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於12月21日在福州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福建省委關於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2日,省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中共福建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省委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秘書長鄭新聰,省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科學技術廳主要負責人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的提問。
規劃《建議》在省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制定
全會高度評價福建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總量跨越三萬億元、四萬億元兩個臺階。去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4239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7139元,分別位居全國第8位和第5位;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45.2萬名現行扶貧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摘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可喜成績;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社會事業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省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十四五」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集中回答了福建在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怎樣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規劃《建議》稿起草工作在省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開展,全稿由15個部分、60條構成。
鄭新聰說,規劃《建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特點突出、主題鮮明、指向明確。突出特點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穿全篇,緊密銜接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等作出的戰略謀劃和部署。
鮮明主題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全會圍繞補齊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居民收入及各項民生事業等方面短板,緊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閩臺各領域融合等,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
實踐指向是發揮我省比較優勢,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立足我省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在暢通經濟循環中所發揮的作用,明確要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立足我省對外開放前沿和多區疊加優勢,明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通道;立足我省經濟結構特點、僑胞大省實際,提出要用好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力量,推動民營企業家成為開拓市場、暢通循環的主力軍,推動僑資僑智成為國際經貿合作、融通內外的橋梁紐帶。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譚亞川介紹說,「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收入方面,把「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作為主要目標之一,把城鎮職工、農民、困難群體、高端人才作為重點,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就業方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教育方面,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終身學習體系;文化方面,增加高品質文化供給,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醫療方面,繼續增加醫療衛生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促進城鄉區域均衡布局,補齊醫療衛生人才、床位等短板;養老方面,增加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培育養老新業態;社會治理方面,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
建設美麗中國示範省份
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燦民介紹說,「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省戰略,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示範省份。全力推進綠色發展,建設一批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加強碳排放強度控制工作;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推進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綠色生活方式形成,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推動試驗區建設往廣度深度拓展,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改革。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巋然介紹說,「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創新型省份。一是強化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推動福廈泉自創區打造科技創新走廊、沿海科技創新產業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和平臺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凝練和推進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二是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群體,打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科技創新的生力軍。三是激發創新人才潛力,培育和引進國內外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強化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和高質量服務。四是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引導社會和金融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翁玉耀介紹說,「十四五」期間,我省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著力打造一批百億企業,形成20個以上千億產業集群,力爭電子信息製造、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紡織鞋服等4個產業超萬億元,食品、冶金、建材等3個產業超5000億元。同時,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先進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並將精心謀劃製造業發展舉措,推動動力、效率、質量變革。
深化改革創新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
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吳南翔介紹說,「十四五」期間,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將從擴大開放合作、加大改革探索、增強發展動能、提升政府治理等四個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積極推動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努力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充分利用華僑資源構建亞太地區「海絲」與「陸絲」連接樞紐。同時爭取自貿試驗區擴區,實施部分領域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加快先行先試,開展「首創性」和差異化探索,完善條塊結合的複製推廣工作機制,加強自貿區學院建設。推進實施重點平臺提升計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健全風險防控配套措施,完善自貿工作機制。
推動數字福建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燦民介紹說,「十四五」期間,福建將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工作,打造「福州數字應用第一城」和「數字應用第一省」,培育一批年主營收入超百億元企業,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同時,完善數字政府服務體系,加快政務服務創新應用,推進數字社會建設,加強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省委臺港澳辦主任王玲介紹說,「十四五」期間,福建將構架參與通道,支持臺企參與我省產業發展重點領域;構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兩岸石化產業合作基地和閩臺精密機械製造產業園區,新設一批閩臺科技合作基地;構建一流環境,持續推進我省「66條」「融合發展42條」「助力臺企發展28條」等惠臺政策落深落細。同時,以鄉建鄉創、工業設計、延伸服務為媒,為臺青來閩實習就業創業,匹配新舞臺、拓展新空間。(記者 儲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