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海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上影節)的影迷來說,「四眼老王」王佳彥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年上影節,他都會負責審片和排片工作,井井有條地安排好幾百部展映影片的展映影院和時間。
在全國影院剛剛復工的時間節點上,今年上影節影院展映影片按照要求取消了線下售票,往常門庭若市的展映影院一下子空曠了很多,不過昨天清晨王佳彥仍然來到了上海影城。
曾在這裡工作多年,上海影城就像他的另一個家一樣,「我年年此時都要來。有人說沒人你去幹嘛,我說這是每年開票日的習慣,情結太重,難以割捨。」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影節的籌備之路格外艱難,不過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將在7月25日至8月2日舉辦。
由於比往年延遲了一個多月,今年電影排片工作從7月初才開始,時間很緊張,18日公布排片表前的那幾天,王佳彥更是早上6點到單位,晚上12點才走。
對於王佳彥來說,這可能是他遇到的「史上最難」排片工作。「難的倒不是排片操作上,排片對於我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了,主要還是變數太多。」
片方聯絡難、電影院符合要求難或臨時變卦……昨日,王佳彥把排片背後的故事向記者娓娓道來。
很多事情以前沒碰到過
受疫情影響,在選片、審片和排片上,王佳彥和其他工作人員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聯絡難。
由於這幾個月國外許多國家疫情一直十分嚴重,上影節負責與國外展映影片片方聯絡的工作人員經常會遇到聯繫不到人的情況,「有的時候打電話過去,對方說得了新冠肺炎,你能怎麼辦呢,他們真的是不容易。」
同時,疫情下國外很多快遞也受到了影響,電影的拷貝運送也因此嚴重滯後。在確定展映影片時,王佳彥因此也有一些小遺憾,比如審片時覺得很精彩的電影,但最終因種種原因無緣上影節展映,如曾在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放映的二戰背景劇情片《波斯語課程》。
除此以外,在展映影院上,王佳彥也遇到過臨時變卦或者檢測後不能放映的「么蛾子」。
有一家入選展映影院,王佳彥已經把電影節的影片都安排好了,結果影院臨時跟他說,有幾個影廳在電影節期間有其他活動,不能排片了,因此老王只好又把安排在這家影院的電影安排到其他影院。
當展映影片拷貝來了之後,按照慣例需要在電影院檢測上映情況。此次,有一批影片是25幀,比普通電影24幀多了1幀,因此本來安排播放這批影片的幾家影院播不了。於是,老王又只好找到能播放25幀影片的影院,把這批影片安排進去,再把其他影片拿過來填進去,「這樣反反覆覆的事情很多,因為時間太短了,蠻艱苦的。」
最終,從7月初開始後的短短兩周內,在王佳彥與其他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史上最難」 排片工作順利完成。18日晚8點左右,排片表正式公布。
「經歷過今年電影節的人,以後什麼困難都不怕,因為很多事情以前真的沒碰到過。」王佳彥笑著說。
讓更多觀眾能看到電影
今年,上影節展映影院的評選,以區域布點、影院座位數絕對值、星級影院、安全服務保障等多項條件為基礎,把防疫安全放在第一位,針對服務質量、放映安全等進行了多重考核,經過層層篩選和磋商,最終確定了29家指定影院進行展映。
可能很少有觀眾發現,今年開放的所有展映影院影廳,都是擁有200個座位以上的大廳。
王佳彥告訴記者,在嚴格遵守影院恢復開放防控指南規定的基礎上,考慮到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的限制,選擇大廳是為了能夠讓每個廳充分利用,讓更多觀眾能夠走進影院看到電影。
同時,根據防疫需求,王佳彥在排片時,安排每場電影的間隔為40分鐘,因此相比往年,早上電影開始放映的時間以及晚上最後一場開始的時間都會比以往晚一些。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是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舉辦的首個重大影視類國際文化活動,正逢影院開始復工的時刻,王佳彥對此很是振奮,他相信今年上影節必將載入史冊,300多部優秀展映影片也能夠幫助剛剛復工的影院吸引更多的觀眾「畢竟等得太久了,可以說這次電影節為影院復工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來源:解放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