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島合戰是九州劫裡極具對抗與謀略的多人即時玩法之一,以沙盤對抗、團隊積分勝利為核心,其中衍生的各種戰略戰術是對歷史上著名的「川中島合戰」的還原與致敬。
歷史上的川中島合戰,發生於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武田信玄攻佔了信濃國大部分領土,威脅到越後國的安危,越後大名上杉謙信正式對武田信玄宣戰。雙方主要的交戰地點位於北信濃的川中島地區,因此得名「川中島合戰」。九州劫的川中島合戰玩法便是需要玩家組隊加入上杉或者武田一方,在限定時間內對峙攻防、步步為營,最終以佔領神殿、善光寺等建築評定勝利。
在有限時間的果斷決策、掌握地形、心算速度、部隊克制研究都是在川中島玩法中贏得勝利的關鍵因素。多場對戰下來衍生了一些對戰竅門或者戰術,如「啄木鳥戰法」、暗度陳倉等,這些戰法在真實歷史戰役中也是有跡可循的。啄木鳥戰法是武田信玄的軍師山本堪助受啄木鳥捕蟲所觸發的靈感而提出的,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秋,武田信玄親率大軍往川中島設伏,他早已派出別動隊偷襲上杉軍,只待上杉謙信逃往八幡原,便發軍前後夾擊一舉殲敵,啄木鳥也是這樣想的。然而上杉謙信卻看破了啄木鳥戰法,提早率兵下了山,並留下一千甘粕近江隊斷後。武田本隊正在等待別動隊的消息,可等來的卻是上杉軍的主力,好一招「暗度陳倉」、直搗黃龍,不愧是越後軍神上杉謙信。
川中島合戰玩法,除了戰術,同樣講究攻勢的運用。其中有一種打法,講究攻與防的平衡,在保證我方攻勢不減的情況下,不斷蠶食敵方優勢,穩中求勝。就像上杉謙信看破啄木鳥戰術後直攻武田本陣而擺的車懸之陣,以謙信的旗本為核心,其餘各隊呈放射狀擺開,像風車的翼一樣轉動,輪流攻擊敵軍。此陣威力足以令敵軍陷入了苦戰。運用好車懸之陣,可以一定時間內保證己方優勢,為我方指揮爭取一定的決策時間,但車懸之陣也是有克制之法的。
上杉軍留下斷後的一千兵馬雖然頑強的將武田別動隊死死拖住,但是最終還是遺憾不敵,被別動隊突破而出。隨著別動隊的參戰,戰況被扭轉了過來,車懸之陣被破後,武田軍猛烈反攻,迫使上杉軍往川中島北部撤退。別動隊在於快,十分擅長佯攻襲擾、快速支援等,在「川中島合戰」玩法中充分利用騎兵隊的佯攻與快速奔襲,可以確保不失戰機,甚至可以反敗為勝。
據傳說,川中島合戰中上杉謙信曾單騎突入武田本陣,揮武士刀砍向武田信玄,信玄倉促之間,舉手中的團扇抵擋,團扇一觸即潰,信玄因此受傷。無論傳說是否屬實,此戰中上杉軍與武田軍都展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雙方的傷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諸多大將紛紛討死,然而這種情況下,雙方的軍隊都沒有奔潰,實在是慘烈異常。毋庸置疑,過硬的軍事素養同樣是《九州劫》川中島合戰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