5年了,小孩伺候夠了。

不過也有例外的。有個孝子,自己也50多歲了,老娘得了癌症癱在床上,因為沒有閨女,他給老娘端屎端尿,天天擦洗身子,真正的孝子,我佩服他。最近還有一個小夥子,年紀也就30出頭,是過來伺候他老丈人的,照顧得特別好,他是個真正的本分人,小姑娘找對象一定要找這種人品好的。

來我這做飯的還有一種人——自己照顧自己的人。這種人一般就是獨生子。現在年輕人太累了,沒有精力和錢全職照顧老人;當然,孩子多了其實也沒用,要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有錢,有時間,有孝心。

我這裡是這些患者短期的家,能做飯不就是家嘛!我要不幹了,這個家就沒了,我今年67歲了,不知道還能幹幾年,但是能幹一天算一天,人的命運真是說不清楚,要多做一點善事。

相關焦點

  • 江西這個廚房的人間煙火,感動了整個中國
    他們的背後,有著「抗癌廚房」的人間煙火,用17年的堅持,感動了整個中國。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一條小巷不起眼,卻人聲鼎沸。20多口炒菜鍋,30多個煤爐,排隊做飯的病患家屬,他們互不熟識,卻都在這裡吃上「家」的味道。寒來暑往十七載,經過千千萬萬人,最是人間煙火氣,等閒常撫凡人心。
  • 這間「一元抗癌廚房」,是真的良心啊!
    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  一條小巷不起眼,卻人聲鼎沸  20多口炒菜鍋,30多個煤爐  排隊做飯的病患家屬  他們互不熟識  卻都在這裡吃上「家」的味道  寒來暑往十七載  經過千千萬萬人  最是人間煙火氣  等閒常撫凡人心  這就是萬佐成、熊庚香夫婦  「一元抗癌廚房」的故事  2003年的一天  在醫院旁經營油條攤位的萬佐成和熊庚香  遇到了一對夫妻
  • 春運火車上,餐車師傅扎馬步一天超出200份盒飯
    春運火車上,餐車師傅扎馬步一天炒出200份盒飯春運回家的路上,很多人都習慣備上一桶泡麵,似乎方便麵火腿腸和滷蛋是回家路上的標配。但是還有一些乘客,他們更喜歡吃火車上的熱飯熱菜,相比起動車高鐵上用微波爐加熱的盒飯,慢慢跑的樸素火車上店都保留著一個可以炒菜的廚房。
  • 旺旺集團向江西省捐贈防災物資價值200萬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7日訊(記者 朱倩) 7月16日,臺資企業旺旺集團通過江西省臺辦及省慈善總會向深受水災之苦的江西省,捐贈旺旺乳飲產品與休閒食品等物資共10618箱,總計價值人民幣200萬元。該物資將運送到鄱陽、婺源等受災前線,供災民應急之用。
  • 江西省腫瘤醫院專家:十種情形可引起淋巴結腫大
    就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江西省腫瘤醫院的專家分析如下:  1、慢性淋巴結炎多數有明顯的感染灶,且常為局限性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及壓痛,一般直徑不超過2~3cm,抗炎治療後會縮小。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長期存在而無變化的扁平淋巴結,多無臨床意義。但無明顯原因的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標誌著全身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應予以重視,進一步檢查確定。
  • 江西一兒童被切除成人六個拳頭大小的巨大腫瘤(圖)
    江西一兒童被切除成人六個拳頭大小的巨大腫瘤(圖) 2020-04-20 21:01:38 17小時,為一名8歲7個月的患兒分離腹腔巨大腫瘤。
  • 又一家基因檢測公司獲投千萬元 已與200+三甲醫院合作
    國內企業多參與基因檢測服務市場,應用市場中,消費型基因檢測競爭激烈,無創產前檢測發展相對成熟,腫瘤市場增長空間大。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基因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52.2%。截止至2017年中國基因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58億元,同比增長23.4%。
  • 海南一男子發抖音造謠醫院「收200元門票」,被行拘5日
    2020年12月29日,東方一男子文某龍在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看望病人時,因無核酸檢測證明被醫院安保人員依規攔下。文某龍心存不滿,在短視頻平臺造謠醫院「收200元門票」,2020年12月31日,文某龍被海口警方依法處以5日的行政拘留。
  • 江西省腫瘤醫院ICU首次開展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中國江西網訊  鄭志琴報導:10月28日,江西省腫瘤醫院ICU收治一重症腦外科患者。在頭頸二科周何強主任醫師的協助下,該科為患者成功實施了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這在全院尚屬首例。  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利用特殊設計的導引鋼絲和擴張鉗撐開氣管,再將氣管套管插入氣管內。
  • 送女朋友200元以內的七夕禮物有哪些 七夕200元禮物推薦
    送女朋友200元以內的七夕禮物有哪些 七夕200元禮物推薦時間:2018-08-17 19: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送女朋友200元以內的七夕禮物有哪些 七夕200元禮物推薦 七夕來了,當然少不了送女朋友禮物啦,不送禮物的男友可不是好男友哦,如果預算不多的話,可以來看看小編推薦的
  • 便攜小小白 佳能70-200 F4 IS促銷4399元
    【PConline廣州站 行情】佳能 EF 70-200mm F4L IS USM(小小白IS)鏡頭基本結構與EF 70-200mm f/4L IS USM大致相同,在佳能70-200mm系列鏡頭中鏡身最小且重量最輕
  • 吸金超200億, 醫院外風靡、醫院內艱難,基因檢測憑什麼?
    從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核酸檢測與CT影像之爭中略勝一籌,到年中燃石醫學、泛生子一周之內登陸美股,再到華大智造、諾輝健康拿下大額單筆融資後紛紛遞交上市申請,全年發生62起融資事件,累計超200億元,基因檢測之熱幾乎從年初燃到年末。
  • 自己過得不盡人意,卻看不得人間疾苦-致敬平凡而又偉大的你我
    02自己已經精疲力盡,卻見不得病人期望的眼神其實絕大部分的醫生在醫院裡雖然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複雜的病患關係,但是只要看到病人期望的眼神,還是會用盡全力去救治。在醫院工作了將近十年的王醫生,平時待人和善,對工作是認真嚴謹。
  • 送女朋友200元以內的七夕祝福禮物有哪些 七夕200元禮物推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送女朋友200元以內的七夕祝福禮物有哪些 七夕200元禮物推薦 七夕是古代牛郎織女想會日子,現在也算是中國的情人節吧!那麼送女朋友200元以內的七夕禮物有哪些?下面來看看小編為你羅列的七夕200元禮物推薦吧!
  • 未經歷人間疾苦,嘆什麼人間不值得
    諸多不順,從而感嘆人間不值得,但是倘若讓你去體驗一下什麼叫真實的人間疾苦,怕是會嫉妒自己現在有多麼幸福吧。 前兩天有機會重溫了,餘華先生的《活著》一書,每次看到有慶為了省鞋子,脫掉鞋子在雪地跑著上學那段,眼淚就會不自主的流下來,不是情節有多感人,而是那樣的艱苦條件現在也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正在經歷
  • 《胡鬧廚房:自助餐》公布,200多個廚房任你挑選
    開發商Ghost Town Games今天宣布將在PS5/Xbox Series X平臺推出《胡鬧廚房:自助餐(Overcooked! All You Can Eat)》,本作會在2020年發售,具體發售日期暫未公布。
  • 200元贖救野生狗獾
    幸虧楊先生開車路過此地,以200元的價格將狗獾買下,才使狗獾得以逃過一劫。昨日上午,經過多方聯繫,狗獾被送到了上海動物園。於是他勸那名男子放棄捕殺的念頭,但是此人反應冷漠,楊先生摸摸自己的口袋,只剩下了200元,於是他動腦筋想把這個動物救下:「野生動物吃了也要犯法的,200元,你把這個動物賣給我怎麼樣?」那名男子遲疑了一會兒,最後還是同意了。  楊先生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他發現這個動物與書中介紹的獾熊特徵有幾分相似,但是並不完全相同,這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 北京世紀壇醫院腹膜腫瘤科主任李雁:醫者仁心
    上圖 近兩年半內,李雁(左一)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完成的腹膜癌手術超過350例。 李華林攝下圖 在業內,李雁(右一)被認為是我國腹膜癌診療領域的領路人。     15年前,當時還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工作的李雁博士,發現了腹膜癌這一國內醫學空白。直覺告訴他,展開相關研究將對癌症病人大有裨益。李雁開始翻閱大量國外文獻,無意中為國內腹膜癌研究打開了一扇窗。  這扇窗,讓李雁率先透視到國際腹膜癌領域前沿,也讓全球同行的視線轉向了中國。「2020年,國際腹膜癌大會確定在北京舉辦。」
  • 每月200元用於養貓的花費夠嗎?
    每月200元用於養貓的花費夠嗎?一隻貓200多錢一個月啊,你不買特別貴的貓用品真的夠了,首先,小貓本身吃的就少,而且貓糧一袋20斤,400多可以吃100多天,一天才幾塊錢,貓砂我們這邊批發好的13,貓砂盆50,雞肉的話比貓糧便宜,餵肉就少吃貓糧其實,價錢比吃貓糧還便宜。200塊錢一個月,其實還能給寵物做個修毛什麼的,養貓真的不貴,只要不得病,肯定夠。
  • 那些喜歡喝200元一斤大紅袍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如今,要喝到一點像樣的大紅袍,可能一泡就要200元。品質過得去的大紅袍,價格不會太低。200元一斤的大紅袍,品質極高,只能成為一代茶人的黃粱美夢。人是善變的,茶也是。聽他算完,買一斤大紅袍,居然不滿200元,只要199。這一元錢省下來,還可以買一根棒棒糖。真是勵志。可是,這一斤200元的大紅袍,真的靠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