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綜合各方面情況考量,無論是印度、日本還是在經濟文化上表現良好的德國,都不大可能在現階段加入常任理事國,然而被提醒入常困難後,德國代表又開始找茬了。在談論伊核問題時突然將已經定性的康明凱案又翻了出來,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不恰當且不負責任的言論。中國當然也不會慣著,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在視頻會議中直言德國代表霍伊斯根是在濫用安理會平臺對正常工作進行毒化,更重要的是,這與事實完全不符。
據了解,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核問題進行討論的視頻會議上,德國代表霍伊斯根莫名其妙的將康明凱案扯了出來,並且稱康明凱在中國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從法律上講,康明凱有違反中國法律的重大嫌疑,依法辦案本身並不存在問題,而且霍伊斯根此時將康明凱案扯了出來,這卻與伊核問題並沒有任何聯繫,完全是不負責任的惡意指責。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伊核問題都應該是目前全球局勢中最為關鍵的重點之一,而不是一個存在重大違法行為的犯罪事件。
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清楚西方部分國家和政客對於中國的態度,但在討論伊核問題這種相對嚴肅的國際事件時卻還將政治觀點帶入到討論中,不得不說,毀氣氛的霍伊斯根簡直就是找茬上癮了。但中國當然也不會慣著,我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不僅對霍伊斯根的發言表示了批駁,同時還一改往常略顯客套的外交辭令,真心的希望沒有霍伊斯根大使存在的聯合國安理會能在明年更好的履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
很顯然,就目前全球局勢來看,各國政客對於中國的批判性發言能夠很大程度上獲得支持。儘管這並不能對國際局勢的安全和穩定帶來怎麼樣的好處,但至少對於政客而言,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而中國措辭嚴厲,甚至毫不客套的對其表示了反對和批駁,顯然表達了某種信號,那就是作為未來全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國家之一,中國既有責任盡好自己的義務,同時也要更加直接的表達對不友好行為的批判。
對於德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從經濟和文化實力上其實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影響力能夠滿足加入常任理事國的要求,但實際上除了少數國家外,全球在西方影響下能夠堅持公正平等的處理國際事件的國家並不多。從霍伊斯根的發言就能看出來,德國的政治顯然還沒有到能夠全面觀察和平衡國際關係的時候,那就更不要指望一些帶有政治立場的其他國家了。所以,雖然常任理事國的位置正在朝著擴大的方向發展,但還需要時間以及環境。
對於中國來說,作為常任理事國之一,通過自身影響力的增強來平衡西方,改變他們默認拉幫結派以政治傾向為主導,構建小圈子的觀念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向來支持多邊主義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在目前的國際大環境中,尤其只有這樣才可能發展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國際組織和秩序。
入常困難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是整個國際政治環境所帶來的,中國是要做的,也只能是盡力改變或者說是影響國際關係,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來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得到發展。當西方能夠正視這種發展的大趨勢時,他們或許才能認識到什麼一樣的秩序才真正有利於文明的進步,現在做好自己,不慣著那些習慣找茬的人就是中國唯一能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