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升級版 「武進英才」新政現場揭曉,人才創新合作熱力圖正式發布、 10 位人才代表獲頒 2020 武進英才榮譽卡、首批 12 家單位成為武進「引才合伙人」、一批人才項目籤約落戶…… 11 月 11 日上午,「非武不棲、進無止境」 2020 年武進人才周盛大開幕。來自海內外的各路專家大咖,包括 2 名中科院院士、 1 名工程院院士,以及省內外 20 餘所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才俊齊聚武進,共赴這場人才盛會。
開幕式會場外,搭載硬核黑科技的納恩博九號機器人E系列電動車、重新定義助眠的石墨烯眼罩、貝葉斯機器人打造的「數字講解員」BUDDY和「多功能送餐員」COLA ......那些曾被認為是「腦洞大開」的創想在這裡精彩呈現,無不吸引著與會嘉賓的目光。作為全區創新人才項目的卓越成果,這些產業化的產品令人深切地感受到——未來,已來!
從禮遇人才的升級版新政到「腦洞大開」的成果展示,再到長三角高層次人才合作框架協議的籤訂,這些令人驚豔的鏡頭,勾勒出的也僅是武進區「人才+」全鏈條生態的局部而已。在11月11日-11月17日首屆武進人才周期間,這些獨到的創意、真金白銀的政策、一體化合作的落地,釋放出武進這座崛起中的創新城區渴求人才、禮賢下士、全方位營造人才生態的時代最強音。
「武進始終把人才作為地區發展的優先選項,給予人才『定製化』政策、『精準化』支持、『常態化』保障。無論你是『身懷絕技』的『前浪』,還是『潛力無限』的『後浪』,都可以在武進『乘風破浪』!」武進區委副書記丁一在人才周開幕式上向海內外英才發出誠摯邀請。
共贏·緊扣一體化戰略壯大人才圈層
11月13日,來自常州武進區、上海楊浦區、浙江寧波杭州灣新區、安徽合肥高新區四地的40餘名重點產業領域高層次人才齊聚上海,共同參加長三角高層次人才「賦能共融」研修班首期活動。開班儀式上,四地籤訂了《人才合作項目協議》,圍繞推進人才服務互享、打造招才引智品牌、深化人才培育共融等重點領域開展定向合作。
「我們將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完備、高層次人才聚集、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搭建人才與科創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深度交流、融通共生的新平臺,擴大武進的人才『朋友圈』。」武進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編辦主任王元兵這樣介紹。
曾幾何時,武進鄉鎮企業就獲益於上海「星期天工程師」能量的發揮。實踐也反覆證明,人才是技術革新、產業協同、區域融合、制度創新的重要驅動力。當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連接長三角多個城市圈、發展帶的重要戰略支點,武進不斷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全面強化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作為本屆人才周的預熱活動,11月4日武進區就承辦了常州市「龍城英才計劃」上海邀請賽,推動常州與上海方面高端人才、優秀機構交流協作,讓更多的上海「科技之花」在武進結出「產業之果」,讓更多人才紅利在武進釋放。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為了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共享「人才一張網」,2019年武進區參與並共同發起創建了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與上海楊浦區、合肥高新區、嘉興南湖區聯合推出長三角雙創券通用通兌,逐步打通區域間科創、資本要素流通瓶頸。同時,武進瞄準更大範圍內的一體化進程,不斷做大「人才蓄水池」,在以色列設立中國首個省級創新中心,推動「飛地」用才、跨國創新;在武進設立摩希創新加速器,推動平臺引流、項目落地,中以、中德、中俄、中歐等創新平臺捷報頻傳,在產業創新、科教融合、國際合作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探索出「雙創」的新蘇南模式,為全國縣區打造「雙創」升級版提供樣本和經驗。
賦能·厚植產業優勢構築人才高地
作為本屆人才周的子活動之一,11月11日在西太湖醫藥科技國際創新中心舉行的西太湖口腔醫學論壇暨生物醫藥科技對接洽談會上,來自全國口腔醫學領域的專家、口腔醫療領域的企業家齊聚一堂,圍繞口腔醫學、免疫及細胞治療等專題,分享行業發展成果,為武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問診把脈。
「我們打算在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進行項目落地,主要包括雲服務的平臺、數位化口腔的創新研發中心,進一步推進產學研,計劃和北京的贏冠口腔來進行技術成果的轉化。」現場進行籤約的潤達數字口腔網際網路平臺副總經理徐菁對未來在武進的發展信心滿滿。作為今年武進區最具影響力、最為重要的人才盛會,武進人才周精準對接產業、精準招引人才,圍繞武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重點邀請了新材料、生物醫藥、智電汽車、晶片科技等產業領域的人才和團隊參會,讓武進產業與更多高端人才「相遇」,吸引更多智慧的目光。集成電路高層次人才武進行、智慧城市產業創新大會、資者見智·碳為觀止鵲橋會、智享武進·創贏未來青年人才夜肆、「你好·以色列」中以菁英文化沙龍等10項分會場活動,達成項目籤約金額1.45億元,為武進轉型升級不斷積聚創新創業新力量。
中外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福布斯中國榜單上成長最快的科技公司納恩博、全國唯一提供工業數據徵信的服務商天正工業......踏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紛至沓來、不斷壯大的人才企業,構築起武進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武進堅持「產業地圖」與「人才地圖」同步繪製,以「產業鏈」引領「人才鏈」,以「人才鏈」支撐「產業鏈」。近三年,武進自主培育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專家7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11人;省「雙創人才」48人、省「雙創團隊」2個;人才企業中湧現出了縱慧芯光等3家潛在獨角獸企業,8家省瞪羚企業,7家IPO後備企業。2020年武進人才企業預計可實現年銷售超100億元。
築夢·創新引才機制呼應人才需求
總面積20000平方米、共7層237套公寓,圖書館、會議室、舞蹈房、健身房、咖啡館讓人耳目一新......11月13日,坐落於湖塘科技產業園的武進人才公寓全新亮相。房間內家具、家電、寬帶網絡等設施一應俱全,「家的感覺」撲面而來。公共區域更實現了黨群服務、商務、休閒、閱讀、社交功能的有機融合,全面呼應人才生活工作的多元化需求,成為武進大力推進人才公寓建設的又一新標杆。
「面向『十四五』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武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除了政策、環境,住房、教育等都是人才關切的要素。人才有所呼,我們必將有所應,盡心盡力把人才服務做的更好。」武進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天晟表示,此次升級版「武進英才計劃」政策,從頂尖人才引領、領軍人才攻堅等八大領域給予海內外人才「給力」政策,武進將一如既往落實更貼心的引才政策、更濃鬱的愛才氛圍、更專業的留才服務。
近年來,武進從營造創業就業環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出發,持續塑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通過招募海內外「引才合伙人」,推進創新創業合作,構築起人才 「強磁場」。2017年實施的「武進英才榮譽工程」,給予人才更好禮遇、更優待遇、更多機遇、更高榮譽。圍繞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人才居住生活,武進更是拿出真心實意、真招實舉、真金白銀,努力營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武進的願景,更是武進的胸懷。截至目前,全區共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120個;設立4支總規模4.6億元的人才專項基金池,為人才企業爭取「人才貸」累計6.6億元;建設連鎖化、品牌化人才公寓1200餘套,另有8棟1700套高端人才公寓正在規劃建設中。在「人才引擎」的強勁驅動下,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提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5.2%,武進再次躋身「2020中國縣域科技創新百佳縣市」榜單。
非武不棲,進無止境。首屆武進人才周要「流量」更要「留量」,讓人才關注武進、來到武進,更要留在武進、紮根武進。營氛圍、出新政、供平臺、給保障......武進依靠人才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人才走向未來。以打造「武進英才」工作品牌為抓手,武進將擁抱更多優秀人才在武進創事業、興家業,助力更多人才項目在陽湖大地落地生根、大放異彩。
交匯點記者 唐穎
通訊員 符小寶
編輯: 唐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