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伏見稻荷大社,是在電影《藝伎回憶錄》場景,女主角小時候在神社內千本鳥居中奔跑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因此第一次來京都說什麼也要走一回。
縈繞整座山頭的數萬座鳥居,就像是條看一眼就被催眠的長龍,不斷吸引人們爭相往他肚內走去。
稻荷神社的鳥居一般塗裝為朱紅色,因為古代日本人認為朱紅色能帶來春天的溫暖和陽氣,從而促進農業生產。
這座赫赫有名的神社,是日本境內4萬多所稻荷神社的總本社,祭拜多位保佑五穀豐收、商業興旺的稻荷大神,不僅是日本政府法定的重要文化財,神社內的千本鳥居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明訂的「世界遺產」,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歲數。
從入口進來,第一個會遇上的就是朱紅色的「樓門」。在京都,神社或寺廟除了老舊的木頭色系,常見的還有像這樣搶眼的朱紅色,如此的顏色也成了遊客對伏見稻荷大社與千鳥居的印象。
樓門外的左右兩旁有著狐狸的雕像,嘴巴咬的東西都不一樣。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所以在神社內多留意的話,可以看到許多嘴裡咬著不同物品或不同姿勢的狐狸,甚至也有狐狸的繪馬。
繪馬是日本宗教獨有的祈願儀式,都是由木頭製成的木牌。古時候的日本神道教認為,馬是神明的代步工具,因此有奉獻馬匹給神明的習慣。
不過在看到狐狸的繪馬前,大家的眼睛大概會在本殿附近,先被這一座座小小的鳥居繪馬攻佔,縮小版的橘紅鳥居甚是可愛,連我們也忍不住買了一個寫下心願,雖然不便宜但真心喜歡(約人民幣50元)。
因為數量眾多,因此掛繪馬的地方也成了風景。仔細看,上頭有著各國語言。
主殿的屋簷有點拱狀,造型比較特殊。外拜殿則擺放許多參拜者敬獻的貢品。還有一些小拜殿以及神社。因為魂牽千本鳥居和美食街沒有在這裡逗留太長時間。
主殿
小拜殿
走過這些拜殿後,就要開始尋訪我最期待的千本鳥居。要走完所有的鳥居,來回至少須花上個兩三小時,許多人並不會走完,大致依照自己旅遊時間規劃,自己覺得走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往回頭了。
伏見稻荷大社的鳥居超過1萬多座(有看過資料說,甚至高達數萬座),綿延整座稻荷山,蔚為奇觀,因此有著千本鳥居的稱號。每座鳥居上都有著「奉納」大大的二字。
鳥居入口
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鳥居?從江戶時代開始,前來伏見稻荷大社參拜的人們,會捐款樹立鳥居,藉此對稻荷大神表達心中的感謝與敬意,時間一久大大小小的鳥居數量也驚人地成長。捐款豎立鳥居的名義,可以個人、公司,甚至各地的商會或組織。現存可見的鳥居,最早可追溯至明治年間。
這邊還有個鳥居奉納的價位表,說明捐多少錢,能豎立多大的鳥居。
鳥居正面除了「奉納」二字外,沒有其他字樣,不過背面就會刻有奉納者的名字與豎立時間,因此,走在眾多鳥居中,不妨回頭一看,顆有密密麻麻字樣的那面,遠遠看來也有不同的美感。
有些鳥居感覺有些歷史了,在戶外風吹雨打下甚至有些斑駁,顏色也沒那麼鮮豔。
回到拜殿區後,往另一個出口走。這個出口,也有著大大的朱紅色鳥居,往後走就是一條熱鬧的紀念品與小吃街,兩旁有著各種土產與美食。
糯米糰串般的燒果子(是叫這個名字嗎?就是下圖那種)、章魚燒、鮮榨果汁、壽司等,是條走了會一直想吃東西的街道。美食小吃街紀念品商店很多,隨便吃了點東西,價格基本都很統一,500日元。橙子也要30多元人民幣,當然這裡是景點,不過在日本吃點水果也確實價格昂貴,在這個時候總是異常想念自己的祖國。
整體體驗下來能感受濃厚的歷史感,最震撼的就是漫山遍野的鳥居,有機會就來這宛如紅色隧道的幽靜鳥居小徑散散步吧,天氣好的時候,看著陽光從密集度不一的鳥居間灑落,金黃、橘紅、陰影,交織出一幅見過難以忘懷的雅致。
參觀時間:無時間限制,24小時,要走千本鳥居的話建議有陽光的早上,比較漂亮。參觀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