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為什麼清軍疲於奔命,跨洋遠徵的英軍卻以逸待勞?

2021-01-11 寶蓋加木

在鴉片戰爭中,清軍的失利不僅僅是因為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的落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處於本土作戰的清軍在整個中國大地往往是疲於奔命,而跨洋遠徵的英軍卻是以逸待勞。

在鴉片戰爭前期,清軍號稱擁有80萬的軍隊,其中八旗兵力20萬,綠營兵60萬;而那時英國的兵力要小得多,其中正規軍約14萬,負責內衛的國民軍約6萬,總兵力約20萬。並且中英兩國遠隔萬裡,英國不可能投入全部兵力來中國作戰,其實直到鴉片戰爭末期,英國投入的總兵力也才約2萬餘人。可為什麼80萬的清軍面對2萬的英軍打得如此狼狽不堪呢?

一、清軍的配置

清軍當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兩大系統。八旗就是當年揮師入關的滿人軍隊,綠營指的是在清朝統治過程中,逐漸發展的以漢人為主的軍隊。其中八旗軍隊有10萬駐紮在京師,還有10萬駐紮在全國各地,分別為:1、保衛清朝龍興之地,也就是我國東北地區;2、保衛邊疆西北地區,尤其是清朝康乾三朝,數次在西北用兵,才將西北的局勢穩住,因此西北駐軍維護那裡的穩定實乃重中之重;3、監視北方蒙古各部;4、分布於全國漢人地區,用於監視漢人異動。

而近60萬人的綠營軍隊,大多部署於各行省,以營為單位。在我們現代的部隊編制中,一個營大概200-300人,但是在清朝,一個軍營裡的人數根據駐守地區是否重要以及難易程度往往兩百至數千人不等。而且清朝的軍隊不像我們以師、旅、團等成建制的駐紮在一處,而是以數名、數十名不等分布在駐防的各地。比如吳淞營除了200名士兵駐紮在吳淞炮臺外,其餘800名士兵則分布在縣城及周邊35處的崗哨;湖南某營,額定的兵員數為4107人,但是這些兵勇駐守的碉卡關哨臺約七百六十多個。從這可以看出,清軍當時駐軍的分散程度。

至於原因,這是因為在清朝中後期,清朝周邊已無強大和固定的對手,能顛覆清朝的因素在內而不在外。因此此時清軍的基本職責主要是防民,而不是禦敵。清軍那時主要的任務其實是維持社會治安、保持政治秩序,類似今日警察之職責。歸根到底,清朝是異族統治,監視各地的民眾,以防造反,一直都是清朝各皇帝非常重視的。而且對於地方上如果存在強大的軍事勢力一般都是專制的王朝所忌憚的,對於一隻兵力強於本族武裝(八旗)的漢族軍隊(綠營),清廷那必須是更加防備。因此綠營兵的分散不僅僅是軍事上的需要,更是政治上的需要。

所以,清軍軍隊的分布以及以維穩為重的任務就決定了其首先不可能全數集中作戰,然後由於清朝疆域廣大,束縛在各地的清軍無法快速集結,形成不了強大的戰鬥力。

二、兵力調配

並且戰爭的到來並不能取消各地守軍平時的任務,相反,局勢的緊張使得統治者更深程度的重視監視民眾,以防他們乘機生事。因此在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朝沒法取消原先的哨卡編制,只能從各個哨卡營地裡抽調兵力集結。

臨海省份派兵支援海邊戰爭爆發的區域,內陸的派兵又來支援臨海省份的空缺。這些臨時湊足的部隊,士兵將官都相互不熟悉,平時作戰習慣和陣法都沒操練,實際戰鬥力又能達到多少呢?

據上圖可得知,清軍在戰爭時期,用兵最高達到10萬,而興師動眾的英國遠徵軍才2萬人,清朝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但是清軍在制海權的旁落使得這一優勢逆轉,反而清軍像是勞師遠徵,英軍是以逸待勞。

開戰初期,因為英國軍隊的船堅炮利,使得清軍一開始就放棄了制海權,希望等著英軍上岸,來懷念下當年清軍八旗鐵騎的榮光。但是這一選擇,使得英國擁有了選擇展開戰役的一切條件。

因為對於清軍來說,在廈門遇到的英軍和在定海遇到的英軍其實都是同一批人,但是清軍卻得在這2個地方都得派兵去防禦。因為英國擁有制海權的優勢,可以自由地選擇在哪開戰、什麼時候開戰。中國海岸線幾千裡都是清軍的防禦線,清軍在不清楚英軍作戰意圖和方針的情況下,只得處處設防,並且由於那時候調兵的速度緩慢,這就使得清軍疲以奔命,兵力沒法充分的集中,看似參戰人數多,其實往往處於人數的劣勢。

另外在調兵速度的,那個時候都是步行馬鞍,加上沿途的軍備物資糧草的需求,大家可想而知清朝軍隊的調動速度。

下面是2個調兵的例子:

而那時英國在經歷工業革命後,運用蒸汽機配置輪船大大加快了英軍調兵的速度。1841年,英國全權代表從孟買到澳門僅需25天;1840年6月,英軍從廣州出發,攻陷定海、兵臨天津,只用了35天;1841年8月,英軍從香港出發,連克廈門、定海、鎮海、寧波,只用了53天。

軍事上一直強調兵貴神速,而清軍如此的調兵速度使得清軍基本喪失了本土作戰的優勢,下面可以看2個更加直觀的例子:

1、1841年,道光帝調四川建昌、松潘兩鎮精兵2000名,前往浙江。該部隊歷經4000餘裡,直到1842年2月,該部隊才到達前線。3月10日參加攻打寧波的戰役,而此時英軍早在1840年10月就已攻佔寧波,在此已休整半年有餘。

2、1841年4月,道光帝調廣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6月29日,該部隊先頭部隊共計550人到達,後450名尚在途中。而此時英軍已放棄寧波,駛進長江江面,進逼內陸區域。清軍連忙將此部隊派往江蘇,但是直到戰爭結束,該部隊都一直忙於奔走,未參加任何戰鬥。

綜合來看,清朝軍隊的部署編制使得清軍無法集中兵力,但制海權的喪失使得戰爭的主動權完全落入敵手。因此,加強近海防禦,建設海洋強國,直到現在都是我國孜孜追求的。在此由衷希望祖國繁榮昌盛,早日有更多的艦艇駛向藍海。

相關焦點

  • 鴉片戰爭:為何道光下了血本調兵遣將,清軍還是一敗再敗?
    在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歷史教科書裡,鴉片戰爭都是中國近代史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話題,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被英國人的大炮轟開了國門,從此開始了百餘年的近代屈辱史。從一百八十年後的今天來看鴉片戰爭這場對中國來說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我們會發現這場戰爭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是如此的讓人難以理解:中國為什麼會輸?
  • 大沽口戰役是清軍唯一勝仗:1857年1月13日第2次鴉片戰爭廣州淪陷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二十三期】(軍事系列第448講)第二次大沽口戰役是唯一勝仗:1857年12月28日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同第一次鴉片戰爭相比,第二次至少還打贏了一戰,就是第二次大沽口之戰。1858年5月20日,第一次大沽口之戰爆發。
  •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殉國的將軍
    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不平等條約接踵而來,喪權辱國。值此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有人貪生怕死,但有更多的人振臂而起。面對殘暴而強大的侵略者,他們從容赴死、前僕後繼,給予敵人迎頭痛擊,用熱血與生命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民族魂之歌。
  • 鴉片戰爭的起源是什麼原因?歷史書上看不懂的鴉片戰爭看這裡!
    《時代周刊》稱之為鴉片戰爭第一槍。其實這頂多只是一場局部的武裝衝突,稱不上任何戰爭。 5.鴉片戰爭始末 衝突結束之後,無論正常貿易仰或鴉片走私,在整個過程中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區別僅在規模縮小了許多。銷毀鴉片的一個「副產品」就是鴉片價格飈升,鋌而走險的大有人在。
  • 舟山這裡曾是定海保衛戰總指揮所,見證了鴉片戰爭中抵抗最激烈的一仗
    東嶽宮上面是海拔四五十米高的山頂,圍牆裡面一塊是部隊的,據說裡面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定海總兵葛雲飛修建的周一百三十丈震遠城(關山炮臺)。據《舟山市志》載:「震遠城遺址,在定海區南道頭東嶽山上。>鴉片戰爭是英國政府發動的侵華戰爭,定海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之一。
  • ...知識備考: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過程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過程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整個過程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一)第一次鴉片戰爭,標誌是《南京條約》的籤訂;(二)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籤訂;(三)甲午戰爭,《馬關條約》的籤訂;(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籤訂。每一個階段都進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進程。本文詳細闡述第一個階段。晚清的中國是一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的封建大國。
  • 鴉片戰爭荒誕一幕:清朝靠抽籤算卦出兵,結果被打得慘敗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是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與迅速崛起的資本主義之間的一場碰撞。由於清朝長期閉關鎖國,盲目塞聽,已經落後於時代,在鴉片戰爭期間,清朝從皇帝到將軍鬧出了不少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在戰爭中,清朝主將居然靠抽籤算卦來決定決定出兵,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改變火炮的燧髮結構,鴉片戰爭清軍曾吃大虧,它讓火炮更精準高效
    在鴉片戰爭時,英國海軍的後膛裝大炮基本採用燧髮結構射擊,與之對陣的清軍大炮不僅許多都是年代久遠的舊裝備,新鑄造的大炮也是老式結構,兩者有著明顯的代差,這樣的炮戰能贏才是奇怪了。
  • 甲午中日海戰,清軍兵力是日軍的2倍之多,傷亡率呢?
    這場戰爭中,雙方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相差懸殊,但卻各有優勢。日軍的軍艦比較先進,清軍則是兵力豐沛,是日軍的2倍之多,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的傷亡率又是幾比幾呢?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割地賠款,打破了他們天朝大國的自我想像。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李鴻章等人發動了洋務運動,大量購買西方武器,學習西方技術。這讓清朝海軍實力一躍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七。
  • 首推價值79英鎊PT-03跑鞋:英軍大腳插足商戰(圖)
    NEWS.SOHU.COM  2004年09月17日15:56  來源:羊城晚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 李自成首席軍師被俘虜,清軍問他是誰,他說完4個字,馬上就被放
    號稱「闖王」的李自成在明末農民起義中有些許成就,不僅推翻了大明政權,更是建立了以他為首的大順政權,年號永昌。當然,李自成能坐上君王的位子,他自己的能力是一方面,另外,他手下也有賢才能人,就像這一位——宋獻策,名如其人,他專門給李自成獻上計謀,是李自成的首席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