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對話一線ICU護士:希望從死亡線上拉回更多人

2021-01-10 湖南頻道

紅網時刻3月11日訊(記者 任曄 陳珉穎)「我們拼盡全力,就是希望能從死亡線上拉回更多的病人。但有時候,真的很無力。」侯飛豔,第五批支援黃岡醫療隊隊員,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ICU主管護師這麼描述自己的工作感受。

湖南省第五批支援黃岡醫療隊,2月28日上午收到通知,下午正式出發馳援湖北黃岡。在黃岡,大家進行了兩天防護相關知識的培訓,就正式投入戰鬥。

擁有十年ICU工作經驗的侯飛豔理所當然地進入大別山醫療中心ICU病房擔任組長。護理、插管、心肺復甦、上ECMO……侯飛豔和她的同事們每天都戰鬥在一線跟死神搶人。

每天跟死神搶人,我們不是總能贏

侯飛豔和她的隊員們負責危重症病人,其中大多數都有基礎性疾病,需要特殊護理。

3月5日16點30分,本該下班的候飛豔得知晚上有位重症患者因新冠肺炎,多臟器衰竭,2型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腎衰,需要做血透,但是晚班的同事對ICU使用的血透機不熟悉,操作有些問題。

「不同品牌的醫療設備用法不一樣,不熟悉的人操作上就會有點困難」。十年的ICU工作經歷讓候飛豔操作過很多不同品牌的醫療設備,因此她主動留下加班幫同事調試。

搬運調試設備、協助前期工作、血透操作……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勒著不斷滴水的護目鏡,穿著成人紙尿褲,候飛豔頂著全身被溼毛巾包裹的感覺工作了整整8小時,不吃不喝不去衛生間。當看到血透儀正常運轉,病人一切指標正常的那一刻,她說一切都值了。

可就在第二天,候飛豔再來上班時得知,昨晚做血透的那位病人病情突然惡化,當值醫護人員雖全力救治,進行心肺復甦,上呼吸機、血透機、心電監護儀、給腎上腺素等,都沒能將他從死神手中奪回。

「雖然在ICU早就見慣了生死,還是很遺憾很難過」,她說:「我們拼盡全力,就是希望能從死亡線上拉回更多的病人。但有時候,真的很無力。」

危重症護理是我的強項

「收到醫院支援黃岡的招募後,我第一時間就報名了」,作為第五批支援黃岡的醫療隊員,侯飛豔覺得自己等了很久。

侯飛豔有13年的工作經歷,其中10年都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重症病房。

隨著全國防疫情況的向好,輕症患者陸續出院。但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壓力依然很大。危重症患者往往有很多基礎性疾病,需要醫護人員對每一個細節都高度敏感,再加上用於輔助治療和搶救的儀器使用有一定門檻,非常需要像侯飛豔這樣有著豐富經驗的醫護工作者。

「危重症護理是我的強項,我當然就要去!」侯飛豔說,「我的家人們都很支持我,醫院還會全力照顧我的家人,我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確認過眼神,你是對的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每天超負荷的工作量,候飛豔說集體的團結和同事們之間的相互鼓勵給了她很大動力。

在大別山醫療中心ICU病房裡工作的醫護人員一共有7個組,他們來自不同的醫院,在此之前大家並不相識。但大家都相互幫襯,相互鼓勵。

每天上班之前,大家會一起穿防護服,彼此會一再提醒對方護目鏡一定要勒緊,鞋套一定要系牢,絕對不能有皮膚暴露。工作中,不管是否是自己的工作,也不太在意是否加班,只要能幫上忙的就會主動搭把手。

候飛豔說:「就像我幫晚班的同事操作血透儀一樣,我也接受過其他同事很多無私的幫忙。」

有一天,侯飛豔因為加班沒有跟同班同事一起返回駐地。由於路途較遠,沒有公共運輸工具,她只能等下一班同事下班,需要在醫院多留至少四個小時。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打電話給後勤主任。得知情況後,主任立刻派了一輛小車將她接回駐地。

「當時真的覺得好暖,一點都不累了」,她說。

因為特殊時期,大家都戴著口罩,有些戰友甚至連臉都沒見過,侯飛豔提議讓大家都發一張生活照和一張工作照到溝通群,以便脫下防護服後能認出來。

「日子久了,看眼神也能看出是自己人。」

一包餅乾給了我用不完的力量

侯飛豔有一個5歲的兒子。平時,每當孩子問起媽媽為什麼不能休息不能陪自己的時候,侯飛豔會告訴孩子:「媽媽要去打怪獸」。所以,當孩子得知媽媽要前往黃岡時,脫口而出:「媽媽要去黃岡打怪獸了,媽媽加油!」

臨行前,兒子從自己的零食裡拿出一包餅乾偷偷放在候飛豔的箱子裡。

「這包餅乾足夠我打勝這場仗」,侯飛豔很驕傲地告訴記者。

看似堅強的小男孩,在媽媽走後還是偷偷地哭了,得知情況的侯飛豔心疼不已。但她一直強調,救死扶傷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她沒有理由不上前線,沒理由不拼盡全力。

來源:紅網

作者:任曄 陳珉穎

編輯:馬麗紅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3/11/6852994.html

相關焦點

  • 錦旗故事 | 謝謝你們將我從死亡線上拉回
    水母網10月21日訊(通訊員 溫少鵬 記者 原彩梅)日前,招遠市中醫醫院急診科收到了患者家屬送來的兩面錦旗,上面寫著「救死扶生,恩重如山」和「病人的恩人,患者的希望」,特別感謝急診科醫護人員和張明賓、孫顯明兩位主治醫生。9月17日,患者宋成軍因突發胸悶大汗,撥打120電話求救。
  • 西安高新醫院消化科成功從死亡線拉回一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時間就是生命,張淑芬副主任醫師、一病區張雙護士長、二病區張彩燕護士長緊急指揮搶救:聯繫兄弟科室,請求會診;聯繫輸血科,請求調配血源;嚴密調動科內人員,充分利用人力,多人分工搶救。此時李建宏護士長已安排內鏡中心做好充分準備,由宋瑛副院長為患者行急診內鏡下止血術,內鏡進入胃腔,視野內全是鮮血,宋院長鎮定而果斷,邊衝洗邊進鏡,終於在胃底胃體交接處找到一柱狀噴射狀出血灶,鮮血如泉湧,壓力極高,內鏡下診斷 「Dieulafoy病並出血」,立即給予4枚鈦夾夾閉破口,噴血即刻停止,現場所有人提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張淑芬副主任與趙聰亞副主任相視一笑:「這是我忙活熱了還是病人症狀好轉了,我怎麼覺得病人肢端末梢都溫暖了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周華:從死亡線上往回搶人
    1個月時間裡,這位具有豐富危重症患者搶救經驗的重症醫學人,一直在從死亡線上往回搶人。充分利用「俯臥位」治療緩解呼吸困難雖然已有25年重症醫學科的臨床工作經驗,周華第一次走進隔離病房,仍然被現實的場景震驚了。「病毒傳染性很強,嚴密防護的醫護人員也有可能被感染;病情進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檢查狀況還好,晚上就喘憋得需要緊急搶救。」周華說。
  • 把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拖回來,就是最大安慰
    記者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直擊四川省援助湖北醫療隊現狀,對話中共黨員、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參加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醫療隊隊長、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朱俊臣。2月2日,是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徵的日子。這支隊伍由來自14家醫療機構的126位醫護人員組成,他們中,年齡最大的47歲、最小的24歲。出徵前一天,朱俊臣才剛剛過了自己40歲的生日。
  • 把更多的患者從死亡線上拽回來
    義無反顧,帶領泰州醫療隊馳援武漢作為醫務處長,作為多年來工作在ICU一線的醫務人員,今年春節期間,李書清主動放棄休息,每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指揮、布置、協調市中醫院全院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24小時堅守在崗,隨時待命。除夕夜,他作為醫療專家首批駐紮醫院發熱門診,值了一天班;大年初一,他又出現在發熱門診值夜班。
  • 「感謝白衣天使把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我可以回家了!」
    「感謝白衣天使們把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我可以回家了!」治癒患者龔某話語未完,兩眼噙滿了熱淚。「是你們給予我鼓勵和信心,是你們給了我的二次生命!」治癒患者邱某向送別她的醫護人員大彎腰鞠躬。
  • 廣東一外籍新冠確診者,毆打、咬傷ICU護士的臉
    4月1日,在廣東,一外籍新冠確診者,拒絕抽血檢查,並毆打、咬傷ICU護士的臉:3月20日,一位奈及利亞籍男子入境廣州,檢測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23日被送廣州市八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目前檢測依舊為陽性。4月1日早晨,汪護士讓這位外籍患者抽血檢查,他不僅不理睬還強行要走出病房。在汪護士阻攔時,對該護士進行毆打並咬傷臉部。在報警後,法醫還發現汪護士的面部、脖頸、腰處都有損傷。
  • 7名護士媽媽集體斷奶奔赴一線:孩子對不起,請原諒我這次的「缺席」
    圖片來源:中青網河南洛陽,護士於少丹挺著8個月孕肚,主動請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每天10個小時,一刻不停地忙,疫情面前,她希望自己能和大家一起對抗。圖片來源:大河網浙江杭州,護士張璇「攜子」堅守一線,同樣懷胎8個月的她,主動申請投入疫情防控。「我多頂一天班,就能為一線疫情防控多排班出一名人員。」樸實的話語讓人無比動容。圖片來源:浙青網除了這些準媽媽,還有很多媽媽志願奔赴一線。
  • 我們是病人的專屬天使——來自戰疫一線護士的口述實錄
    近日,一位湖北籍新冠肺炎患者從浙大一院出院的視頻被刷屏,年輕的患者在視頻裡說:「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看過護士的眼睛!」護士,是離患者最近、相處時間最長、工作強度最大的一群人。每天打針輸液、抽血、吸痰、導管護理等,在新冠肺炎兇猛來襲之時,這些高危操作都存在著極大的感染風險。
  • ECMO戰隊:在死亡線上搶人的人
    荊州市中心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錢海雲已經「兩點一線」超過1個月,不在醫生值班室就在病房,此外沒去過別的地方。 疫情發生以來,荊州有3例最危重症病人由於多器官功能衰竭用上了ECMO。對於這些在生死線上掙扎的病人,廣東醫療隊和荊州當地的醫護們,用盡全力,為他們增加生的砝碼。 診斷:科學防護下大膽接觸病人 隔離衣上寫著的「老蔣」是廣東醫療隊員們對這位廣東省醫療隊荊州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主任的親切稱呼。
  • ​一個腫瘤患者說:​謝謝你們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一個腫瘤患者說:謝謝你們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   前幾天查房,一位住院患者一看到我們進入病房,立即從床上坐了起來,激動的對我們說,謝謝你們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 「我的媽媽不是護士,但她也在抗疫一線!」物業人朋友圈瘋傳這篇小...
    「我的媽媽不是防疫專家,但她還是經常關注新聞裡的疫情小知識;我的媽媽不是醫生,但她還是經常給我講疫情的小常識;我的媽媽不是護士,但她也在抗疫的一線默默工作。文章裡面提到了在石家莊疫情來臨之時,奮戰在一線採取各種防控措施抗擊疫情的媽媽和她的同事們,以及媽媽短暫回家的心路歷程,有激動,有失落,但更多的是理解,理解媽媽,理解和媽媽做著同樣工作的一群人。
  • 戰「疫」一線丨護士寫給襁褓中的孩子一封信: 對不起 我親愛的樂寶
    紅網時刻2月1日訊 (通訊員 李貴)「目前病毒肆虐,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請願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戰鬥中去,隨時聽從組織安排!」這是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王玲霞,在醫院發出號召組織對外支援醫療隊的當晚做出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並飽含熱淚寫下給還在襁褓中的孩子一封信。
  • 一線護士寫「情歌」給戰友和患者:別哭,我最愛的人
    「別哭,我最愛的人,疫情面前從不退縮。」2月14日,武漢市第四醫院手術室男護士安宇將一首老歌《別哭,我最愛的人》重新填詞錄製,送給同事和患者。安宇說,看著同事們告別愛人、父母、孩子,日夜奮戰,毫不退縮,讓他特別感動,於是,他改編這首歌曲,為戰友和患者打氣。
  • 這位正在上夜班的東北男護士請收好你的生日蛋糕
    當天上午,剛剛下完夜班的他終於能夠睡上幾個小時,中午酒店送來了一碗長壽麵:」因為剛下夜班,還沒緩過來。所以早晨睡得比較晚,早飯沒來得及吃。午飯酒店給送的長壽麵和雞蛋。」讓他驚喜的是同事細心的為他訂到了一個生日蛋糕,這讓李慶松十分感動:「吃完生日蛋糕,當天晚上,零點,我們又開始上夜班兒了。」
  • 重溫誓言憶戰「疫」故事 北大人民醫院為97名新護士授帽
    今年正值南丁格爾誕辰200周年,第109個「國際護士節」,加之國內外仍處在全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使得今年的護士節賦予更多的特殊意義。為進一步弘揚南丁格爾精神,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定於4月26日和5月11日,以兩場活動紀念護士節。
  • 李文亮醫生的同事被從死亡線上拉回:面目全非傷痕累累
    照片裡的人一個叫易凡,一個是叫胡衛鋒,他們都是李文亮醫生的同事。李文亮醫生知道吧?武漢市中心醫院救治新冠肺炎而犧牲的英雄醫生。而他們也是因為忙於救治新冠肺炎,保衛人民生命健康而變成今天這副模樣的。看著他們以前的照片和現在的對比圖,是不是覺得毛骨悚然?這是怎樣的人間疾苦?才會把兩個正常的溫文儒雅的書生公子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 紅綠燈下丨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並肩戰「疫」
    李博,贊皇交警大隊一名輔警,妻子趙壬毓,石家莊市第五醫院護士。此時,趙壬毓正在石家莊第五醫院發熱病區抗「新冠」病毒護理一線,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對新冠患者細心地進行護理。從1月5日至今的一個多星期時間裡,剛剛新婚一個多月的他們都離開家奮戰在各自的崗位上,彼此的思念只能靠電話來維持。他們職責不同,但擔當相同。
  • 住院23天從死亡線上被搶救過來,隔離期滿後第一時間捐獻血漿
    本報訊(記者 汪濤)到武漢開會感染新冠肺炎,家中另3人被傳染,現在4人都治癒出院。3月3日,黃石新冠肺炎治癒患者老申說:「我已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等待著黨組織對我的考驗。」老申其實不老,名叫申勇,今年51歲,家住黃石市鐘樓社區頤陽路22-8號。可能有人會問,51歲的他為什麼要加入黨組織?
  • 警嫂風採丨周美平:她把丈夫和兩個女兒都送上抗疫一線
    然而,初為「警嫂」的周美平,並沒有意識到在未來的歲月裡,她要比尋常人家的妻子,承擔更多的家庭重擔,面對更多的揪心、忐忑和不安。因為他的善良她選擇跟隨他周美平家住海安曲塘鎮,她有一位老鄰居韓寶相,今年78歲的韓寶相子女常年不在家,生活多有不便。長年來,韓寶相只要遇到難事,都會尋求周美平和王漢文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