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貓」一詞源自網絡上的一篇文章,意思是喜愛貓,達到了上癮的程度,比起中貓毒的形容,更能體現出愉悅與快感,所以用「吸貓」來形容喜愛貓,更加貼切。隨後又衍生出了「雲吸貓」。
貓這種動物,渾身都充滿了吸引人的地方,沒有接觸過的人,感覺不到它的吸引,當接觸後,就不自覺的會關注,並且喜歡上。
沒有貓的時候,會在能蹭貓的場所蹭貓,貓咖、寵物店,甚至有貓的便利店,只要看到,就會兩眼冒光,上手擼一下。
為什麼貓的魅力這麼大?能讓我們那麼容易就上癮?
從有記載的資料算起,貓和人類相處大約有六千年了,始於中東的古埃及,考古專家吳汝乍據龍山文化發現的貓骨骼,表面我國和貓交集的歷史大約有四千年,史學家考證《禮記》中,貓的普及在三國~北魏這個時期,大約1700年。
貓並沒有被人類完全馴化,人和貓是合作關係,貓幫助人類捕捉老鼠。
作為生活夥伴,貓,一直和人類和諧共處。
明亮「水汪汪」的大眼睛、大腦門、小鼻子;柔軟的身體;撫摸起來溫暖順滑的毛髮;肉肉的小爪……這些特點都非常的像人類的幼童。
不僅是貓,很多有著幼童特徵的小動物,具有「憐幼觸發特質」的特性,很容易激起人類對「幼童」的保護撫養行為,引發人類分泌多巴胺傳遞快樂、幸福的感覺。
這也是我們一直認為,貓能給人類減壓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起人類的幼童,貓能在生活上獨立照顧自己,愛乾淨、可以自己進食、自己玩耍、自己睡覺,可愛又省精力。
並且,幼童外貌和行為,並不會隨著貓年齡的增加而減少。
《2019年寵物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國寵物貓為4412萬隻,比2018年增長8.6%,增加的原因有哪些呢?
《2019年第一季度單身人群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單身人口約2.4億,孤獨,需要陪伴,讓很多單身人士選擇養寵物。
貓這種動物,自帶萌態,需要精力不多,還附帶減壓效果,所以成為很多單身人士的首選。
生活水平剛夠溫飽線的時候,養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捉老鼠。當生活水平提高後,人們更重視精神上的追求和滿足。
養貓,不再是為了抓老鼠,而是單純的陪伴,並且為了陪伴的貓生活的能更加舒適,狀態能更好,對貓的食物、生活用品、娛樂都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越來越多的人養寵物,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體現。
雲吸貓,是在喜愛貓的人吸貓基礎上的另外一種吸貓方式,通過網絡媒體,來滿足吸貓需求。吸的不是可以觸摸到的貓,而是有關貓的圖片、文字、視頻。
不僅沒有貓,但喜愛貓的人,會通過網絡來吸貓,有貓的人,也會通過網絡來吸貓,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家的貓吸不夠,還想吸吸別人家的貓。
通過網絡,也一樣可以滿足吸貓的需求。
雲吸貓和吸貓相比,品種範圍廣,不受時間及貓咪心情影響,又可不必負擔養貓的精力和金錢,特別適合那些暫時沒有條件養貓的愛貓者。
愛貓的人,不在意貓的品種,只要是貓就喜歡,能瞄一眼就瞄一眼,能摸一下就摸一下。
因為愛貓,見不得別的貓受罪,看到了需要幫助的貓,就一定會幫助,不允許別人說貓的壞話。
平日裡沉默寡言,談到貓,滔滔不絕;手機內存不夠是常態,貓一個姿勢要拍好幾張照片,生怕錯過貓可愛的瞬間;貓粑粑也不嫌臭了,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討論;被貓氣到,安慰自己,它還是個孩子,還是自己堅持養的……這樣的例子太多,寫不完。
貓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地方,抵抗不住貓的魅力,累的時候吸一口;心情不好的時候吸一口;開心的時候還要吸一口。
睡覺前吸一口,醒來吸一口,恨不得24小時都可以吸貓,這種情況怎麼戒?所以,戒貓有難度,吸貓需謹慎,一旦吸上,就很難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