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導盲犬,作為工作犬的一種,在國內不常見。據人民網資料顯示,中國約有1700多萬視力殘疾人士,在服役的導盲犬卻不到200隻,比大熊貓(2200隻左右)還稀缺。
當然,這種供需失衡的情況有很多原因,比如,導盲犬的培訓時間較長,需要投入資金很多,加上我們對導盲犬的使用情況,了解也欠缺,這使得我們國家的導盲犬數量很低。
電影《小Q》的上映,給我們一個更好地了解導盲犬的機會,它們從出生到培訓,再從上崗到退休,畢生十幾年的時間是怎樣度過的,影片中有所介紹。更重要的是,導盲犬在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和守護者,為我們人類付出很多,它們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忠誠與愛,這也是我們人類需要好好學習的一堂課。
電影《小Q》,講述的是天才糕點師李寶庭(任達華飾演)因突然失明,幾度封閉自己,不願接受朋友和家人的幫助,卻被導盲犬小Q的忠誠和愛所打動,逐漸打開內心,接受現實,最終一人一狗相依相守的動人故事。
當小Q認定寶庭是自己的主人後,就會時刻跟隨在其左右,無論寶庭是開心,還是悲傷,它都在。哪怕寶庭脾氣暴躁,對著它大吼大叫,它都不會離開。正如影片中的臺詞說的那樣,「它是唯一一個24小時陪在我身邊的人」。
當寶庭還沒有接納小Q時,屢遭寶庭的各種嫌棄,但小Q依舊以自己的忠心和愛來對待主人,這也許就是狗狗世界的一見鍾情吧。
正是這一見鍾情,才讓寶庭意識到自己離不開小Q,自己需要小Q,因為小Q已經成為寶庭的朋友和家人,它的陪伴讓寶庭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影片中,我們看到小Q作為導盲犬,不僅堅守著自己的職責,還給我們人類詮釋著愛的忠誠。
作為糕點師,身體所有感官的靈敏是必備要素,可寶庭偏偏失明了,這給寶庭帶來重大打擊。正當寶庭否認一切,不肯接受現實時,小Q的到來給他帶來改變的可能。
在開始的時候,寶庭特別討厭小Q,狠心地把它丟在馬路上,但小Q依然會回到主人身邊;在暴雨天被寶庭趕出家門的小Q,寧願躲在汽車底下,也會耐心等待主人消氣;當寶庭接納小Q後,小Q自然會圍繞在主人身邊,一刻不曾離開,這就是愛的忠誠,即「無論你怎樣對我,我都會在你身邊」。
愛的忠誠,是在拒絕多次,仍堅守陣地。
小Q正是用它自己的行動給我們人類詮釋著愛的忠誠。
當然,人與人之間愛的忠誠一定是建立在相互愛的基礎上,否則一方甘願付出和被虐,就會成為愛的奴隸。
影片中的導盲犬小Q,給我們人類詮釋著愛的陪伴和忠誠,其實就是給我們展現著愛的力量。
愛,不僅可以療愈一個痛苦的人,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寶庭在失明後,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對於他來說都是陌生的,需要重新適應,找到出路。內心的痛苦和無助,需要撫慰;外界變化帶來的恐懼,需要克服,小Q就是那味「安慰劑」。因為小Q可以帶寶庭繼續「前行」。
導盲犬作為視障人士的眼睛,它們就是主人的燈塔和方向,小Q帶著寶庭重新走上「人生路」:
這條路,就是寶庭曾經走過的大街小巷。
失明後的寶庭,經常在家生悶氣,喝悶酒,家人的擔心和朋友的鼓勵在他看來都是羞辱。這樣的痛苦心境無人可以體會,猶如墜入無邊的黑暗。但小Q的到來,讓寶庭重新體會到在馬路上健步如飛的感覺,不再依靠手杖小心翼翼地前行。
這條路,還是寶庭事業的新道路。
因為失明,有助於寶庭更加專注於一件事;因為小Q,給寶庭帶來靈感和希望,這些讓寶庭在糕點事業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事業上的突破和發展之路,離不開小Q的指引。
人類情感的脆弱和生命的柔軟,在影片《小Q》中都有所呈現,而這正是人類與導盲犬緊密聯繫的原因所在。
影片中的小Q,作為導盲犬,不僅讓我們人類看到它對主人的忠誠和愛,還見證它是如何教會主人重新去愛的。
首先,愛自己,即接納自己。
寶庭因為失明而陷入絕望,對世界充滿憤怒,想通過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當他站在穿梭的車流中想被撞死時,小Q的奮力一躍,將他從躲閃不及的車輛中推開,他沒死成。命懸一線的寶庭重獲新生,這一刻,他選擇愛自己,即接納現實,好好活下去。
小Q不顧及自己的安危救下寶庭,寶庭意識到生命的寶貴和自己的責任。
我們人類在現實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是常事,但有些人會選擇放棄自己,而這就是放棄了愛自己。
愛,是人類生存的力量。我們都需要愛與被愛,而這樣需要滿足的前提,即是學會愛自己。
其次,學會愛的能力。
影片中的感人橋段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寶庭因為心臟病需要到國外去做手術。小Q知道主人即將離開自己後,追隨寶庭的車子好久,那一刻,我們看到人類與狗狗之間濃濃的愛。
寶庭因為小Q,更加在意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因為他知道,愛小Q,愛他人才是更好地活著,而這就是學會了愛。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學會愛的能力,更多的是主動去愛,即更多地陪伴對方。只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陪伴自己愛的人,不會像小Q那樣,時刻都在,我們無法做到一直陪伴,但我們可以盡力做到在對方特別需要的時候,守候在身旁。比如,生病的時候,節假日聚會時,用心陪伴,真心付出。
愛是給予。當我們在給予的行為中,會體驗到自我的力量和能力,並在這種體驗中感受生命力和潛能的提升,進而意識到自己的內心充滿快樂。
「給予比接受更快樂,並不是它是一種被剝奪,而是因為在給予的行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愛的藝術》
最後,心中有「大」愛的情懷。
影片中體現出的大愛,在我看來,就是我們人類對導盲犬的認識,給予寬容的同時,還需要更多地理解。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導盲犬在工作時,不要隨意餵食,更不要挑逗它們,不僅因為那是危險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它們需要尊重。
「如果愛意味著對每個人都持有一種愛的態度,如果愛是一種性格特徵,那麼,愛就不僅必然存在於一個人與其家庭以及朋友的關係中,而且必然存在於他與所有在工作、事業或職業中所接觸的人的關係中。」——《愛的藝術》
電影《小Q》,讓我們看到動物與人之間的真誠與愛。作為導盲犬,它們身上強大的正能量和包容力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在教我們該如何去愛:愛自己,即接納自己的一切;學會愛的能力以更好地生活;心懷「大」愛去溫暖世界,感動世人。
謝謝小Q,讓我們更懂得愛,更加會愛。希望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愛,好好生活。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