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月球「挖土」咯!「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2020-12-02 騰訊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一看就懂!真人劇場版嫦五任務全過程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從地球出發到月面採樣再到返回地球,動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好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小劇場」上演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近月制動、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等等,全過程一看就懂。▼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如果任務取得成功,有望創造我國航天史上的5個「首次」。

多種方式的月面自動採樣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與封裝

五院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它隨身攜帶的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將科學分工、精密配合,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方式,採集約2公斤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

據五院專家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採樣裝置為全新研製,技術新、難度大,需要考慮飛行任務以及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電源、熱控等條件約束;採樣期間面臨月面高溫的工作環境;採樣任務時序緊張、機構動作多、不確定因素多。因而採樣封裝是此次任務的核心環節之一。

月面起飛全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

完成月面工作後,嫦娥五號就要踏上歸途。從月球回家可不容易,第一步能否邁好至關重要,這要突破我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月面起飛上升

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是一個高難度科目。

眾所周知,運載火箭在地球起飛有一套完備的發射系統,點火起飛位置經過精確測算,飛行軌道也是一遍遍計算好的。

而月面起飛就不一樣了,沒有一馬平川的發射場,更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塔架,上升器只能站在著陸器身上發射。而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平穩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的地形上,這都會增加起飛的難度。總而言之,整個起飛過程只能依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五院專家介紹,面對傾斜發射的技術難題,需要明確起飛穩定性的各項因素及其耦合的影響,依靠精確的定姿能力完成空中對準以實現精確入軌,必須通過大量地面仿真和試驗對起飛上升發動機開展驗證。但月面環境的特殊性,低重力、高真空等環境模擬使得地面驗證較為困難。

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五院科研團隊成功開展了各項試驗驗證,建立了一整套環環相扣的系統保證任務,護送嫦娥五號離開月球。

人類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後,將飛到月球軌道上。但要它憑藉一己之力將月球樣品送回地球,卻非力所能及。它需要在月球軌道上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樣品交給返回器,讓其完成接下來的旅程。

上世紀70年代,蘇聯成功實施了三次無人月球採樣任務,先後利用月球16號、20號、24號探測器,一共從月球取回300多克樣品。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蘇聯採用探測器從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的方案。探測器需要攜帶大量燃料,而攜帶樣品的能力極為有限。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經熟練掌握了近地軌道交會對接技術,但是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不僅在我國尚屬首次,而且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這給五院科研團隊帶來了極大挑戰。

據了解,嫦娥五號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採用停靠抓捕式交會對接方式,且無衛星導航信號支持,對接和樣品轉移過程自主性要求很高。這需要在考慮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姿軌控、電源、熱控等各種約束條件下完成交會對接飛行方案設計。

同時,月球交會對接過程中,地面測控支持能力受限,受到對接機構大小的限制,對接精度的要求較高。此外,嫦娥五號對接機構中必須考慮樣品轉移裝置的設計,保證對接精度滿足樣品轉移相關要求。對接機構與樣品轉移機構一體化設計也是難點。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從上升器進入環月飛行軌道開始,一直到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完成對接與樣品轉移為止,五院設計師為嫦娥五號精心設計了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軌返組合體與對接艙分離等一系列關鍵動作,力助嫦娥五號精準完成樣品接力。

帶著月壤高速返回地球

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大氣層時,速度通常為每秒約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而嫦娥五號從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速度接近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

每秒3公裡多的速度差,帶來的力道大不相同。假如嫦娥五號衝勁過猛,一頭撞向地球,整個任務都將前功盡棄。

為此,科研人員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就像在大氣層表面打水漂一樣,讓返回器先高速進入大氣層,隨後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跳」起來,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進入大氣返回地面。

2014年,我國發射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模擬了嫦娥五號奔月、繞月、返回的全過程,並對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進行了成功驗證,使我國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第三個成功實施太空飛行器從月球軌道重返地面的國家。

不過,當年的試驗與如今的任務尚有細微差別。五院專家表示,嫦娥五號再入返回設計繼承了此前飛行試驗器的設計,任務再入航程也與飛行試驗器基本一致。但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重量有一定不確定性,有可能影響返回器的質量特性,這對返回器制導導航控制系統的魯棒性(控制系統在一定參數攝動下,維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除了前述四點,裴照宇還表示,我國將首次實施完整的月球樣品存儲、分析和研究全過程

效果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中國探月工程第三階段正式拉開序幕

中國的探月工程計劃,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而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即是第三階段」回「。

這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一階段「繞」: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後來又發射了」嫦娥二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第二階段」落」:發射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

第三階段」回「:發射「嫦娥五號」,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

從立項到發射,嫦娥五號任務團隊經歷了10年的艱辛奮戰,圍繞諸多關鍵核心技術和難點,充分研究繼承低軌道衛星、高軌道衛星、載人航天交會對接、地外天體無人著陸與太空飛行器返回等技術經驗,集中最強陣容攻克難關,確保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方案設計合理,各項功能性能滿足任務的要求,研製過程技術狀態和質量受控。

在接下來20多天裡,嫦娥五號能否成功完成任務如期歸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成功發射!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  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 科普丨嫦娥五號是怎麼去月亮上「挖土」的?
    時隔兩年,中國太空飛行器又重返月球。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美落月 期待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挖土」工作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選址有講究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歷經一周的旅行,嫦娥「五妹」來到了「姐姐」們曾經或正在奮鬥的地方——月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吾皇萬睡x中航八院「航天科普」漫畫上線
    蟬聯國際授權業協會LIMA等機構頒發的2018、2019「年度中國IP」。  「 』長五』送』嫦五』就位、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超3億千米…近日多則航天消息令人振奮。在不平凡的2020,從胖五、北鬥,到天問、嫦娥,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奮楫星河的腳步。」——人民日報  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
  • 到月宮上挖土-嫦娥五號背後的航天系統工程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了採集月球樣本並返回地球的任務,這標誌著中國月球探測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全面實現。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航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未見外星人:嫦娥五號拍攝的月球高清大片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表示,雙軸驅動機構就像人的肩關節、肘關節,驅動反射天線輻射器靈活地轉動,確保「小鍋」始終對準地面,向地球傳送嫦娥五號落月的遙測數據。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成功著陸在月球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展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使出渾身解數」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本,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
  • 「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它隨身攜帶的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將科學分工、精密配合,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方式,採集約2公斤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探月任務圓滿成功,採樣土壤重1731克
    經歷23天漫長等待,嫦娥五號為我們帶回了來自月球的巖石與土壤。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被認為對於研究太陽系有特殊的價值。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月表的月壤是受地外星體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的。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用這招就夠了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鄧孝慈】《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飛鶴相伴赴約廣寒
    就在剛剛,我們的「嫦娥」成功登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接下來,她就準備在月球上挖土啦!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 「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飛鶴相伴赴約廣寒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圖集 就在剛剛,我們的「嫦娥」成功登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接下來,她就準備在月球上挖土啦!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今天之後的 「嫦娥五號」將進入開掛模式,作為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探測器,「嫦娥五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年內升空 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
    嫦娥五號年內升空 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20年10月底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我們為什麼要萬裡迢迢去月亮上「挖土」?這些樣品能發揮什麼作用?今天,我們一起去探尋。不僅僅帶來月球新認識幾十年前,隨著美國、蘇聯相繼從月球獲取樣本,幾千年來人們只能仰望、猜測的月球,被拉到了科學家的顯微鏡下,其神秘面紗被層層揭開。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
    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地月往返的探索之旅,又將經歷哪些「步步驚心」的時刻?月球探測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人類認識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月壤即月球的土壤,對地球人來說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 嫦娥五號順利騰空奔月,歐洲航天局來「抱大腿」:希望與中國合作
    歐洲媒體報導說,此次"嫦娥五號"探月採集是目前為止第三個從月球帶回採集樣品的國家,如果成功了將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對此,歐洲航天局還專門在網上發文表示自己參與了此次重大探月項目。歐洲航天局為對於中國此次航天探月任務所表達積極態度,還專門描述了自己為中國航天控制中心確認軌道狀態提供協助,以能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數據傳輸中繼服務而感到榮幸。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
    ,11 月 24 日 4 時 30 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 2200 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那麼,嫦娥五號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返回地球?
  • 51Talk小學員用英文喊話世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隨著一束烈焰劃破黑夜,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冉冉升空,「長五」送「嫦五」,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實現新的突破,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探索航天文昌,靜享濱海假期,盡在淇水灣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一聲轟鳴巨響,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騰空而起,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向著月球飛去。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將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這些知識點孩子需要了解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FOLLOW US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火箭(俗稱「胖五」)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大力士胖五」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前往月球的旅程。在嫦娥五號進入預定軌道後,胖五的使命結束,接下來就是嫦娥五號探測器一展風採的時候了。「嫦五」的「挖土」之旅需要闖過重重關口,順利進入環月軌道,在這之後,它就要分家了——一部分降落到月面去「挖土」,另外一部分則繼續環繞月球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