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創新號」遊輪已經航行在太平洋之上,夜空下是5000名學員熱火朝天的比賽備戰,而夜空之上卻是浩瀚無垠的宇宙。
腳踏實地,讓你找到人生的價值,而仰望星空卻讓你時刻銘記人生的意義。
1任何優秀的背後都是無盡的掙扎
來自福州分社的許同學是一名女性企業家,在本屆遊輪上舉行的創新思維模型大賽中有不俗的表現。在優秀的背後有怎樣辛酸的故事呢?
Q:
有沒有在參賽打磨過程中的特殊故事?
A:
我們小組8個人是自發組織來參賽的,大家都非常積極。有一次我們討論到凌晨1點半,直到鄰居過來投訴,我們才散會。
其實最開始我們只有3個人參加討論,其他人都說沒時間,後來經過一次次的邀請、溝通,終於燃起了大家的參賽熱情。
Q:
在創新學院的學習,對你自己和企業有什麼改變嗎?
A:
其實我同時在研習社、創新學院和創新商學院學習。創新學院是主講思維模型的,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用,但是在深入學習和閱讀了《第二曲線》之後,我找到了切入點去運用「戰略槓桿」這個模型。在我的企業裡,我找到了四個「一」,相信未來對企業的發展一定會有更大的幫助。
Q:
你心中的混沌大學是什麼樣的?
A:
我自己做企業22年了,去過很多商學院學習過,包括十多萬的商學院課程,相比之下,我認為混沌的課程物超所值,非常有效。我最看重的是混沌大學的創新,混沌專注的也是創新。現在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我們一定要學會不斷的更新自己。
不只有許同學,還有一支來自雲南的少數民族戰隊,隊長之前參加過混沌的創新思維模型大賽,正是在大賽上結識了現在的隊員,她們回去之後選擇了創業這條路,今年又回到了賽場。用她的話說,去年是隨機組隊,感覺像是一個人在戰鬥,而今年是自由組隊,現在這些團隊成員就是正在做的創業項目的合伙人。
這次她們講述的案例完全基於現實經歷,其中融合了她們創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力求把思維模型闡述的更有說服力和應用性。
如李善友教授所說過的:「有時候,邏輯比事實更準確」。用領隊的話說,他們在做事之前都會用模型推演一遍,有時候在傳統思維中認為不能做或者做不成的事,她們反而刻意去想會不會有別的玄機,有創新的機會。
2仰望星空,從宇宙深處探索人生的意義
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李海寧,在遊輪上給各位學員帶來了哲科大課:《我們是星辰:生命物質的宇宙起源》。
在課程中,李研究員通過對關於宇宙諸多問題的分析和闡述,讓學員們陷入了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之中。
在現場的學員在聽完大課之後,有了很多思考。
思考1
什麼是天文學的李約瑟之問?
我們仰望星空的能力是由天文望遠鏡決定的,望遠鏡對於人類宇宙觀的革新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天文學領域,為什麼做出巨大貢獻的往往是外國人?
其實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是非常發達的,比如當時的一些天文曆法領先世界。不過在後來的望遠鏡革命時代,中國古代天文學沒有對這次革命起到作用,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對待自然的態度和西方人不一樣。我們並不是以追求規律為目的而去追求規律,更多的時候是從實用性的角度考慮。
如果沒有當下的需求,便不會去考慮它的原因。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的任何發達天文,最後都演變成了佔星術、服務農業等基礎的事情,這就是天文學的李約瑟難題。
思考2
化學元素是如何從宇宙大爆炸開始來到世界上的?
在138億年前,「嘭」地一聲,宇宙大爆炸發生了,這個時候,宇宙在短時間內製造了大量的氫、氦和微量的鋰,同時第一代宇宙恆星產生了。
第一代恆星個頭非常非常大,但是死亡速度很快。在它死亡的時候,它製造的這些化學元素就會爆發,然後噴射到了四面八方,讓這個宇宙當中得到了新的化學元素,在這種增峰的環境又產生了第二代恆星。
就像人類遺傳一樣,化學元素也一代又一代地遺傳給下一代恆星。當我們這個宇宙當中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時,有一天突然可以產生生命了,我們就出現了。所以魔法爐裡面有這樣一個獨白:為了我們人類能夠活著,數十億、數百億乃至數千億的恆星死去了,我們血液裡的鐵、骨骼裡的鈣,我們每一次呼吸的氧,所有的這些都來自於地球誕生很久很久以前的恆星。
腳踏實地,拼搏付出讓你找到人生的價值,而仰望星空卻讓你時刻銘記人生的意義。
混沌創新號遊輪繼續航行在太平洋之上:讓改變當下發生,你準備好了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